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11-24黎伟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黎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健康中国”战略是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战略重心,明确了在我国大众健康的保障途径是以预防为主,强调早发现、早治疗,以此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此外,健康中国战略也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促进健康、预防慢性病的作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的人体康复知识以及必要的社会体育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遵循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可能导致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造成肌肉和关节的损伤、拉伤或挫伤,因此,缺少体医融合理论造成认知障碍、推行机构职能界限、目标群体未能做到知行合一、多元主体不能形成协同治理[1]等因素将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阻碍全民健身机制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形成。
一、“体医结合”教学模式内涵及构建意义
“体医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将体育和医疗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将体育医学知识和体育运动深入融合,使学生在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同时掌握必要的体育医学常识,避免在运动中受到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将体育与医疗相结合,不仅是弥补体育理论教学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同时又能将运动解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康复训练中,将体育健身与疾病防治互补,为提升体育课题教学质量以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体医结合”的教学理念、理论体系、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监管体系等方面并没有在高职院校所认同,深入探究其处于过渡时期理念捆绑和实践脱节导致进展缓慢的困境,也间接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尚缺乏统一的参考构架,影响人才培养和身心发展质量。从现有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授课内容来看,体育教师普遍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运动康复知识在提升学生专业竞争能力的关键作用,导致其教学理念只重视成绩而忽视立德树人,未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摆在教学的第一位。其次,在系统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虽然师生全身心投入满头大汗上完一节课,体育教师未将运动理论及体育哲学向学生解释清楚,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甚至一味地模仿和练习,并不懂得体育运动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更不用提体育哲学了。体医融合是实现体育哲学的关键路径,既能让学生学会专业技能,在快乐中掌握体育专业本领,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实现体育激励人生、实现价值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将体育医学结合到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高职院校对体育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硬性灌输,是对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一种全新改革。因此,促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以适应国家健康标准的需要,提升公共体育教学向实用型、科学型的转变,以及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的依据和参考。
(一)高职院校要做好顶层设计
首先应改变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传统教学理念,加强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顶层设计。分批次地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将体医结合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认知中,并提出满足现实需要的、具有可能性的体医结合教学模式。其次,以体育科学知识为基础,系统将体育界解剖学、运动康复、体育生理学等专业原理讲授于体育教师,选择、抽取、整合与创编体医结合的高校体育教学设计,可以使在学习医学知识与体育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最后,建立体医结合教学模式的长效机制,构建教学质量诊改体系,重视科研工作和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二)系统构建体医结合课程设计方案
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重新解构,加入体医结合理念,构建体育锻炼与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相融合,拓宽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的跨界功能,使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健康中国建设与学校体育工作新发展。具体来说,构建体医结合课程设计方案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学生专业的划分、学生需求的划分、体育康复训练的选择、教学方式及其他因素,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运动的权利,并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创建体医结合下体育课程的校本化模式,预防为主的传统养生体育课程模式,健康体检与体质监测紧密结合模式,适时对课程的解释、实施与追踪、评价可永葆体医结合教学模式新鲜活力[2]。
(三)开展课外的社区健身指导服务
高职院校要给学生增设平台,创建多元主体的联动机制,发挥学生学以致用的优势,提高学生团体协作能力,将课堂所学到的健身知识传播到大众中去,确定参与主体以及每个学生的分工,将体医结合理论传递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对中年群体讲授大众健美操、有氧舞蹈,对老年群体可以教授八段锦等养生气功。学生在教授的过程中等于二度学习,不仅复习还能增加讲课讲课经验,服务大众,对提升绿色、科学、有效的全民健身有着很大的帮助,实现走“体医结合”教学模式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