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炎临床用药规律
2020-11-24苏林红叶小丹朱小区宋佳音
林 军 苏林红 叶小丹 朱小区 宋佳音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过量饮酒或酗酒所致的肝脏疾病,是造成肝脏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作为ALD 的临床常见分型,是ALD 进入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关键阶段,是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1]。流行病学数据显示,AH 患者30 天死亡率约15%,1 年死亡率达39%[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AH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现有治疗手段仍非常有限。中医药在改善AH 患者临床症状,避免不良反应方面有显著优势。本文收集了中医药防治AH 的相关现代文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检索语言不限,检索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19 年10 月。检索词包括“酒精性肝炎”与“中药”“中医”“中医药”“中药复方”等。同时,通过百度学术检索相关文献及被检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免漏检。
1.2 文献纳入标准 (1)运用中药复方治疗AH 的现代文献,文献类型为临床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2)纳入的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AH,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体系均为国内公认的通用标准。(3)试验组干预措施以中药复方为主,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方案;或试验组干预措施为中药复方联合西药,对照组为西药联合常规治疗方案。(4)所纳方剂对AH 均有确切疗效,且药物组成明确,加减配伍相对固定。
1.3 文献排除标准 (1)文献类型为综述、经验总结、病例报道或文献研究等。(2)研究对象患有其他并发症。(3)动物实验或机制研究类实验。(4)干预措施为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或其他治疗手段,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方案。(5)重复出现的组成完全相同的方剂。(6)缺乏明确药物组成。
1.4 中药名称规范 参考《中药别名速查大辞典》[3]《中药学》[4],规范纳入中药的名称,并对其药效进行归类。具体包括:(1)中药别名及俗称:如龙牙草归为仙鹤草,乌贼骨归为海螵蛸等;(2)中药合写:如将焦三仙补全为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3)中药炮制或产地名称:如汉防己归为防己。
1.5 方剂数据录入 将所有纳入方剂中含有的中药进行录入,如果该方剂内含有此味中药则记录为“1”,反之,没有此味中药则为“0”。
1.6 统计学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 对中药的频数、频率及高频药物的药类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Statistics 19 中的系统聚类算法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PSS Modeler 14.1 中的Apriori算法挖掘中药药对之间的配伍关系。
2 结果
2.1 药物频数、频率及药类统计结果 按上述检索方法共检出相关文献262 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有效文献31 篇,提取并录入可明确治疗AH 方剂31 首,涉及中药95 味,累计频数342 次。使用频数排列前十的中药依次为茯苓、丹参、柴胡、山楂、茵陈、白术、葛根、泽泻、甘草、郁金(见表1)。依据《中药学》[4]《中药大辞典》[5]统计各药物所属药类,得到药物类别17 种,利水渗湿药使用频数最高,达69次,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次之,见表2。
2.2 系统聚类结果 将使用频数≥7 次的18 味药物列为本次数据挖掘的高频药物。高频药物的累计使用频数达200 次,占总频数的58.48%。利用SPSS Statistics 19 中的系统聚类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为组间联接,度量标准为二分类变量中的平方Euclidean 距离,聚类结果(见图1)。由图可知,共得到8 个组合。C1:郁金、大黄、柴胡;C2:虎杖;C3:茵陈、葛根;C4:甘草、白芍;C5:茯苓、白术;C6:枳椇子、决明子、山楂、泽泻;C7:葛花、陈皮、半夏;C8:丹参。
表1 药物频数频率分布表(使用频数>2 次)
表2 药类频数频率分布表
2.3 关联规则结果 利用SPSS Modeler 14.1 中的Apriori 算法对95 味中药进行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为2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数为3,最终得到29 组关联药物(见表3)。基于关联规则结果进一步得出药物网络展示图,见图2。
二阶关联显示,茯苓→白术的支持度高达41.94%,茯苓→泽泻、丹参→泽泻、柴胡→郁金的支持度均≥30%;茯苓→泽泻、郁金→大黄的置信度均为1;郁金→大黄的提升度为3.10,说明两者关联性很强。三阶关联显示,丹参→泽泻+茯苓的支持度最高,达35.48%;茯苓→泽泻+丹参、茯苓→泽泻+山楂、茯苓→泽泻+柴胡的置信度均为1;泽泻→枳椇子+茯苓的提升度最高,为2.42,说明三者关联性较强。四阶关联显示,丹参、泽泻、山楂、茯苓、柴胡之间有一定关联。
图1 系统聚类树状图
表3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表
图2 药物关联网络图
3 讨论
中医古籍中并无AH 病名,但据其症状往往被归属为“急黄”“酒劳”“瘟黄”“酒疸”等范畴,常因过度饮酒后,酒邪阻滞气机、困阻清阳,导致酒湿内蕴、痰瘀互结而发病[6-7]。其病位主要在肝、脾,病性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见[8]。脾胃虚损是AH 的内伤基础,虚、郁、痰、瘀作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病程始终。
通过挖掘31 首方剂中95 味中药的频次频率和药类可知,治疗AH 所涉及的药类主要为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其中,清热药包括的药物种类多达20 种,解表药包括的药物种类主要为柴胡、葛根。单味药使用频次>5 的药物有茯苓、丹参、柴胡、山楂、茵陈、白术、葛根、泽泻、甘草、郁金、虎杖、枳椇子、葛花、半夏、陈皮、决明子、大黄、白芍、黄芩。上述结果提示,现代医家治疗AH 的原则以攻补兼施为主,补脾益气的基础上兼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恰与疾病的病因、病机相符。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郁金、大黄、柴胡可聚为一类。柴胡疏泄肝胆,解肌散热;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大黄泄热解毒,活血破积[9]。三药同用,功擅行气除热,活血化瘀。茵陈、葛根可聚为一类。茵陈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葛根升发脾胃清阳而除烦。白芍、甘草可聚为一类。白芍味酸而入肝,偏补肝血;甘草味甘而入脾,偏益脾气。二药相伍,酸甘化阴,有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效。茯苓、白术可聚为一类。茯苓、白术均为健脾除湿要药,茯苓长于渗湿健脾,白术功擅健脾燥湿,苓术合用,运利结合,则健脾除湿之力更强,促脾胃运化,绝痰湿复生。枳椇子、决明子、山楂、泽泻可聚为一类。枳椇子为解酒毒要药,可除烦止渴,通利二便,《食疗本草》言其可令“酒化为水也”;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山楂消食化积,散瘀活血;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葛花、陈皮、半夏可聚为一类。陈皮、半夏为二陈汤主要成分,半夏得陈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陈皮得半夏之辅,则痰清而气自降。二药相使为用,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而葛花味甘性凉,解酒醒脾之效强,又可防陈、夏过燥伤阴。以虎杖为代表的清热解毒药、以丹参为代表的活血化瘀药可分别聚为一类。
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医家治疗AH 的常用药对及药组主要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泻下药、解酒专药、解表药的不同组合,如活血化瘀药→泻下药(郁金→大黄),消食药→解酒专药、活血化瘀药(山楂→枳椇子、丹参),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丹参→泽泻、茯苓),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茯苓→白术,茯苓→白芍)等,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泽泻→柴胡、丹参、茯苓)[10]。
综上所述,酒为气盛剽悍之品,长期过度饮酒则耗气伤血,正气虚衰无力抗邪,则湿热之邪再侵,而致动火生痰、气滞血瘀。故治当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健脾补虚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同用。同时,辅以葛花、枳椇子等解酒专药增强清解酒毒之功效。本研究基于中医药防治AH 的现代文献,采用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得出现代医家治疗AH 的主要原则,以期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