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和调适对策

2020-11-24苏琴胡志建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化矛盾毕业生

文/苏琴 胡志建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递增,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1]。目前,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来分析,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关乎家族命运的头等大事[2]。然而,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样不能忽视。本文从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就业压力具体表现,找出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克服就业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一)认知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认知心理问题,主要分为自卑感和自负感两个类型[3]。这看似是截然相反的两类心理问题,其实殊途同归,均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的信心不足的表现。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求职境遇差异,可能做出过于极端的判断。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不良情绪。针对此类偏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来看,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主要是由于过分的认清自己,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水平,存在妄自菲薄的心态,因此,在面试过程中时常出现害羞、不安、内疚、过度紧张甚至哭泣等不良情绪。存在自卑心理的主要群体为:大学专科毕业生、非重点大学毕业生以及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自负心理的学生,普遍存在于重点大学毕业生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中。具有自负心理的学生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心里设定了过高的工作待遇,在这部分大学生的心里,自己就是天之骄子,理所应当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而自负心理的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满足其要求,绝不妥协,在多次面试均失败后也不会总结自身的问题,只会觉得别人对不起他。这是比自卑心理还要严重的问题,很多自负心理的学生最终会选择在家待业或者盲目创业。

(二)情绪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要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会出现许多情绪化的心理问题[4]。所谓大学生情绪心理问题,一般都处于可控状态,学生和家长们不应将其归结为心理疾病。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会引发学生们极大的情绪波动,这些情绪波动如果长期存在就会形成情绪心理问题。现在这些不良情绪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焦虑和抑郁两种情绪。所谓焦虑情绪就是由于缺乏客观判断力,而引发的无理由紧张的状态,形成原因为心理冲突或挫折所致。

焦虑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焦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就算有很多人对存在焦虑心理学生进行劝诫也不能使之心安。抑郁心理是在长期的精神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低沉、忧郁、沮丧或者压抑的精神状态。具有抑郁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是在其求职的过程中屡遭失败,同时又没有适当的渠道来舒展心情,在众多打击之下意志消沉,无心做任何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高发的两类群体为平时对自身要求过严的学生和性格极为内向的学生,具有这些性格特点的同学要格外注意。

(三)社会化心理问题

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是从校园进入社会的过程,也是适应社会,走向社会化的必经之路[5]。大部分大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从学生身份转换到求职者或工作者的过度。只有少数毕业生,不能完成这一社会化转变过程,引发了所谓的社会化心理问题。社会化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与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消极情绪有关。社会化心理具有两种表现类型分别是嫉妒心理和冷漠心理。嫉妒心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从发生根源上看,包含了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冷漠心理问题是指大学生对自身所面临的就业、择业任务失去兴趣,对就业问题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冷漠心理问题经常出现在遭遇就业挫折的大学生群体中,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

二、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高校毕业生能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前提条件。正确的价值观内容包括:乐观、勤劳、诚恳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身体素质[6]。目前应届毕业生群体中出现的一些就业心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个人职业价值观的模糊,造成了不良就业心理问题。为了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高校负责思想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值好最后一班岗,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理性处理大学生自认价值与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

应届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会产生较多的心理情绪,在就业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矛盾的心理问题。临近毕业前夕大学生普遍面临的矛盾有三种:就业期待与实际就业现状之间的矛盾;个体求职意向与学校就业指导理念的矛盾;大学生自身能力与家庭期待的矛盾。想要理性地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一个正视矛盾的心理。正视矛盾就是客观地分析学生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的矛盾成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来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调整心态则包括了就业心态和情绪控制两个大方向。寻找就业机会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好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避免出现额外的就业压力。

三、结语

大学生在毕业前期压力过大,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均具有负面的影响。如何对毕业生进行适度的心理教育,使他们更好地进行择业,迅速地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是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大学毕业生们在就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调节好自己心态,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去迎接新的生活。

猜你喜欢

社会化矛盾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