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性三化:STEAM 理念下常态协同育人的校本实践
2020-11-24顾巧英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顾巧英/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顾巧英与学生
1917年,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随浙江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诞生于嘉兴县学宫。从1963年开始,坚守了57年“英雄教育”,办学经验写入《2018 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围绕附小学生培养目标,学校顶层设计了英雄教育“幸福力”课程体系(见图1),聚焦“五力”培育,突出“三全”。具体指向“德力、学力、体力、心力、创力”,并将“生活力”融入其中,汇聚家庭力量,发掘社会资源,力求全员、全程、全面,引领学生成为拥有完整人格、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
指向“五力”培育的课程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整体相互交融,同步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创力”作为五大核心目标之一,以STEAM教育为核心,进行了整体设计,关注从常态到个性,开展扎实探索,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期望他们逐渐拥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将来能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以STEAM教育来引领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生长,是指向未来教育的必然选择。我们建立了由校长室领衔和信息技术教师、科学教师、数学教师、艺术教师组成的STEAM教育核心团队,进行常态化的实践研究。同时,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其他学科教师也积极参与进来,组成项目研究小组,跨界融合,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学校还在两校区建成了“小英雄科创中心”,包括机器人实验室、AI+梦想空间、电子制作实验室、建模实验室等五个专用课程空间;建成了“自然艺术实践研究基地”,包括星辰园、修思园、修艺园,并组建了相关导师与学生研究团队,还将引入校外课程专业研究团队,助推研究专业水平提升。
学校不断深化课程综合改革,推进STEAM 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实践与研究,在学习与探索的反复碰撞中不断优化(STEAM 教育整体架构见图2)。
图1
建立全面参与的常态机制
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发光出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STEAM 教育的魅力,在接触、参与中唤醒内心的创新激情,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创新灵感,绽放出多彩的创新之花。继而积淀、汇聚起更强大的创新能力,未来方可撑起整个民族的创新力量,于世界之林展示中国智慧。三年前初始,我们就把STEAM 教育定位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普及与精英培育双轨并行,常态与个性同步关注。
图2
(一)“选择性”拓展课程:核心团队协同开发
学校将STEAM 教育融入到校本选择性拓展课程(见表1)中,由核心团队成员在暑假进行课程创生研究,全面构建学年课程内容,系统开发课程资源,常态开设相关课程9 门,涉及14 个可供各年级自主选择的课程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其中。每周一下午,连上两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课程学习中逐步获得体验,感受创意的乐趣。
选择性拓展课程的常态化实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STEAM 学习的机会,深受学生喜爱。同时,也充分提升了核心团队成员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为学校STEAM 教育整体推进提供了思想与智慧的保障。
(二)“普适性”服务课程:内外资源协同支持
时间从哪儿来?这是普适性STEAM 教育的难题。在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主参与的学生比例约占本年级学生总数的80%左右。既能提供丰富的晚托服务内容,又能够利用服务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相对普适的STEAM教育,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表1:选择性拓展课程
表2:普适性STEAM 项目课程(4-6年级)
于是,我们在一二年级引入市科普馆专业团队,进行STEAM 启蒙教育。在四至六年级由本校核心团队教师以走班形式开课(见表2)。每学期每个班开展8 次,其中,“平移青云在线项目”4 课时,教师自选材料、自编教材、创意设计实施4 课时。
STEAM,成了晚托服务学生最期待的学习方式。他们在校内外教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动手动脑,创意与智慧同步发展。而教师团队,也在平移项目研究与自选材料创意设计中不断接受挑战,提升STEAM 教育的理念与能力。
(三)“全面性”实践活动:主题探索常态实施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增强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与美的表达,学校坚持开展全体学生自主参与的STEAM 理念下的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家长作为支持者,当孩子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提供适当帮助。我们每学期开展3~4 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如:劳动小研究、“家文化”、遇见平湖·我爱我“家”等主题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活动后,学校都会开展实践成果校园展活动,组织全校学生参观,开展评比与颁奖,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展示,激励学生的研究与创造热情。
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满满。“幸福的家”儿童画创作、“我理想的家”创意模型制作、“七彩的家”创意工艺制作、“家乡的桥”模型创作、“醉美是平湖”家乡行、“行走祖国”家庭活动,一至六年级的孩子们各自围绕主题行动起来。他们发挥创意,全程实践,记录心得,展示成果,乐在其中。瞧,二孩时代的“家庭”创意表达其乐融融;“环保创意之家”模型让人心向往之;“安居乐业、团团圆圆、温馨港湾”等美好祝福构成了对家的理解;近两米长的“平湖当湖第一桥”模型还装上了会发光的彩灯,“和善桥”“附小桥”……基于生活的桥、创意的桥、改良的桥等寄托了孩子们美好的心愿。“喜欢,好玩,有意思。查阅资料、构思设计、画图裁剪、制作装饰花了好几天时间,裁剪时我的手不小心划破了。爸爸指导我用胶枪把桥的各部分粘起来时,我的手还烫到了。在画桥头的石狮子时,我画来画去不满意,就用了其他装饰……虽然很辛苦,但这让我和爸爸体验到了亲子创造的乐趣。”冯亦一同学讲起自己制作桥的经历滔滔不绝,神采飞扬。
