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态语在幼儿园故事类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4贾翠翠
贾翠翠
(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幼儿园 山东 东营 257091)
幼儿身心处在初长期,幼儿理解语言的能力差、感性经验少、有意注意时间短而模仿别人的能力强,所以,幼儿教师成功的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靠口头语言来与幼儿进行信息交流的,还要依赖体态语言来做辅助。特别是在故事类语言教育活动中,巧妙、合理地运用体态语言,将会直接引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学习语言的兴趣。
1.亲切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设置提问
讲故事的时候语言要亲切要有变化,在表现动作的时侯可以使用很多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可以提高对人物角色的动作的变现力度;比如在讲述故事中间可以设置一些提问,可卖卖小关子(即合理的停顿)来吸引孩子。因为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他们在较长时间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开始游离,那样会影响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讲述比较长的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在适当的时候,要设置一些提问,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实是再次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来听老师讲故事。
2.辅助地运用身体动作
身体的动作对有声语言起着补充和强调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比有声语言更有形象性和说服力。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使用身姿动作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述故事《猫和老鼠》时,教师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猫和老鼠,使故事角色形象特征鲜明,易于孩子记忆故事内容,掌握角色间对话。孩子们也将在角色表演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故事内容。
3.有选择的重复故事内容
有的孩子听一本小书,听十几遍都不会厌烦,说明每一遍都有他想要的东西,只要不厌烦说明那本故事书对他就是有用的。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老师的身上。所以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听着听着就开小差了,另外他们的思维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转的快,往往我们用我们的速度讲述故事,他们却不可能把故事的内容全部听懂,所以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进行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他们不会对这种重复感到厌烦,相反他们在重复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部分的内容。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每个环节中,我觉得适当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会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我将从三个环节提出以下建议:
1.导入部分
在整个故事教育活动中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导入非常重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主要以无意性为主,无论是幼儿对学习内容还是活动本身感兴趣,都需要教师用语言来引导,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幼儿的思维。
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条件:如幼儿在学习《十二生肖》的故事,教师在导入时运用夸张的表情声音说:哇,这是谁来和我们一块做游戏了啊?然后如变魔术般的把小动物请出来(揭开盖着的布),原来是XX啊(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小朋友都认识他们吗?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2.过程部分
教师在朗诵故事时,要善于运用扣人心弦的示范语: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以感染幼儿,增加美感。面部语言要随活动内容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而不仅仅是微笑这一种表达方式。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夸张的演绎故事,通过故事启示人们。
直观形象的手势语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掌握重难点。如:教师在教授幼儿《水果娃娃》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手势语,像香蕉,教师用手指画出香蕉的形状。
3.结尾部分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结尾部分往往是通过师幼对话来总结或者评价故事来结束的。例如,活动最后使用振奋人心的激励语:你朗诵的真好听,你把每个字都念的很准,你的表现太棒了。通过教师的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继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再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错你进步了,别着急慢慢说,能做好试一试等。教师的积极语言和态度能鼓励孩子增强回答问题的勇气,提高孩子学习的动力,对事物产生好奇心,从而身心愉悦的快乐成长!教学活动结尾有其目的性、完整性、简要性和多样性等要求。
总之,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并使之能吸引孩子,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学多练,熟练掌握故事的艺术处理方法的。只有这样,才能讲出孩子们喜欢听的故事,带给孩子艺术的享受。同时,这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