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2020-11-24张学良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张学良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在当代大学课程体系中,大学体育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高校的大学体育教学注重体育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大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品质的培养,这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标准和要求还有差距,没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在素质教育主导下,我们要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坚持体育技能锻炼和体育精神弘扬相结合,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发挥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但一些高校对素质教育认识不深,只是停留在学习理论层面,重视宣传教育,没有与学校发展程度,学生成长规律的实际联系起来。在开展的体育教学中,不能很好把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进行渗透,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滞后
素质教育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成长规律、身体状况等设置教学内容。然而,许多高校仍然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还不够科学合理,特别在授课中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机械灌输知识为主,没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深入开发挖掘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难以保证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
(三)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学习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必修课程等,以学分制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这侧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能全面考核评价学生成长的真实情况。因此,在制定考核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素质、精神、品质、个性发展等因素,还要注重考核教师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教学效果等因素。考核评价体系充当着指挥棒的作用,必须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二、素质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措施研究
(一)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
高校要重视素质教育,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坚持以生为本,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师要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创新授课方式和手段,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教会其体育技能,锻炼其身体素质,还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体育活动,开展个性化教学,锤炼其品质,丰富精神,敢于尝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课堂中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创新性教法,都不能偏离体育课程目标,要坚持提高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活力。在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习惯等因素。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学生的素质技能、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等情况,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情况来设置。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学生为主体,创造一些有趣的团队和个体活动。
(三)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为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完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势在必行。我们要完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内容,优化原有的考核比例,让德智体美劳的比重协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表现除考勤外,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不仅重视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身体素质的锻炼,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团队精神的培养,品质毅力的锻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要实行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务处等多方的评教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制度,运用教学绩效考评结果,促进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我们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提高机体活动能力,树立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从而实现让学生参与运动、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的培养目标,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