(四)“综合性”科技活动:参与体验全面铺展
相约初冬,相约“科技与生活”,是附小每学年固定的综合性科技活动。近几年来,我们将STEAM 理念融入科技综合活动,每次开展为期两至三周,设计了丰富的科技活动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如:2019年“美丽校园 创意未来”——平师附小第二十三届学生技能运动会暨STEAM项目活动,设计了16 项参与项目(见表3)。学生们在项目活动中通过模型搭建、机器人编程、项目实施、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充分体会到了STEAM 的乐趣。
表3:平师附小第二十三届学生技能运动会暨STEAM 项目活动
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学习生活更加便利,学生们寻找学校生活中尚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并尝试着进行设计和解决。孩子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了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经历和得到的启示,有的还设计了简易模型,有的用3D 打印制作“未来课桌”的模型作品。通过每年定时举办综合性科技活动,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创新”,灵活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一个个真实的问题。
将STEAM 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的心间,为他们搭建关注生活问题、展示无限创意的机会。就这样,我们依托“四性”推进,给全体学生接触、认知、理解、践行的日常机会。同时,也引导家长作为支持者参与其中。师师协同、家校协同、馆校协同发力,在学习行动中体悟STEAM 理念,持续形成合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开展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跨界意识,提升思维品质。
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契机
如果说普及性、 常态化的STEAM 教育给全体学生创设了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的话,那么,借助“三化”落实,则是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平台。
“三化”是指“差异化”精品社团、“项目化”研究活动、“自主化”家庭科技秀。根据学生兴趣与优势领域开展的任务驱动式精品社团,引导他们在专题学习中深入体验,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相关项目知识,提升相关能力。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项目化研究行动,是在教师的顶层设计指导下开展的STEAM 实践。家庭科技秀则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主体参与积极性,自主组成亲子问题研究团,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制作、实践验证、得出结论等全过程跟进,整合知识与技术,共同提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差异化”精品社团:任务驱动引领发展
为了让更多学有余力、喜欢探索的学生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我们建立了五个精品社团,含机器人、少儿编程、建模、电子制作等。每周定时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学生充分地学习、实践、探索,教师给予更为系统深入地专业指导。学校也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各项比赛,并根据需要组织集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与创新能力。
(二)“项目化”研究行动:全程经历深度发展
为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STEAM 项目研究,我们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研究准备、设计建模、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展示评价等全过程。在核心教师组的带领下,组建学生研究小组开展相关研究。
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沈维益老师协同家长带领学生研究小组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口罩防疫研究》。研究小组以社会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开展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问卷调查、网络收集新冠病毒传染后表现症状、新冠病毒的产生、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防疫等资料进行分析。采访警察叔叔、社区工作人员、医护志愿者、小区志愿者、学校志愿者、退伍军人志愿者、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员、小区保安……制作可以反复使用的口罩、自制一次性口罩、研究防疫效果更好的医用口罩等,进行数据比对分析,设计绘制,缝纫机与手工缝制,终于制成了不同需求的口罩。在沈老师的带领下,最终还形成了一万多字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本项目还入选了“全省中小学‘抗疫情’项目学习案例100 例”。
再如:蒋军林老师带领学生研究小组开展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改善“泰州廊桥”项目研究》。聚焦“泰顺廊桥被洪水冲毁”这一事件,提出问题情境,展开项目研究。以所学“做一座桥”的相关拓展内容搭建廊桥为原点,融合科学、数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学科知识,通过模仿用不同木棒数搭建的不同结构,帮助学生建构一定的经验和概念,学会迁移搭建更具挑战的项目。学生全程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方案、选择方案、模型制作、测试模型、数据分析、优化加固、反复测试、改进完善、达成剖析、小组展示评价的深度探究过程。学生像工程师一样不断发现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以解决问题。学生就是这样在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中对结构搭建、结构承重、力学等方面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坚持不断探索的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自主化”家庭科技秀:亲子组团协同发展
学校建立了“自主化”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家庭STEAM 科技秀活动评选的长效机制,每年长假期间面向全体学生家庭征集。大致经历五个环节:学生家庭亲子实践-学校收集并进行评选-举办“家庭STEAM 科技秀”优秀成果颁奖-组织“家庭STEAM 科技秀”优秀成果亲子展示会-推荐在市级以上平台参赛。从而更好地汇聚家校协同推进STEAM教育的力量。
