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堂中生活元素的渗透实践

2020-11-25季振华

小学生 2020年4期
关键词:橡皮泥物体生活

⦿季振华

当前,有很多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会直接把课本当中的知识传播给学生。如果是头脑聪明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好,尚能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但如果是理解能力并不强的学生,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必定难以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小学生们学习经验并不丰富,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来说要比学习经验丰富得多。所以我们可以从生活元素着手,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以此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营造教学良好开端

一个好的课堂,是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那么在一堂课中,什么时间段是吸引学生的最佳阶段呢?这个答案必然是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能够引出新课的内容,更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我们能够在导入环节,引入一些生活元素,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那么必然能够让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生活中学生们总是喜欢猜谜语,于是在开展《照镜子》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给大家猜了一个谜语: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要问它是谁只有你知道。经过大家简单思考之后,猜出了这个谜底——镜子。镜子是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几乎每一个学生在一天当中都会照镜子,看看自己脸是不是洗干净了,看看自己的穿着是不是整齐。于是就此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聊一聊,关于镜子大家所知道的事情。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讨论和分享的过程当中了解了许多关于镜子的常识。在这个导入环节里,教师利用生活当中的常事——照镜子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够快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导入,能够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那么后续的教学必然能够事半功倍,这也是利用生活元素进行导入的原因之一。

二、结合生活中的实物,直观开展科学教学

我们总是对于课堂有一定的偏见,甚至认为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只需要书本和笔就可以了。实际上除了这些学习必备的工具之外,生活当中的很多实物都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将生活元素渗透在小学科学的课堂当中,不仅仅要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还可以从实际物体着手,通过生活当中的实际物体来实施教学,让学生们在直观的视觉影像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带领大家学习《力在哪里》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了课前准备好的一块橡皮泥,橡皮泥是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个物体。随后,教师又向大家伸出了左手,问:手是不是也是一个物体呢?大家表示肯定。随后教师用左手去用力按压橡皮泥,在这个过程当中,同学们发现橡皮泥快变成了橡皮泥片,原来立体的橡皮泥变成了扁扁的一片。教师又问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呢?为什么橡皮泥会从原来的块状变成片状呢?这就叫做力。从生活当中的实际物体和现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明白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状态。

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物体来辅助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一来,能够更加快速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巧妙利用生活实例,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不管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学,想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就必须要尝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总是结合起来的,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呢?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巧妙地结合一些生活当中的实例,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形成能力。

以《馒头发霉了》这一课为例,馒头发霉是一个生活当中的常见现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组织学生对馒头发霉的原因进行了实验,最终大家发现馒头之所以会发霉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说水分、温度和光照等等。在这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指出生活当中其他的发霉现象,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够防止食物发霉呢?由于前面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食品发霉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从这些因素方面着手,思考如何防止食物发霉,比如说放进冰箱里低温保存等等。

利用生活当中的实例来促进学生思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更能够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一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生活当中有很多因素都与我们的学习息息相关,所以作为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当巧妙地运用生活元素,在科学课堂当中进行渗透,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让学生的学习津津有味。

猜你喜欢

橡皮泥物体生活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做个橡皮泥爸爸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橡皮泥娃娃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橡皮泥薰衣草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