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020-11-25段波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
段波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地点经常是在计算机机房,在机房中上课,学生常会因为教学环境与平常不同而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上课效率,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优化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个环节,以期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能让学生更有收获。
● 课堂初始阶段——培养预习习惯
如果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机房上,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会从教学楼步行至计算机机房。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并不能每节课上课前就及时赶到并安静坐下,这会对上课初始阶段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如要求学生看这节课要安排的学习实践任务或者操作练习任务等,学生会因为对操作不熟悉而想通过书本或者其他途径去查找解决方案。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迅速开展,还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练习、实践时间。
● 课堂进行阶段——制订分层次的操作任务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而学生学习任务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制订一个实用的操作任务来辅助教学?首先,任务应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师应该结合课本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设计任务。其次,任务需分层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
● 课堂进行阶段——减少控制学生屏幕次数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经常会利用电子教室的广播系统来控制学生机的屏幕,但如果过于频繁地控制学生的屏幕,容易影响上课效率。通过观察和比较,笔者认为,每节课使用广播系统的次数控制在两到三次为好。第一次控制屏幕,一般是在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时,教师通过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控屏讲解疑惑,如果当堂课涉及的知识点或者操作较多,可以适当地再加入一次控屏。第二次控制屏幕,应该是在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点评之后,这时的控屏有助于教师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 课堂尾声阶段——让学生养成提交作业的习惯
在课堂尾声阶段,教师一般会让学生提交作业,学生的作业是对课堂的有效反馈,教师通过查看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时机,及时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对于课堂作业,笔者认为,第一,教师要坚持要求学生每节课都按时提交,让学生养成习惯。第二,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学生提交作业之后,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挑选一些不同层次的作业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这样不仅可以点评学生作业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希望被老师抽中展示的期待,有期待就有了坚持的动力。第三,学生的动力和坚持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少,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小奖励来维持他们的兴致,如完成作业之后抽出一定的时间玩玩小游戏,或者看看视频短片,这些都是很简单又实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