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解构赏析法在美术“图像识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4陈恒怡

读与写 2020年26期
关键词:韩熙载解构线条

陈恒怡

(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 江苏 苏州 215124)

随着我国教育迈入核心素养新时代,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的基本方向和重要指导理念。各学科依据学科特色凝练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作为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美术学科以视觉形象为载体,图像与美术密不可分,当今美术教学的核心是图像传播学意义上的信息传递。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会“识图”、“读图”“解图”是美术教学的重点。

1.图像解构赏析法的概念

本文所指的“图像”是视觉艺术图像作品,“解构”具有分解和重构两重涵义,“赏析”指通过鉴赏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图像解构赏析法指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艺术图像作品的美术形式语言进行分解,再依据教学目的,将分解后的图像重新组织构成,形成新的图像,最终设计成教学文本,以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赏析的过程需要围绕图像解构后的美术学科问题,对图像传达的信息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从中探究作品蕴含的形式要素及艺术表现元素。

2.图像解构赏析法的教学作用

学生眼睛所看到的艺术图像作品往往只是其表象,即图像本身的形态、色彩,而图像形态构成的形式、其背后蕴含的意义还需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显现出来。图像解构赏析法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由浅层面的“看图”到深层面的“解图”。基于图像解构赏析法的美术教学,将艺术图像作品依据图像内在的美术形式语言进行重新“包装”,以此解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艺术语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依据教学目的重新解构组织的图像不再是原图本身,而是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图像解读密码”。对图像进行分解和重构,让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更为形象具体,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学生对美术图像鉴赏的能力。

3.图像解构赏析法的教学探索

3.1 以“点”为切入口的图像解构方法。

范例: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九课中《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思路:新印象派代表画家修拉以光学原理为基础创造出的“点彩法”,与传统绘画表现技法截然不同。学生要理解点彩画的视觉语言存在难度,因此可以尝试将作品的呈现方式设计为由局部到整体,并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解构方法:将图像的展示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动画效果为由局部到整体的渐变,画面起始是放大三十倍的局部图像,呈现的是众多色彩小点,紧接着动画由一开始只能看到有颜色的“点”,到慢慢向外延伸形成的完整图像,使得学生理解原来这是一幅由“点”的笔触构成的风景画。通过局部到整体的动画凸显画面中的“点”,强化“点”由近及远带来的视觉感受,由此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体验,让学生感受点彩画的独特魅力。为了让学生理解“点彩画”是由未调和的纯色并置堆砌,并利用人眼视网膜的错觉来形成画面的绘画原理,教师可以利用flash编辑模拟点彩派画法的微动画,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

3.2 以“线”为切入口的图像解构方法。

范例: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中《星月夜》

思路:本课重点是认识线条对画家表达情感的作用。梵高的线条既融合印象派思想,又受日本“浮世绘”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因此别具特色。《星月夜》运用弯曲的长线与破碎的短线,营造出了画面强烈的运动感。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画面中线条构成的形式美,可以舍弃画面中的干扰因素,通过图像解构,引导学生对线条变化的观察,感悟作品的形式语言,体会画家的情感表达。

解构方法:利用PS软件对《星月夜》进行去色处理,抽离出画面中的线条,将图像处理成单纯的线描稿,学生能够明显感受到画家笔下线条的特点,接着截取图像中具有代表性的局部进行放大,让学生自主讨论,发现天空中的星云是用粗犷弯曲的线条表现,山脉和柏树运用了长线条,地面的房屋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描绘。通过对比分析,感受画面上半部分表现出的强烈动感与底部呈现出的宁静形成的对比关系。在教师不断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也能够体会画家笔下线条的情感内涵。

3.3 以“面”为切入口的图像解构方法。

范例: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中《最后的晚餐》

思路:构图对写实主义风格绘画的作用毋庸置疑,其所带来的形式美感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作品内涵,在构图中,“面”的形状、位置、大小又会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最后的晚餐》构图严谨,可以尝试从分析作品构图的角度出发去解读作品,运用图像解构的方法对作品的“面”划分,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特点。

解构方法:利用软件在画面中添画五个三角形,反映这幅画用了五个三角形来构图,耶稣如一个等边三角形处于画面的中心,两旁人物动作形成了三人一组的四个三角形,但这些三角形又不完全一样,使画面显得协调又富有动感。接着在画面上添置辅助线,将画面横向与纵向中点连接,其交点正好是耶稣的头部,将画面中的餐桌、墙壁、门窗和天花板的边线连接延长,其交点也汇集在耶稣的头部,学生从中感悟到作品体现的均衡与对称、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3.4 以“色”为切入口的图像解构方法。

范例: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六课中《夜间的露天咖啡座》

思路:《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是运用对比色运用的典范之作。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该作品时,可以解构作品中的冷、暖对比色调,引导学生从梵高的作品中学习色彩的运用和表现。

解构方法:首先从画面整体的色彩关系入手,添加一条对角线以区分画面的冷暖色块,初步感知画面整体用色的大关系;然后通过改变冷色调部分的图像透明度,使学生发现存在于暖色调里的小面积冷色,同理,改变暖色调部分的图像透明度,让学生明白色彩所占面积比例变化会对画面产生影响。接着,对局部色彩进行解剖,截取图像中央“暖光笼罩下的咖啡座”将其放大,引导学生发现左边桌子偏蓝,右边桌子偏黄,画家对桌子的颜色进行了微调,却让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自然过渡。通过从整体到局部的对比,配合解构图像,加深了学生对色彩的认识。

3.5 以“型”为切入口的图像解构方法。

范例: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中《韩熙载夜宴图》

思路:人物形象造型是人物画艺术的核心,本课教学围绕韩熙载这一人物展开。如果学生仅凭看到画面的第一印象,必会误认为韩熙载是个生活奢靡之人,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对画面进行深入探究,思考韩熙载的人物特点。通过图像解构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韩熙载的人物造型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解构方法:截取放大各段场景中韩熙载的局部图像,画面中韩熙载人物形象的细节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感知人物在动作、神情、着装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过对人物细节的分析,感知画中韩熙载闷闷不乐的情绪,在对韩熙载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认识的同时,也感受到画家顾闳中细致的观察力,不仅对人物面部进行精细描绘,还将人物复杂的心理描绘出来了,进而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精髓。接着教师也可由此揭示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对人物形象深入分析之后,也能够更好的挖掘作品内涵。

图像解构赏析法作为图像识读的一种方法被引入美术教学中,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探索。美术课堂涉及的图像容量较大,要让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知识,需要教师能够分析学生的识图心理,甄选出有针对性的图像引导学生探究,精心制定出合理的图像解构步骤,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有侧重点的对作品进行解析,以达到更好的鉴赏效果。

猜你喜欢

韩熙载解构线条
还原
解构“剧本杀”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线条之美
狂欢派对中的局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张爱玲的逆“不及物”叙述以及对群体意识的解构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韩熙载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