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班训发挥独特魅力

2020-11-24巢爱娣

求知导刊 2020年44期
关键词:精神文化学生成长

摘 要:文化能为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本文着眼于建好班训,让精神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优秀班集体的打造水到渠成,实现学生自主、阳光成长的教育愿景,使班主任工作轻松、高效。

关键词:班训;精神文化;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4-0004-02

引 言

曾几何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将学生禁锢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中。学生怀着一颗童真的心迈进学校大门后,接受的是清一色的“传”和“授”,他们源于本能的率性便荡然无存,使本该轻松、欢乐的校园生活变得乏味。

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作为特定背景下学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对学生的言谈举止起着约束的作用,更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个性形成和精神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源泉[1]。在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可以从班训入为切入点,从班训的建立、贯彻、督导等方面着手,凝聚起学生执行、遵守班训的共识,从而做好班级管理,形成团结的班集体。

一、革新班训

好的班训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学生根据对自己的期望制订训语,从而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作为班级的导训,班训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班集体的灵魂,集中表现了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共同倾向。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内容。①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②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应在班主任指导下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发挥带头作用,使集体及其成员呈现蓬勃向上的趋势。③班训的价值与精神并不是一经提出就一成不变的,科学的修正与升华是必不可少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创新。班主任应将其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中,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2]。创立新班训是使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契机,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才能取得双赢的效果,为今后的班级管理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制订班训,围绕班级氛围与价值观,结合各科教师的期望,综合各方面信息展开分析与整理,学生提议,教师引领。

1.充分解读,透彻理解

班级每个成员的秉性与经历各不相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各不相同。班训解读是为了发挥班训的育人功能,能够激发个体对新的班级文化的审视,有助于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班级创造力,从而完善班级文化的建设[3]。

例如,对于“尽最大努力,做最好自己。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这样的新班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解读为: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写作业,认真上课,不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自己认为的最好。还有的学生解读为:同学委屈了,我不能帮他解决困难,但可以尽力安慰;父母遇到了工作上的问题,我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我可以学习照顾自己,学习独立……学生对班训的认识、理解与内化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效地对班训展开解读,是使班训作用最大化的关键。联系学习、生活的点滴,根据学生个体的经验和情感,打造体现自我追求、展现真我风采、追求自我价值的班训,既能铸造班级文化,又能指导学生的言行,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坚定呼训,获得力量

仪式感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是一种精神上的礼仪。一旦完成了充满仪式感的动作,人们内心便得到提示。这种提示能让自我发生变化,将自己的反应能力、思考能力、专注能力提升到一个“绝对工作”的状态。学生理解了班训,接下来就是用班训激励自己前进。例如,笔者利用每天的语文课,在师生相互问好后,让全体学生大声、坚定地齐呼班训。一开始,学生说得虽然整齐,但拖拖沓沓、软绵无力。这样的齐呼班训是不能带给学生力量的,要呼到每个字从心底蹦出来,要掷地有声,充满自信和力量。于是,笔者进行了示范,让学生观察笔者的神情变化,听笔者的声音是否坚定,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地齐呼班训。总之,仪式感能够直达并温暖人心,让平凡的学习、生活拥有不凡的意义。

二、班训导行

1.以训为纲,尽力无悔

面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班组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系列评比、学校运动会、跑操比赛、作业展示、演讲比赛等,笔者引导学生不要刻意追求荣誉,只需认认真真参与过程就好,哪怕尽最大努力后获得了三等奖,也要相信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了成长,这个三等奖的意义不同凡响。这样,学生就抛开了功利和杂念,专心参与活动,轻松而快乐。在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以及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在心里默念班训,只求尽自己的努力,做到尽力而无悔。这样的班训符合社会规范与价值,积极向上、友爱和谐班风的形成是一个优秀班级的重要标志。在班训的导向下,学生主动践行班训精神,形成积极健康、有序上进的学习氛围,是良好班风最好的体现形式。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全力拼搏的精神[4]。青春有梦,勇敢去追。学生要有展现自己实力的勇气,在各种活动中,无论以班级为单位,还是以个人、小组为单位,都应该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与勇气。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展现自身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取得优异成績夯实基础。

2.反思对照,积极改变

笔者会让学生利用语文课呼训后的两分钟写反思日记,让学生对照班训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将自己的进步和没有努力去做的事情如实地写下来。例如,有的学生写道:“我昨天日记的书写有进步,但没有对一天的表现进行全面认真的反思,有点应付的感觉,今天我要认真写日记,好好反思。”还有的学生写道:“早读课,同桌讲闲话,我没有用恰当的方式提醒他,而是用力拍了他的桌子,让他别讲话,惹火了他,他不但没有停止讲闲话,反而跟我吵了起来,教室里更乱了。我作为行政组长,没有尽自己努力想到更好的管理办法,太随意了。我以后要改,要用大家能够接受的办法管理小组。”就这样,学生习惯了对照班训,每日反思。对照多了,反思多了,学生自然就获得了改变的力量。

班主任在班训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组织好班级活动。

(2)确立班级常规制度,把建制的过程作为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班级就会从最初个体的简单集合变为对每个成员具有一些基本要求的共同体[5]。其中重要的是,从建制开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级活动,教师都应以最大限度吸引集体成员的参与为原则。

(3)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这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4)担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包括班级中各科教师的配合,争取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协调班干部与其他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集体与成人等各方面的关系等。

(5)及时把握班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情况,不断积累集体形成与发展的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将使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形成更清醒、科学的认识。

笔者对班主任的角色设定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对于班级的很多日常事务,笔者都会与学生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每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对待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引导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不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笔者一向主张以理服人,遵循“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理念,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笔者都会以身作则。笔者尊重班里的每位学生,如果他们有好的想法,如要举办一些班级活动,都会给予最大的支持,并参与其中,从而让他们真正把笔者当成“自己人”。当学生犯错误时,笔者会先耐心地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宽严相济,对学生做出公正的处理,让学生没有怨言;而当学生有所进步时,笔者会毫不吝啬地表达赞赏,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笔者认为,引导好班级的舆论走向,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改善班级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笔者会留意小细节,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建设班级文化。

由于笔者充分运用班训,较好地引导了班级的舆论走向,班级里的很多学生从一开学的被动学习中走了出来,变得状态积极、精神饱满,课间互学互助,课上积极发言。早读、午间自习、放学后的打扫,学生做得有条不紊,不再需要笔者看着、管着,还屡屡获得跑操比赛一等奖、班级文化布置评比一等奖、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班标展示评比第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获得了自主成长的力量。

结   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班级管理实践证明,班训是一个班精神文化的体现,建好、用好班训,让精神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就会自主自信、阳光向上,优秀班集体的打造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高金岭.教育必须立足于促进社會的整体和谐发展:教育社会功能的历史与现实思考[J].社会科学家,1996(01):50-53.

林冬桂.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0(11):11-14.

高金岭.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个案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2(07):35-37.

郭学军.对一个优秀班级文化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5(04):40-42.

魏鹏吉.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03):77-78.

作者简介:巢爱娣(1978.6—),女,江苏扬中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精神文化学生成长
思品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成长实际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
六曜与日本文化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