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020-11-24张世崟

读与写 2020年8期
关键词:节奏感节奏音乐

张世崟

(贵州省凤冈县第二中学 贵州 凤冈 564299)

音乐教学是高中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学生面临高强度的文化课程学习,巨大的高考压力使其不愿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音乐课课时少,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音乐素养很难得到培养,加之教师教学方式传统,抑制学生天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禁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整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调整教学模式,提升其参与度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想要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应当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足够兴趣,学生才能静下心来欣赏音乐、感悟音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一来,教师便能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

首先,教师要端正自身教学思想,改变音乐是副科的固化思维,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明确音乐课程在高中教育阶段中的地位,加强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其节奏感,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增强教学力度,使用多元化手段开展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广场舞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感受音乐节奏以及舞步节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游戏,如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拍手或敲击桌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节奏感,增强课程趣味性。

2.鼓励学生开口,以唱当做引导

音乐教学离不开引导学生开口唱歌,想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在课堂上歌唱是并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引导学生演唱节奏感强、旋律清晰的音乐,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准和节奏,随后不断进行课程延伸,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例如,教师进行《草原小姐妹》课程教学时,学生对这首歌曲并不了解,教师可以针对草原这一主题,为其整理同类歌曲,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如《最炫民族风》、《天路》等,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乐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练习演唱,激发其歌唱热情,使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感受草原类歌曲的节奏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乐感。

3.丰富鉴赏内容,感受风格差别

针对音乐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结合学生的兴趣,为其筛选不同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分析其节奏特点,此外,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乐曲鉴赏,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

例如,学生喜欢摇滚乐,教师可以为其推荐汪峰的歌曲,使其感受摇滚的动感节拍;如学生喜欢相对安静、舒缓的乐曲,教师可以引导其鉴赏《雨的印记》这类钢琴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不同类型的音乐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教师为其展示不同的音乐,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多媒体,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培养其审美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

4.创造实践机会,巩固学生节奏感

在节奏感的培养中,教师可以进行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巩固音乐节奏,强化实践,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因此,高中教师应当增强学生实践密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和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乐感,从而提升其审美。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摘抄流行乐谱,通过读谱引导学生进行试听练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不断提升其音乐感知能力,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增强其音乐感知能力,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其中,节奏感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不断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对自己的束缚,提高音乐教学的互动性,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其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开口唱歌,使用多媒体引导学生鉴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分析音乐节奏,从而提高其音乐感受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巩固其音乐节奏的掌握,促进学生全面理解音乐、感悟音乐,从而提高其审美水平。

猜你喜欢

节奏感节奏音乐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轻快漫舞
音乐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