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信息技术课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0-11-24曾志梅
曾志梅
(内蒙古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0)
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1.教师转变角色,诱发学生最大潜能
将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及研究者”。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循循而诱之,让他们欲罢而不能。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自然就需要不断探索,下一番苦功夫。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当前,计算机已成为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部分人使用计算机主要是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市场上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一讲解,且教师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掌握任何软件的操作。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操作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加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以玩促学
学生对信息技术是很感“兴趣”的,然而这个兴趣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假象,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趣就在于他们要游戏、听音乐等等。而这些实际的需求又与我们的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目标性产生矛盾,这也就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大难关。具体教学中,学生似乎对“玩”电脑更感兴趣,应当将学生从单纯的“玩”中引导出来,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除了游戏外,我们还可以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技巧”、“新发现”等富有情趣的知识添加到教材中,在教学过程中一起介绍给学生。
3.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协助
在职业院校中尤其是有中职学生的生源层次存在较大差别。新生主要是未达到重点高中以及普高线的毕业生,尤其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初中未结业学生。这些类别的学生在已学知识、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学生的基础素质较弱,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无疑加大了计算机教学的难度。课堂上,教师再怎么精心组织,都往往顾此失彼,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建立合理的学习探究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3.1 形成“探究学习合作小组”。我们对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组成合理结构的“学习合作小组”。学习合作小组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与互补性。我们对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归类,从学生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
3.2 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共同达标”的形式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同时注意“代做”的现象,应加强监督与教育。接着,在每个小组内推选出一名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说话流利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请组长管理本小组的纪律,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再者,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一般都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一节课后,评一评哪组为“最守纪律小组”、“发言最积极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口头表扬为主)通过评比,可以让学生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探究学习效率。
4.让学生学会应用,体验成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成功的幸福感。设计的任务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真正经历了活动、经历了实践,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还成功心理的体验,为进一步增加和延长学习兴奋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精心的教学组织,很多在网络新环境下出现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养成,使我们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