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卿托梦有“深意”
2020-11-24张晓冰
专栏
漫读红楼说教育
栏主 张晓冰
ZHANG XIAOBING
湖北省监利县教育局原局长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北京华樾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
著有《乡村笔记》《对农民让利》《农村教育改革的一场风暴》《做一个理性的教育者》等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既特殊又重要的人物。一是她出场不多,在书中只出现到十三回就死了,可是她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影子总是挥之不去。二是争议太大。在脂砚斋的点评中,说她是一个淫乱的人物,第十三的回目原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来改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但包括贾母在内上上下下的人却都喜欢她,不可思议。三是秦可卿究竟是什么出身,争议不断,甚至引发出专门研究秦可卿的所谓“秦学”,等等。近四十多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人只关注上述文本背后的问题,而对于文本之中,秦可卿临死前给贾府执行董事凤姐的托梦,即关于贾府家业前途的大事——置地办学,却并没有引起重视。书中这样写:
凤姐方觉星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娘,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得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俱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无患了。”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若不早为后虑,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
曹雪芹在《红楼梦》全书中多次表达了贾府家族的末世趋势。局外人冷子兴看得很明白,说:“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第二回)作者还通过警幻仙子的口,表达了贾府先驱宁荣二公对后继无人的忧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第五回)宁荣二人的忧虑,何尝不是作者曹雪芹的忧虑?
秦可卿所托之梦,是一个关于家族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之梦!贾府“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为防止“乐极生悲”,“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应该居安思危,置地办学,培养人才,保全家业。《红楼梦》展示的正是百年末世时期贾府“乐极生悲”大厦将倾的画卷。这个“梦”是向贾府现在还处于醉生梦死中的当局者提出的严重警告!但是在贾府,“金紫万千谁治国?”只有“裙钗一二可齐家”(第十三回),而两个可以“齐家”的“裙钗”,一个是托梦者秦可卿,本可当家大展身手,但还未来得及施展抱负,却英年早逝,撒手人寰;一个是“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第十五回)的受梦者王熙凤,但这个“荣国府公司”的“执行董事”却并不在意托梦者的警告,仍然是一意孤行。脂砚斋在第十三回前批评道:“此回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脂砚斋所说的深意,我的理解,就是在祖茔附近“置地办学”,培养接班人,卷土重来,再图复兴!这个梦难道不就是曹雪芹寄托的梦想吗?可惜后来的读书人并没有关注这一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教育,育人才、自古以来,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极为重视。远在西周的时候,天子就为贵族子弟设立学校——“辟雍”。现北京城中国子监内的辟雍,为清乾隆年间修建,新皇帝登基都要到此讲学一次。此外,历代思想家和政治人物也都把教育作为树人、治国的第一要务。《礼记·学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群民,教学为先。” 孔子认为,教育是立国、治国的基础:“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朱熹认为,国家的强盛之道就是办教育:“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 到了曹雪芹之后的近代社会,列强入侵,国势日衰,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都主张大力办学,以教育兴国。据此看来,曹雪芹的思想和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的主张是一脉相传的,他通过秦可卿托给王熙凤的梦,把他希望用教育挽救衰落的家族,用教育挽救封建末世的思想表现出来。
曹雪芹一方面寄托他的教育济世之梦,另一方面又在书中把现实中贾府的教育乱象展示给读者。贾府当时有没有学校呢?有!贾府不仅有公子哥儿们读书的家塾,而且还有女校。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贾母让女孩子们当天可以不去上学,在家里迎接客人。但是,当时现有的学校无论如何也难承担复兴的大任。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便是贾府当时学校的写照。脂砚斋倒是看得很明白,他在第九回末感叹道:“学乃大众之规范,人伦之根本,首先悖乱,以至于此极,其贾家之气数,即此可知。”
贾府现有的学校都没有办好,还指望依靠今后办学复兴,那就只能是一种梦想了!难怪曹雪芹安排托梦这个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