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2020-11-24廖妮娜
廖妮娜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二中学 湖北 襄阳 441000)
引言
信息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新技术,也是各行各业的使用的核心技术。我国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承担着输送人才的艰巨任务,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现代化的信息素养。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信息课程的改革,有目标地培养学生,使其成为信息技术的人才。
1.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
1.1 教师水平有限。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院校并没有非常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高素质教师,教师团队主要是由各种有一定基础、但研究不深入的教师组成,这种人员构成容易出现一种问题,教师拥有的信息技术能力与学生所需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匹配[1]。而且,由于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不能合理规划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也不能结合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进。总体来说,教师授课的过程还是比较依赖讲解式的教学。
1.2 教学内容脱离实践。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化的潮流奔涌向前,学生只有尽早的培养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够正确使用信息化技术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知识服务于实践,课程教学最终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更好的使用。现如今信息的种类更加多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而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却没有与实际接轨,一些学校还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在学生实践的过程,而且教师大多只负责在前半节课讲基础内容,学生在后半节课进行练习,课堂中没有科学的检测内容,教师也并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掌握情况。
另外,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相符,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教学生使用基础工具,而忽略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设计的内容还停留在使用方法上,无益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信息技术的思维。
2.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内容
2.1 注重提高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里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水平以及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综合素质主要是指教师的信息现代化的意识以及创新课程的能力[2]。学校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交流会,让教师之间进行互相学习,学习经验的同时发现自身教学理念的不足之处。尽管我国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不能脱离实践,以分数定输赢,这是教师提高素养必须认识到的。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将学生作为课堂的学习主体,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核心素养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创新的精神,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式。换做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讲授课程内容前,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找到自己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学习难点,这样有选择性的重点学习,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鼓励学生,要让学生在探索中多尝试,不要害怕犯错。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深度学习的习惯。
2.2 提高教学实践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性,避免信息技术课堂成为理论讲座。具体实践步骤如下:首先,信息技术的课堂必须科学划分理论和实践的时间占比,用少数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给学生留出更多实践进行实践。理论知识的内容可以选择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信息技术,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实践操作。其次,教师要在每节课程结束前进行适当的考察,向学生发送考察内容,形式主要以操作为主。对掌握情况不好的学生要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并进行耐心的指导。最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讲一些实用性的技术技巧,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学习中期征求学生的学习建议,让学生选出最想学习的信息技术,然后由教师进行筛选,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下一节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教材中的知识,还能学会自己感兴趣的技术,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
我国提出核心素养,目的就是让学生实现高素质发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中势必会成为未来主流的教育方向,而中学程度的教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有教师都应该投入时间和精力,研究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