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作比较中发现 探究思考中建模
——基于《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一课的整体设计与思考

2020-11-24潘明珍

小学生 2020年9期
关键词:除数平均分小棒

⦿潘明珍

众所周知,自平均分物品开始,便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的情况,除法计算时可以借助表内乘法口诀直接解决;另一种是不能正好分完,有剩余的情况。因此,作为一节数运算的课,“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有效寻找得到答案。如第一环节通过圈一圈、填一填,初步认识余数这一概念;第二环节研究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寻找商和余数;第三环节借助除数相同,被除数不同的大量除法式题,探究本节课的难点:“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一环节:操作中形成余数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含义。

1.圈一圈、填一填

如将20个球、23个球,每5个一份,看看分成几份,还剩几个。【拓展练习“平均分”、“认识除法”两课中分一分的内容,即20-5-5-5-5=0 20÷5=4 23-5-5-5-5=3】

【设计意图:学生在圈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有的能正好分完,有的有剩余的情况,建构完整的除法认识结构。】

2.尝试分类:想想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从整体结构上知道除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能整除,没余数的情况;另一种是不能整除有余数的情况。】

3.列式解决分完的情况

4.聚焦到有剩余的情况。如将18个画片分给4个同学,看看分成几份,还剩几个。

(1)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小圆片分一分。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记录方法。

(2)同桌交流方法、读法、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遇到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不会记录,对意义的理解也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进行指导有余数的情况和意义的解读。】

5.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探究中形成求商方法,体悟有余数除法结果的算法。

1.过程拓展。

设问:不借助小棒,在图中圈一圈、分一分,怎样能算得对又快呢?

出示:22÷4 31÷6 20÷7

预设学生错误资源:(1)余数比除数大(2)连续减出错(3)试商困难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情况,一一找出对策。

2.归纳结论:看除法想乘法,利用口诀求商。

3.及时检测:11÷5 13÷6 42÷8 33÷4

【设计意图:探究有余数除法的算理,帮助学生从直观操作得出结果过渡到利用口诀试商直接得到结果,理解口诀对于求商和余数的实际意义。】

第三环节:比较中发现余数规律,初步得出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1.呈现问题,提出猜想。

(1)摆小棒:

用4、5、6、7、8、9……根小棒,每4根摆一份,结果会怎样呢?

(2)摆小棒,写算式

推进:

(第一层次)如果你能直接写出结果,可以不摆小棒,直接写结果。

(第二层次)如果你已经有所发现,算式就可以不写了,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说。

学生错误资源

4÷4=1、5÷4=1……1、6÷4=1……2、7÷4=1……3、8÷4=1……4、9÷4=1……5、10÷4=1……6、11÷4=1……7、12÷4=1……8

学生正确资源

4÷4=1、5÷4=1……1、6÷4=1……2、7÷4=1……3、8÷4=2、9÷4=2……1、10÷4=2……2、11÷4=2……3、12÷4=3

(3)根据正确的算式和结果说发现,提出猜想。设问:观察表2,你有什么发现?

提出猜想:是不是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呢?我们要举例验证。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中充满着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敢于猜想、仔细验证。学生只有经历了有根据的猜想,才能在学习中大胆假设。】

纵观本节数运算的教学,教学的进程通过将抽象的算式与具体的操作结合起来,算理在教学中逐步推进、分层渗透,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向,形成关键能力,课堂呈现了这样的三大特点。

一、结构清晰中体现知识教学的整体性

在有余数除法概念的形成中,教学以问题资源为导火线,激发需求,依托学生试写算式,过程中聚焦学生困难,再从算式、结果形式、名称、读法、意义等几个方面整体认识后,形成概念,让学生真实经历过程。过程中的分类感知,不仅真实感悟平均分物体可能正好平均分完,也可能有剩余,形成有关除法的整体意识,同时依托平均分和除法的学习经验,初步形成学习方法结构,以此感悟新旧知识衔接点,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二、知识形成中注重资源处理的过程性

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操作理解,且根据问题,学生不断产生新的资源。在新资源的推动下,教学不断向深处迈进。如学生试写算式,学生的不同资源:9-2-2-2-2=1、9÷2=4、9÷2=4余1,在比较辨析中,学生主动接受、并且形成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再如验证发现时,教师紧扣“为什么剩下来的数不能是4、5、6……,”激发学生思考平均分的过程意义,从而懂得还未分完,从而经历余数产生的过程,不是随便有剩余就可以。

三、意义理解中呈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以前关注的多是分的过程,而这里更多的是关注分的结果,且通过例举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情况,促进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让“平均分”与“除法”、“减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从而在整体意义上建立知识的框架与结构。

猜你喜欢

除数平均分小棒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巧移小棒
平均分一半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商和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吗
如何在除法估算中求近似数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