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书法课楷书与行书衔接阶段的教学策略浅探
2020-11-24陈文乾
陈文乾
(广东省广宁县广宁第一中学 广东 肇庆 526300)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整个社会都比以往更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我国传统国粹的书法艺术也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写进了美术新课程标准。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有了一定的楷书书写基础后,开始转入行书学习,然而随即而来的就是笔法上的不适应。我尝试了以下几个笔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笔法练习,在楷书学习时所形成的笔法基础上掌握更丰富的线条书写技巧,从而可以较轻松地进入行书的书写学习。
1.以摆动笔法的练习体会书写节奏感
摆动而成的线条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与陶片上的书迹,在战国时期的简书上得到发展。运动笔杆使笔毫的行走犹如钟摆的运动轨迹,书写两端细、中部略粗的线条。这种用笔方法在行书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练习摆动笔法旨在让学生练习以手腕控制笔毫,迅速变换它与纸张的接触面,表现出线条的粗细变化,把握书写动作节奏。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战国中期的《侯马盟书》、《信阳楚简》等简书,然后再比对晋、唐及更晚的明清行书碑帖。了解这种笔法起源与形态及其对后世留存的摆动笔法的影响。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执笔书写,要求腕关节放松,灵活操纵笔杆快速书写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单向线条。待动作熟练后,逐步增加练习难度。笔不离纸,书写多方向且连续折返的摆动线条,要求线条连贯并保持快与慢的节奏变化。通过以上的练习,使学生的手腕、小臂、大臂的动作配合比楷书的书写更具节奏感。为了进一步巩固摆动笔法的练习效果,我给学生印发了米芾的《蜀素贴》,让学生从帖中找出带有此类笔法的单字并加以临摹练习。通过书写练习,学生对书法线条的形态变化有了新的认识,在动作快慢变化中对线条书写的节奏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2.以圆转笔法的练习提高书写动作的流畅性
《康熙字典·广韵》所言“动也,旋也。”转笔采用圆笔,即所谓“转以成圆”,指运笔时写出圆转回旋、没有棱角方折的笔画。历代各种行书碑帖中的用笔因为书写速度和节奏的变化,笔画线条变得连续,使圆转笔法得以大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演示分析转笔线条在书写过程中如何通过手腕的动作逐渐改变笔毫的运动方向,从而书写出线条的变向轨迹。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如“8”、“@”、“&”等之类的图形线条练习。注意把缓、急有别的弯转角度写准确,同时观察书写不同弯转角度时腕部动作对笔毫运行形态产生的影响。以此锻炼书写动作的流畅性和指腕力度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把转笔笔法加以运用,我为学生准备了东晋王羲之的《初月帖》、《十七帖》、《丧乱帖》的节选范例,让学生先把带有转笔笔法的单字找出来,然后进行临摹。通过大量的反复临写学习,学生们基本能熟练书写带有圆转笔法的线条,使书写的流畅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以连续转笔线条的练习提高书写动作的敏捷性
行书由于书写节奏富于变化,点画的线条书写是一种连绵不断难以拆分的运动过程。在行书的初学过程中,学生较难临写这种连续转笔的线条。常常是看着作品的运笔形态,但手部的动作难以跟上。因为它要求书写时手指与手腕的提按动作、力度的收放都要做到快速敏捷,才能完成多笔画、多线条联结的书写动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细化动作训练要领,把连续转笔书写练习从慢到快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练习。首先要求学生运用手腕力量操纵笔杆,让笔锋缓慢地做连续不断的环转书写动作。这是连续转笔笔法训练的基本动作,要求学生能匀速书写粗细稳定的线条,尤其注意控制线条逆锋拐弯处的形态,这是整个环转线条的书写难点。待学生能稳定书写连续转笔线条后,要求提高书写速度,在稳定的基础上使指与腕的动作敏捷性得到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临写带有连续转笔的行书笔画,避免看一截写一段,出现断断续续的书写效果。为了把书写技巧运用到具体笔画中,我从王书《圣教序》中挑选了“物”、“处”“生”、“谢”等字,通过投影对线条局部放大,分析每个字的连续转笔的形态和书写动力形式,继而要求学生对照临写。使学生的转笔笔法的动作要领得以巩固,动作敏捷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4.结语
高中生从楷书转入行书的学习,首先要改变的是书写动作的习惯。这就有必要在进入行书学习之前,先依据行书的书写运笔习惯,进行相应的笔画书写练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书写节奏感,提升书写动作的稳定性与流畅性,更能提高书写动作的敏捷性。通过以上几种笔法的教学,在消解楷书笔法惯性的同时,为行书学习储备了更多的运笔技巧,使学生能更轻松地进入行书临写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