为广泛调动家长的协同育人热情,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发布公告。
家长与孩子积极行动,自发组成共同研究小团队,针对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进行“家庭STEAM 科技秀”成果的评选与颁奖,同时举行优秀成果汇报会。如:首届“自主化”家庭科技秀活动中,评选出了家庭STEAM 科技活动成果一等奖20项,其他优秀成果数十项。同时,邀请了五组家庭进行了亲子汇报展示,获得了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有一位平日十分调皮的孩子和家长在汇报中说,为了获得实验的成功,他们做了不下50 次的试验,甚至手都划破了,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是学校STEAM 教育,唤醒了他内心的创造欲望,激发了他坚持不懈解决问题的毅力,让他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他也连续在平湖、嘉兴市的科技创新赛事中获得一等奖,还在全国首届教育现代化高峰论坛(平湖站)之学校文化建设分论坛中向来自全国的专家、校长、老师介绍自己的创新作品。
为协同家长最大可能唤醒、保护学生参与STEAM 的热情,开展基于生活改善的创造创新探究,我们还建立了激励评价机制。
展示激励。努力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或家庭亲子进行展示汇报。一是校内举行面向学生及家庭代表的研究历程主题汇报会,先后开展了多次多形式的汇报,深受大家喜欢。二是通过展板和实物在学校承办的省市活动现场中进行展示。2019年,我们先后承办了全国首届教育现代化高峰论坛分论坛活动、国际STEAM教育平湖论坛等活动,学生们将自己的研究过程与创新成果制作成立体展板等,在介绍中收获成就感。三是制作图文版宣传材料在省市科技或课程改革研讨活动进行展示,如2019年浙江省课程综合改革研讨现场会。四是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宣传。
评价激励。一是每次“自主性”家庭科技秀活动后,进行评选颁奖。二是在每年度的嘉兴市少年科学院附小分院中评选出一批“附小小院士”。学校出台了《嘉兴少年科学院附小分院小院士评选方案》,评选出“未来科学家”“未来数学家”“未来工程师”,并设置了评选对象条件。如:“未来科学家”评选条件有:(1)在STEAM 系列课程中能主动参与,表现优秀,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2)课外能运用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科学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作出相应研究,能撰写较优质的研究方案与研究报告。(3)在各类科技活动中,不畏困难,勇于探索,表现优异。(4)能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秉承科学精神,将所学科学知识运用于STEAM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以创新作品展示自己的思想,能在各级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5)评选对象为四至六年级。经过层层推选、展示后评定,目前已经评选出了2019年度的首届“附小小院士”。
学校以自主开放的方式,充分发挥家校协同力量,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造氛围,逐步建立用心发现问题、改变生活、让世界更加美好的意识。很好地唤醒了学生和家长的创意意识,提升了学生动脑动手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
取得明显的发展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好的教育,应该促进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充分激活与培育他们的聪明才智。我校坚持了三年多的STEAM 教育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办学水平在发展
守望办学初心,秉持英雄精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五力”合一,以“创力”培育为核心的STEAM 教育为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注入了活力。三年多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级荣誉奖项10 项,省级12 项,市级34 项,也成为了“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宣传先进学校”“嘉兴少年科学院分院”。成功承办了STEAM 教育国际论坛、全国首届现代化全国首届教育现代化高峰论坛之学校文化建设分论坛等活动,获得了来自国内外专家、同仁们的指导与肯定,扩大了办学影响力。
(二)课程体系建设在优化
将“创力”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素养的重要地位,指引学科深度融合,跨学科教学研究成为常态,教学方式变革不断推进。同时,也实现着师师协同、家校协同、馆校协同的多向智慧与资源的汇聚,提升着课程的实施水平。学校课程建设经验在浙江省课程综合改革中作展示,课程体系获嘉兴市首届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体系评比一等奖。
(三)教师专业素养在提升
是挑战,也是机遇。在STEAM教育的探索实践路上,教师团队潜心学习,扎实实践,不断反思,持续优化,创生经验。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明显提升,除了平移项目外,七位教师开发的相关课程获评市精品课程。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开展的“项目”案例入选“全省中小学‘抗疫情’项目学习案例100 例”,“项目”研究获浙江省二等奖、全国三等奖。5 人次在省、嘉兴市作主题交流,相关荣誉或展示18 人次,平湖市级70 人次。课题论文数十项。
(四)学生综合素养在发展
STEAM 教育,培养着学生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近两年,学生获2018年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项目二等奖;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生创客大赛二等奖、2019年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奖61 项;平湖市奖177 项。学生在期末科学学业水平测试中整体水平表现优异。
集科学、信息、工程、数学与艺术于一体的跨界融合STEAM 教育,有力地提升着核心教师团队和学生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创新兴趣与创新能力。汇学校、家庭、社会力量于一体的STEAM 教育开辟了常态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培养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发展而又富有创造力的现代人,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我们始终初心不改。STEAM 教育,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