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教学中多球训练法的应用研究
2020-11-24季春美
季春美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6)
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普及,网球运动已走进高校,成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重要教学项目之一。有关调查显示,当前有超过1/4 的高校在公共体育课中开设了网球选修项目,还有将近1/3 的高校开设了网球选修课程。但是,网球运动由于其特点和属性决定了在学习过程中相比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运动难度较大。因而在高校网球教学中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成为提高高校网球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尽快掌握网球技能的关键。
多球训练是指在球类运动中,根据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或不同技战术训练内容的要求连续进行送球,以提高训练效果和效率的训练方法。多球训练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等球类运动的专业训练和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发球机的发明使多球训练成为相关球类运动项目主要训练与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
本文将多球训练法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网球教学中,对其效果进行检验,提出在高校网球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多球训练法的建议,以期为高校网球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多球训练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
1.2.2 实验法选取某高校选修网球公共体育课的40 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28 名、女生12 名,身体健康状况均正常且自愿参与实验。对选取的40 名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人数均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2 组男、女人数保持一致。其中,实验组采取多球训练的方式进行练习,对照组采取“一球一击”的常规训练方法进行练习。实验教学工作持续16 周,每周2个课时,共32 个课时。在第一次课时对2 组大学生的正反手击球深度、稳定性及对拉技术水平进行测试,在最后一次课时再次进行测试。2 组大学生的教学场地、器材、教学内容、授课教师等方面均保持一致,并且课程时间安排交错进行。其中,多球训练法的具体操作为安排1 位熟练掌握网球技能的人员为被试隔网喂球,分别喂球至底线到被试正手位或者反手位,练习者进行正手直线、斜线击球和反手直线、斜线击球。
1.2.3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 统计软件对2 组被试者实验前后的网球技术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实验前后2 组被试者的正反手击球深度、稳定性及对拉技术测试成绩的平均值、标准差,并采用t检验进行2组之间以及实验前后测试成绩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网球技术水平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对实验前2 组被试者的网球技术水平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1),在击球深度指标方面,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的正手击球深度测试成绩平均值分别为15.37 分、15.64分,反手击球深度测试成绩平均值分别为14.51 分、14.38 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前2 组被试者正手、反手击球深度成绩差异显著性检验t值分别为-0.472、0.651,相应P值分别为0.738、0.570,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实验前2 组被试者的击球深度技术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实验前2 组被试网球技术水平测试成绩统计 ±s
表1 实验前2 组被试网球技术水平测试成绩统计 ±s
组别 击球深度/分 击球精度/分 对拉个数正手 反手 正手 反手实验组 15.37±1.42 14.51±1.76 14.00±1.11 13.86±0.82 2.70±0.63对照组 15.64±1.38 14.38±1.64 13.92±1.20 13.22±0.79 2.59±0.55 t 值 -0.472 0.651 0.322 1.152 1.037 P 值 0.738 0.570 0.793 0.238 0.325
表2 实验后2 组被试网球技术水平测试成绩统计 ±s
表2 实验后2 组被试网球技术水平测试成绩统计 ±s
组别 击球深度/分 击球精度/分 对拉个数正手 反手 正手 反手实验组 23.37±1.37 24.51±1.66 26.00±1.03 25.86±0.92 2.70±0.52对照组 16.64±1.20 17.38±1.54 15.92±1.35 16.22±0.80 4.59±0.49 t 值 13.228 9.492 15.227 22.349 10.368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同样,对实验前2 组被试者击球精度指标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的正手击球精度测试成绩平均值分别为14.00 分、13.92 分,反手击球精度测试成绩平均值分别为13.86 分、13.22 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其实验前2 组被试正手、反手击球精度t值分别为0.322、1.152,相应P值分别为0.793、0.238,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实验前2 组被试的击球精度技术成绩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
再对实验前2 组被试对拉成绩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的对拉个数平均值分别为2.70个、2.59 个,t值 为1.037,P值 为0.325,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实验前2 组被试的对拉技术成绩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可见,在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网球技术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2组被试者的网球技术水平存在一致性,分组是较为成功的,尽量排除了实验前组间差异对实验变量控制的影响。
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网球技术水平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对实验后2 组被试者的网球技术水平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2),在击球深度指标方面,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的正手击球深度测试成绩平均值分别为23.37 分、16.64 分,反手击球深度测试成绩平均值分别为24.51 分、17.38 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后2 组被试正手、反手击球深度成绩差异显著性检验t值分别为13.228、9.492,P值均小于0.01,差异极显著。这说明在实验后实验组的击球深度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
同样对2 组被试者的正反手击球精度和对拉个数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实验后实验组被试的正反手击球精度成绩及对拉个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可见,实验后实验组的网球技术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前2 组被试的网球技术水平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实验后存在差异,这种变化可以认为是因为实验变量——教学方法的不同所造成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选取某高校选修网球公共体育课的大学生进行为期16 周32 课时的教学实验,结果发现,实验前2 组大学生网球正反手击球深度、精度及对拉个数等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组大学生的网球正反手击球深度、精度及对拉个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证明,相比常规训练法,多球训练法能更加显著地提高大学生的网球技术水平,教学效果更好。
3.2 建 议
多球训练作为一种在运动训练和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训练方法,在当前高校网球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大学生运动水平进行积极地应用,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多球训练的形式,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网球技能的掌握,提高大学生网球运动水平,为大学生更好地开展网球运动及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