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2020-11-25邓淑尹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
邓淑尹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
一、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教育是中职院校培育人才的重点,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个体假如欠缺较好的职业素质,就会难以取得工作业绩,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只有集中了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为这些人才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能帮助企业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家的公民职业素养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着国家基础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专业技能不足
在多数企业看来,计算机专业优秀员工的职业素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认同企业文化;②对企业忠心,具备团队归属感;③有敬业精神,工作有激情;④具备较为突出的职业能力;⑤交流能力突出,具备亲和力;⑥养成协作思想;⑦具备组织能力,可以引导团队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等。然而,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还很薄弱,还需要不断地增强,尤其是在沟通能力上,很多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都发现了自身存在沟通能力较弱的不足。
(二)教师教育理念还没完全转变
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很多教师都非常注意自身在言语上的传授,但却未利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就是说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实际上,绝大多数教师都很清楚地认识到了相比职业技能,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如此,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本应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素养教育往往被忽视。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策略
(一)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对学生认知和情感特点方面的思维辨别能力有着不小的价值与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较适合开展合作学习。计算机类课程本身吸引着广大中职生的兴趣,但学生的关注点在使用电脑娱乐、放松,并非是电脑知识的习得。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计算机学习上。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章节,设置“学生购买电脑需要关注哪些性能”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组长负责小组分工合作。这样组员之间会考虑小组的整体利益,就会充分互动,主动承担合作任务,或帮助其他组员;就同一个问题,对事不对人,客观阐述各自的观点,最终每个小组给出的答案,都是经过组员多个视角反复思辨得来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都处于轻松愉悦、思维开放的氛围,学生不仅锻炼了思考分析能力,也开始懂得如何包容和倾听,虚心采纳他人观点,达到锻炼中职生思辨能力的目的。同时,学生始终是学习主体,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频繁,增添了不少课堂的趣味,学生将会更加积极面对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中职生就会自觉将这种思辨思维运用于生活。
(二)利用项目式教学法教学
老师在开展课堂教育中,要尽可能维持较好的心态,予以学生正面的情感暗示,使得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运用项目式教育模式讲解计算机基础学科内容中,对于培育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编制了下述教育计划,也就是挑选制作《非正式会谈》节目宣传册项目。《非正式会谈》是一类全球化的相对论栏目,嘉宾源自不同国家的青少年,节目之中不但有各类生动直观的地理人文内容,也具备时代热点问题,范畴覆盖了全球各个国家的人文、地理、民俗、文学、历史人物等等。挑选这一项目的目标可分为:第一,《非正式会谈》节目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协助学生累积一些书本之外的内容。学生设计宣传册的活动中,不但能够掌握文字编辑的技巧,也能够认识到一些有关全球各个国家有趣的人文地理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累积。第二,在运用WORD文档制作宣传册的环节中,学生会通过IE浏览器翻阅网页,获得部分资料与内容,这个时候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文字编辑内容与IE网页翻阅模板内容相融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这一项目满足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准,学生可以完美制作项目,从而使得学生在制作环节中获得荣誉感,增强学生们对学习的自信。从中可以了解到,这一项目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累积,此外,对学生学习自信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是一个较为优质的中职学生学习项目。
(三)推进计算机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的开发
课程设置是非常复杂的,从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而言,推进对计算机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的开发显得尤为关键。研究和探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是否可行是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关键点,只有在确保可行的基础上才能为学生构建健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为他们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教学服务。计算机专业人才也属于复合型人才,中职计算机专业应建立与之匹配的培养目标,不断地提升学生们的职业能力,这里所说的职业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能力,如专业水平、实际操作水平和创造力水平等。所以,为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要按照职业能力对应的要求进行计算机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这是实现目标的基本保障。
(四)调整实践教学时间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经之路,通过实践教学能够为培养适应性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同时,调整实践教育的时间是落实教育培育目的的有效策略。学校可以对实践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3个学期在校上课,3个学期企业顶岗实习,也就是先让学生们在经过2个学期的在校学习之后能够利用1个学期的时间去企业实习实践,通过这一学期的企业实习实践,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检测,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得到提升,从而对今后的从业方向有一定的认知。在结束企业实习实践以后,让他们重新再次走进学校的课堂学习1学期,在积累的一些经验并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后,让他们能够取长补短,为下一个阶段2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五)加强与学校的合作
首先,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通过建立合作关系,院校可以更加深入的掌握市场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据此制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性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通过合作,学校和企业能够进行资源共享,企业为院校带来实践教育的场地与相应支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学生的加入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或人力资源成本。从学校的立场而言,学校应该结合需求而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常见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学校引进企业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将企业的生产活动引进学校,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参与实践,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又能够将理论应用至实践活动中,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机会。利用“学校引进企业”模式,能够使学校和企业遇到的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如场地、设备和各种资源匮乏等问题,促使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化和共享。如果企业资源够用的话,还可以大胆尝试“班企合作”甚至是“一班一企”,如此开展的目标是为了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二,产教结合、工学融合、知行合一。具体实施的方法有 2 种:一种是“工读轮换”,就是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分为二,轮换着去学校上课或是去企业实习;另一种是“全日劳动、工余上课”,也就是整天在企业内工作,通过工作之余的时间学习相应技能,并利用多种方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工作结合起来。
第三,校企互动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负责提供实习所需的场地、设备和其他资源,并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安排专门的人员与学校一起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互动,不仅让学生的技能得到了提升,也为企业带来了效益;不仅使资源得到互补和充分的利用,还使学生学到了真正的本事,可以说是“双丰收”。
第四,“订单”式合作。企业依靠订单委托院校培育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通过订单式合作,让学生从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找到了工作,让他们一毕业就可以走上工作岗位。招来的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学,也有生产,既有实习,也有就业。企业和学校都是教育的实施者,学校结合企业的需求编写教材、开设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或者企业直接安排熟练员工到学校任教。
(六)设置挑战任务
设置挑战性学习任务,让学生产生挑战期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计算机应用基础偏向实践性,考虑到学生电脑基础差异,在设计学习任务挑战前,必须将涉及的技能操作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然后将挑战性学习任务聚焦于该节课程的重难点,可以是一个简单作品创作,也可以是某个易错操作步骤的反思,给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以计算机运用基础中“Word表格设计”为例,笔者结合中职生今后求职所用的简历表格,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计算机表格插入、合并、拆分中,然后将课程难点落于学生创作简历表格上,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技能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贯彻落实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要在改进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地优化职业素养教育,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