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本土文化素材,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文化素养
2020-11-25陈亚阳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岳口小学
陈亚阳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岳口小学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必然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体现学科育人价值,而将本土文化融入信息技术课堂,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并对其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笔者尝试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知识、教学任务和课程结构三个层面与本土文化素材进行有效融合,探索与之相应的文化素养提升策略。
●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
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教学素材作为载体,而教材中承载信息的素材在文化含量上较为不足。笔者在寻找能够承载和契合“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教学素材来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发现同安人文底蕴深厚,这为教师开发相关本土文化素材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资源。活用本土文化素材,让本土文化进入信息课堂,学生依托本土素材进行获取、加工与表达,使其文化情感内化于思想深处,这不失为一个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文化素养的好途径。
●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策略
1.找准切入点,本土素材与教学知识巧结合
活用本土文化素材,切忌填鸭式地灌输,应选取本土文化素材中体现育人价值且与现用教材的课程标准、教材知识点、教材价值取向相契合的内容融入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同安农民画和习俗创作画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学习Word知识点时,开展“我与同安名人苏颂的小故事”活动,让学生编写小故事,编排电子小板报;在学习数码拍照知识点时,结合“用镜头定格孔庙文化”,带领学生走进孔庙文化。这样通过将本土素材与教学知识的巧妙结合,既锻炼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又使其感受了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从学生身边的文化取材,对接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观察、探究、学习,重视信息技术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本土文化中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理解、内化并运用于生活实际,注重思维的培养,及文化素养的提升。
2.设计情境线,本土素材与教学任务活搭建
活用本土文化素材,可以本土文化为主线,创设文化融入的真实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笔者在教授《使用模板向导》时,创设情境:地处闽南金三角的同安,是依山面海、地灵人杰、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学校周边有古韵官道、太师桥、文笔塔、孔庙、梵天禅寺、梅山寺、东岳行宫、甘露亭、铭恩亭……这些古迹承载着历史故事、风土人情,但如今这些古迹被损坏、被改建的现象频频发生。如果让你来呼吁大家保护学校周边的古迹,你会怎么做?笔者以“如何保护古迹”为情境主线,设计了四个教学任务:①古迹在消失,不受保护,你怎么看——情境创设,事实导入;②关心保护古迹,让我们一起倡议——任务创设,学习“稿纸模板”;③设计古迹名片,期待更多的人认识古迹——学习名片的创设;④把倡议书送出去,共同保护——学习QQ邮箱的使用。
本土文化素材的情境化和任务化,不仅能更好地以情境激发情感,还能将文化渗透在情境与任务中,成为育人本质的激发点和立足点,凸显对学科核心素养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3.拓展结构面,本土教材与课程体系新融合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活用本土文化素材应做到系列化、经常化、持久化,并且应将本土文化素材和课程体系创新融合,将文化渗透在多层次的相互关联的多项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将小学课程内容分为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六大模块,因此,笔者将本土文化中的人文、历史、地理、美术等与六大体系进行系统融合,引导学生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展现和推广本土文化。每个板块对应不同项目学习,每个项目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体系结构循序渐进。
例如,笔者以“走进学校周边的古迹”作为项目让学生依次完成以下任务:在分组和分工阶段,学习“制作简单表格”,用表格把分组分工表示出来;在收集古迹素材阶段,学习上网查找资料,辨别分析网络材料;用组织结构图或者表格梳理学校周边都有哪些古迹,对这些古迹进行分类;使用画图软件设计走访线路图;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古迹照片,对照片进行归类整理,利用光影魔术手对古迹相片进行整理、修补、装饰等处理,这些照片后续将作为编排游记、制作书签、制作封面和制作电子报刊的素材;在采访和实践阶段,利用Word对收集的文字进行处理,对采访文字和实践心得进行排版,使用模板向导设计古迹名片,使用艺术字写一写碑文上的字;在成果展示阶段,设计“古迹”书签,设计温馨提示牌,拍摄微电影,制作微动画倡议人们保护古迹;最后,制作“走进学校身边的古迹”电子报刊进行展示。
在创新融合本土文化素材和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设计本土文化情境导入课程,将本土文化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创生承载本土文化内涵的学习任务,牵引教学知识。本土文化素材作为自主学习的资源与支架,让学生通过小任务串联形成大项目,扩宽学生与学生、信息和本土文化的互动学习空间,增强了学生与文化各空间要素之间的交互能力,最终重构学习理论体系和提升文化素养。
● 总结
活用本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处理与表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浸透本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为本土的悠久文化感到自豪,对本土优秀文化产生足够的自信。这不仅符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教学的需要,还能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方式,达到提升文化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效果。
但在本土文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工具性学习方法和文化知识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冲突,部分学生仍将学习重心放在技能实践操作上,而对本土文化素材蕴含的精神情感的感悟,仅停留在文化认识层面,未能精心感知以及创新传承,这是本土文化素材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因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融入文化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需探索其更深度的呈现方式与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