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为桨,扬帆起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兴趣研究

2020-11-24

读与写 2020年2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模式

倪 静

(安徽省郎溪县益华双语学校 安徽 郎溪 242100)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而言,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加以有效地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授课方式,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枯燥乏味的认知,甚至会直接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需要认识到兴趣作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最好的老师,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因此,要想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借助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之所以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枯燥与乏味的认知,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所采用教学模式比较传统、落后,一味地向学生讲述其中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而言,需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展开座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与探究,从而加强对课程内容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要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比如说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分享。在问题引导的促使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也会得到进一步地提升。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一些有价值的、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与当下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身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要尽可能避免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要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具体事件相结合。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紧抓社会热点话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做好充分地理解与吸收。并且通过与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还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作用。比如说从春节延续到现在的新冠状病毒疫情事件,社会大众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出来各自的选择,有的人义无反顾冲到了抗击疫情的前线,有的人则是捐款、捐物,有的人却自私自利,做出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对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种种现象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进而能够做出最正确的选择。由于教师所选择的社会热点事件是学生们所熟知的,也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因此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地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就包括多媒体技术,其所具备的图片、音频以及视频播放等功能,能够为教学质量地提升提供非常有效地帮助。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对图片资料进行整合,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图片刺激下,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而言,可以借助学生实际需求以及课程内容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使用多媒体设备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开展财产所有权这一章节课程知识的教学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展示相关的故事情境,第一张图片显示:张某一直有一个中彩票一等奖的梦;第二张图片显示:张某买了一张体彩大乐透的彩票;第三张图片显示:张某中了一等奖,奖金一百万人民币图;第四张图片显示:他去兑奖但是对方没有给钱。教师在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内容时可以相应的提出问题:张某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去进行诉讼?借助这一形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对该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实现自身创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增强。

4.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需要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才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法律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