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课与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结合
2020-11-24施友爱
施友爱
(福建省平潭北厝镇先建小学 福建 平潭 3504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高考的发展趋势是考察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积极探索数学教材中隐含的生活元素,并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从而使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生活。练习课是小学数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也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阵地。在练习课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解决生活中各种数学问题,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建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讨论交流,增长见识
俗话说得好,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讨论交流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可以拓展视野,打开思路,加深印象。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时,在复习了表面积的公式后,教师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圆柱体物品,它们的表面积也都是由一个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构成的吗?”学生愣住了,一会儿,有人说笔筒没有上顶面,只有侧面积和底面积。老师问:“真的吗?”其他同学纷纷点头称是,还一边比划一边说,这样方便把笔插进去。这下打开了思路,有人说,水桶也只有一个底面和侧面,没有上面游泳池也没有上底面:通风管只有侧面积。老师假装不知道,通风管干嘛用的?真的只有一个侧面积吗?学生肯定地说真的只有一个侧面积,因为他要通风吧,上底面和下底面必须是空着,风才能通过去。学生回忆着,说着,听着,还不时地发出笑声,在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明白了,圆柱的表面积并不是一定有三个面组成的,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圆柱体有的有三个面,有的只有两个面,有的甚至只有一个侧面,所以求某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要灵活运用公式。在这样的练习课中,学生对平时生活中一些数学现象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还具备了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增长了见识,加深印象,且避免了机械做题、背题引起困倦,很好地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梯度练习,提升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通常有这样一个困惑:考试前进行猜题,讲了很多题目,也猜中了很多题目,但试卷发下来发现很多讲过的题目学生还是错了,为什么了?虽然老师讲得很认真,学生也听得很认真,但只是老师在练习,学生并没有从中“习得”,导致“练习”没有真正发生。所以我们重视练习,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第一梯度为基础练习,第二梯度为综合练习,第三梯度为拓展延伸。再以《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为例,在学生讨论交流了生活中的圆柱体的表面积后,马上趁热打铁开始基础练习,求水桶所需铁皮的面积,求通风管的表面积,求游泳池的表面积等,每道题都先让学生说清楚要求的是哪个面的面积,再动笔列式计算,这样学生就能明确计算目标,自然不会出错。学生能顺利解决这样的基本题后,教师不应满足,还要结合实际进行综合练习,如柱子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3米,给这样的8根柱子刷涂料,每平方米需用涂料漆0.6千克,那么要用涂料多少千克?让学生独立思考要求用多少涂料,要先算什么,怎么算,然后再列式计算。这些题目,一般的学生都能解决,思维活跃的学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所有还要设计一些拓展提升的题目,给这些学生“加餐”。通过这样的阶梯练习,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加强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
3.动手操作,提升认识
儿童思维的发展需要通过动手来完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探究知识才会有丰富的感知,深刻的体会。动手操作发现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技能,而且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这堆沙给3米宽的小路铺上1分米厚,能铺多少米?”课堂上练习过几次,还是有学生会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我就带学生到沙坑里,让学生自己用圆锥形沙堆铺路。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观察实践,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学生终于明白了沙子的体积不变,就是从圆锥形变成了长方体,也就是说长方体的体积也就等于圆锥体的体积,路的厚度就是长方体的高度。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似乎并不显得突出,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深入地去思考,去动手实践,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水平。
4.整体把握,发展素养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布罗姆·S·布鲁纳强调:“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整体把握数学的结构性思想方法。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把握、总结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在上《周长和面积》练习课时,学生通过练习比较知道了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正方形面积次之,长方形的面积更小。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那这个结论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学生想到了蒙古包,用最少的材料建出最大面积的房子;花草树木的根、枝干一般是圆形的,这样尽可能的多接触土地、空气、阳光,多吸收养分。通过这样的知识梳理,学生对数学的知识结构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上《圆的面积》练习课时,学生在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面积等互转过程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这样的推导过程以及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得到结论:把平行四边形进行切割、拼接,会组成一个长方形,说明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在一起会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说明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求圆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若干偶数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面积,就是圆形的面积。在这些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剪、拼的方法,都运用了转化这个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可见,数学知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同,但在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一些学习方法及渗透在知识之间的深层思想方法是相同的。学生利用这类思想方法,就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其它同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一旦走向自主建构的过程,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练习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的中数学现象进行互动谈论,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还要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更要创设动手操作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亲历实践中有深刻的体会,最后应用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思维得到自主建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