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义务教育发展历程
2020-11-24庞卫岗
摘 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义务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成就和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义务教育发展历程、成就及经验启示,旨在为相关地区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义务教育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4-0010-02
引 言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和办“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四方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不断构建优质均衡义务教育格局,以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一、义务教育发展历程
1.初期起步阶段(1992—2006年)
(1)全力保障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从建区伊始到2006年,为保障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依法落实教育经费,明确各级办学责任,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起教育经费分担机制,通过内抓外引摆脱城乡教育系统人、财、物等不足的困境,确定了教育走政府主导,靠社会力量自我寻求发展的思路,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教育人力支撑。《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建区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升了全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注重教学研究,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突出“强化管理、建好队伍、改善条件”三个方面,不断深化课堂改革,于1995年7月设立区教学研究室,2001年8月更名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使全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城乡均衡发展阶段(2007—2012年)
(1)加大投入力度,强力驱动均衡发展。2007年前,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管理体制,逐步出现了农村乡镇财力紧张、对教育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等系列问题。2008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关于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意见》,破除城乡二元分割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学校建设和设施配备统一投入、教育经费统一拨付、教师待遇统一标准、教职员工统一管理、师资力量统一调配”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将全区中小学全部纳入教育局管理,有效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1]。
(2)注重教育内涵,提升城乡教育质量。一是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学科中心校”制度,逐步开展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注重开展德育工作。2007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关于文明新风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全区学校开展以树新风、文明礼仪作表率为主题的文明新风进校园活动;2009年将中小学德育评估指标纳入学校管理工作年度考核,从德育常规工作、特色創新、德育实效和德育队伍建设方面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考核;2011年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为突破口,大力优化班风、学风、教风、校风。
3.向高位优质教育迈进阶段(2013年至今)
(1)打造两大平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基础,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学区和教研两大平台建设为保障,不断完善“区—学区—学校”三级教学、研究、培训网络,积极探索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与发展模式,推动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2019年,山东省“教学评一致性”现场观摩会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
(2)注重特色教育。在学校九大特色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一校一品”,强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学校。各学校在传承区域特色学校建设优良传统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提出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目前,8所学校创建为“威海市市级特色学校”,1所学校创建为“全国心理健康特色学校”,“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格局已然形成。
(3)构建和谐教育。一是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山东省首个区域性公办家长学校总校暨家委会建设指导中心,建设家长学校中心图书室,开创全省乃至全国此类图书室建设之先河;依托“优秀父母养成计划”“智慧家长”等活动,创新家长学校办学模式,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在了威海市乃至山东省的前列。二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开展“1530”安全教育,以生命安全教育基地为依托,不断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实施 “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运营、部门加强监管”校车运营新模式,创立“站台式”校车管理模式,在学校食堂全面推行“六常”管理方法。
二、主要成就
1.教育设施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目标
(1)校舍场地基本实现现代化。建区初期,学校规模普遍很小,校舍普遍简陋,场地狭小,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将学校建设成“为民办实事工程”,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场地与建区初期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教育教学装备基本实现信息化。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的建成实现了“班班通”;在计算机配备上,基本达到了教师人手一机,学生用机配备数量也基本达到了标准要求;学校与信息中心之间的光纤直连和学校电子录播教室的建成,使全区信息化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城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教育环境基本实现优美化。经过多年努力,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学校的校园环境有了根本性变化,体现鲜明办学特色和现代教育理念的特色教育基地、文化长廊、校史馆等,都使学校成为教育师生、激励师生的“活的教科书”,一大批中小学已建设成为全国、省市绿色学校、特色学校。
2.教师队伍综合实力极大提高
(1)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建区初期,全区教师总数仅有319人,如今教师总数是建区初期的5倍。教师的内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渐趋优化。小学、中学教师学历达到本科水平,还有部分教师为研究生学历。
(2)人才高地逐步形成。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强师德、正师风、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以区“四名工程”评选为总抓手,对教师分类培训、分层培养,构建区域教师梯次发展体系;实施青年教师“1310成长工程”,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抓手,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专业优的教师队伍。
(3)奉献教育蔚然成风。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教师的薪资待遇、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极大调动,他们为开展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大批教师的优秀事迹有口皆碑。
3.区域教育品质全方位提升
(1)建立爱心行动计划。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组建爱心志愿者团队、落实教师家访制度、完善教育救助体系、成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系列措施,让每位学生充分享受到爱的教育,切实体现教育公平。
(2)营造安全的学习成长环境,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司运营、全程监管”的校车运营新模式,建立校车智能管理平台,为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配齐了专职安保人员,安装了报警系统和监控探头,配备了安保器材。
(3)德育工作步入科学化轨道。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启动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建立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操作性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印发《班主任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对全区班主任实行等级管理;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有计划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团体训练等活动。
三、经验启示
1.发展教育必须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方针,加强教育工作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各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安全,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企业和村居更是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荣,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发展教育必须坚持教师发展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使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在面对教育家办教育的新要求上,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行政主导和群众性科研相结合的办法,走出一条“科研兴教”的新路,加强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探索创新了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试行绩效考核为重点的教师管理机制,使教师的积极性、创新性得到充分调动。
3.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生为本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以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坚持兴趣培养和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兴趣成为学生成才的引路人;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补充,社会教育相配合的一体化大教育体系,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目标一致,保证学生个体的健康全面发展。
结 语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义务教育取得了全面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鮑传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和原则[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1):62-65.
作者简介:庞卫岗(1984.8—),男,山东广饶人,本科学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体育处科员、管理岗九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