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非Q 波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0-11-24闫丽
闫丽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所致。急性非Q 波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当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了破裂,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血液中的凝血酶与血小板,进而形成了血栓,导致血管出现了闭塞,使得患者的心肌细胞出现了严重的缺血与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等不良事件[1]。临床上治疗急性非Q 波心肌梗死患者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药物有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钙等,其均能够抑制机体内血小板的聚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详细的探讨了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非Q 波心肌梗死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8 例2017 年4 月~2019 年3 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治疗的急性非Q 波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53~77 岁,平均年龄(63.73±7.28)岁。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9 例;年龄54~78 岁,平均年龄(64.01±7.5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了伦理学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急性非Q 波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心电图检查均被确诊;②胸痛持续时间均>0.5 h。
1.2.2 排除标准 ①病理性Q 波形成;②心肌酶学升高但是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酶学动态变化规律。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单纯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取5000 U 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给患者皮下注射,每间隔12 h给药1 次,持续治疗5 d。
1.3.2 观察组 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方式与用药剂量与对照组相同,再取替罗非班(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265)给患者泵注,起始30 min 时,滴速为0.4 μg/(kg·min),泵注24 h 后将滴速调整为0.1 μg/(kg·min),持续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 水平,在治疗前后,晨起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对血液中的CRP 水平进行检测。②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 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CRP 水平观察组(15.4±2.4)mg/L低于对照组的(27.6±3.6)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 水平变化情况比较(,mg/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 水平变化情况比较(,m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43.18%(19/44)高于对照组的22.73%(10/44),病死率2.27%(1/44)低于对照组的15.91%(7/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66、4.950,P=0.041、0.026<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有统计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占冠心病患者总数的20%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2]。因此,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极其重要。引发急性非Q 波心肌梗死的病因极其复杂,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后,导致血管中形成了血栓,对机体血液循环造成了明显的影响,但是由于斑块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极易表现出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脂质细胞外壳变薄,为斑块变薄提供了基础,当脂质细胞外壳变薄后会出现斑块破裂,导致其内皮下组织被暴露出来,引发患者的血管出现了收缩,血小板出现了聚集和粘附,再加上外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促进了纤维蛋白的生成,形成了微血栓,此时,冠状动脉管腔虽然被阻塞,血流明显降低,对机体的血液循环造成的影响,但是即便如此,阻塞的程度并不完全,心肌细胞的血流有所降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心肌细胞坏死事件的发生[3]。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钙等,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受体拮抗剂,其具有较强的可逆性。当血小板GPⅡb/Ⅲa 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后会诱发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对血小板GPⅡb/Ⅲa的受体结构进行了改变,提高了血小板GPⅡb/Ⅲa 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亲和力[4]。但是由于纤维蛋白原还会与血小板交联后发生比较明显的凝血现象,患者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后,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阻断机体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不但延长了患者的出血时间,还极大的阻碍了血栓的形成,进而缩小了患者机体内存在的血栓范围,这对治疗由各种因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现象是非常有效的。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持续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一方面促进了患者冠状动血流情况的恢复,另一方面还促使了心肌的再灌注。从另一个方面上进行分析后发现,替罗非班还能够发挥出扩张血管的效应,患者用药后,其机体内的内皮细胞介导会迅速增加,通过此种现象来提高心肌再灌注的水平,进而增加了患者冠状动脉血供,因此,也进一步保证了药物的安全性[5]。有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替罗非班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心肌细胞的血流速度,进而将心肌梗死的范围缩小到最小状态,其还能抑制心肌细胞的重塑,达到了保护心功能的目的,这也有效的抑制了血小板活化对5-羟色胺(5-HT)的分泌,缓解了患者微循环的痉挛情况[6]。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血栓、抗凝药物,其有着极其明显的纤溶酶活性,其抗凝血因子的活性还比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力,改善了心肌供血的情况,挽救了患者处于缺氧、缺血状态中的心肌细胞,起到了保护患者心功能的作用[7]。有研究人员经过药效学研究后,结果发现,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抑制动物机体动脉血栓的形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机体血液纤溶系统及凝血机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将出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以此来达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目的。
随着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机体炎性反应也越发明显,CRP 水平作为急性炎性反应的时相反应蛋白,具有较强的非特异性,当机体出现炎性反应后,机体中的CRP 水平会明显升高,因此,临床上也将CRP 水平作为炎性反应敏感的标志物[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CRP 水平观察组(15.4±2.4)mg/L 低于对照组的(27.6±3.6)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提示,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非Q 波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43.18%(19/44)高于对照组的22.73%(10/44),病死率2.27%(1/44)低于对照组的15.91%(7/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66、4.950,P=0.041、0.026<0.05)。提示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非Q 波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非Q 波心肌梗死患者,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内的CRP 水平与病死率,还能在此基础上提高临床治疗的再通率,效果显著,建议将此种治疗方式应用在更多的临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