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评析

2020-11-24文迎亚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间对象论文

文迎亚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搜索公开发表文章262 篇,去掉征文性质的和相关度小的文章,剩余245 篇文章,进行归纳总结。

1.2.2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 针对245 篇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论文在论文的年代分布、论文的类型分布、论文研究对象的分布方面进行了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论文的年代分布

统计得知,1998—2006年发表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论文数量很少,2007年开始增多,2009年达到顶峰(60 篇),之后又呈急剧下降趋势。2011—2013年下降趋势有所缓和,之后数量骤减。2009年出现高峰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密切相关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出现使更多的体育教师投入到对体育大课间的思考。但之后论文数量又急剧下降,从开展现状来看,并非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已达到成熟阶段所致。在2011年3月5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各中小学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国家很重视学校体育活动,但是研究领域并没有表现得很明显。从2011—2019年的论文数量就能清楚地看到投入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少,并且涉及研究内容的新颖点屈指可数。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要接触的一项活动,其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生的变化,大课间活动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所以,需要更多的体育教师投入到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行动中。

2.2 论文的类型分布

统计得知,检索到的论文分为期刊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报纸4类,其中期刊论文207 篇,占84%;学位论文30 篇,占12%;会议和报纸各4 篇,分别占2%。期刊论文的数量最多,该类论文主要是一线体育教师发表的,其内容丰富、全面,不仅有对开展活动现状的研究,还包括有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研究、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安全问题的研究、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如何配合的研究等。学位论文的研究主要是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内容、形式的现状研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会议论文、报纸文章,主要是研究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状况,其中1 篇报纸文章提及体育教师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亟待解决。现实确实如此,体育教师不仅要肩负自己班级体育课的任务,大课间也要担任策划者、组织者。大负荷的工作量必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这个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2.3 论文研究对象的分布

2.3.1 地域分布根据论文研究对象的所在地,以秦岭—淮河为界,把论文分为对我国南方地区的研究和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研究,以及对南方、北方两者结合的研究,其中对北方地区的研究有110 篇,占45%;对南方地区的研究有131 篇,占53%。对南方地区的研究在数量上较对北方地区的研究多一些,多21 篇。针对全国性的研究为4 篇,其内容主要起指导性作用。在对南方地区的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江浙经济发达,相对应的教育也较为先进,此地区学校对大课间活动很重视,必然会引起众多体育人士对大课间活动的思考与研究。对北方地区的研究主要分散在东部各省,其中对山东省的研究比较多。山东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南、北方地区大课间体育活动各有特点。南方地区学校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广播操、跑操、跆拳道、搏击操、民族舞等项目;北方地区学校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武术、跑操、广播操、足球、乒乓球、篮球等项目。南方地区学校的活动内容新颖,北方地区学校的活动内容比较传统,但教学手段多变,两者都有可学习借鉴之处。当然,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创新的同时应继承与发扬传统的优点,这样才能形成特色,才可以持续发展。

2.3.2 论文研究对象受教育阶段分布

将研究对象主要按大学、中学、小学3个阶段划分,也存在对象跨越阶段限制,涉及中小学、大中小学均为研究对象的情况,如图1。研究发现,对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篇数最多,小学次之,大学最少(本文主要以中学、小学2 个阶段的研究为主)。

图1 论文研究对象受教育阶段分布

(1)对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体育活动自身的趣味性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小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尤其是在室外环境中更是难以集中。所以,活动的吸引力一定要足够大,才能较长时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研究发现,传统文化体育运动中的武术在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开展得比较多,武术操、太极都是比较热门的项目。另外,我国优势运动项目中的乒乓球在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也令人欣喜。广播操、健美操、趣味篮球、游戏赛跑,也在丰富着小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2)对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涉及的主要是有关中学生的特长发展,“体艺2+1”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中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要密切关注的。因此,中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各种思想教育也要融入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大课间体育活动如何有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场地利用等都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体现了出来。(3)对大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少有。大学是一个相对比较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大课间,但是少有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本文搜索到的有关大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是研究如何开展和开展现状类的实证研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自2007年阳光体育的出现,大课间体育活动受到学校体育教师的重视,但是2011年之后又渐渐脱离人们的视线。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任重道远。从论文研究对象的地域分布来看,以南北划分,两地差异不大,但南方略占优势。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数量多,开展内容、形式丰富。南、北地区大课间各有特点,应互相学习、推陈出新、继承传承,方可长久发展。另外,中学阶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深入、全面;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是对具体项目开展情况及趣味体育活动的研究。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我国已有30 多年的发展史,从提出到现在,可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但其问题也层出不穷。(1)校园场地紧张。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全校师生在此时间段都要参与其中,然而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场地不够用的现象。受场地的制约,很多活动方式、内容都无法较好地开展。(2)器材供不应求。体育器材的数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或是陈旧无法使用等状况,屡见不鲜。(3)活动内容单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本是让学生放松身心、锻炼身体,但是每天练习同样的内容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抵触心理,导致学生敷衍了事。(4)华而不实。很多学校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却没有达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有的锻炼、愉悦、放松、育人的目的。

3.2 建 议

3.2.1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为保证学生每天有1 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而开设的,其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十分必要的。在确保时间的前提下,每一位体育教师应在上好体育课之外,格外关注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排。同时,要注意学生参加活动的安全问题。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集体活动,庞大的数量必然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所以,在学生安全方面要时刻警惕。

3.2.2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体育教师为主,其他教师可以出谋划策,共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的、教育性的、系统性的、趣味性的、适宜活动量的受学生欢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教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体力与精力,尽量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形象。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学生的锻炼时间,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师生互动,共同进步,必定都会有收获。

3.2.3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应以体能练习为主要,辅以心理培养,再加入社会适应能力,3 个方面应综合起来开展。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应以诱导为主,开展有趣、快乐且有一定活动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3.2.4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活动。作为学校的领军人物、决策者,校领导要切实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增加体育器材的数量及活动资金的投入,同时确保有效的组织形式。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人数多,学生不容易及时到达指定场地,这就要求组织者与任课教师协商好、配合好。

猜你喜欢

课间对象论文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