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质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基于常熟市学生体质测试数据
2020-11-24沈雨春
沈雨春
(常熟市任阳中学,江苏 苏州 215500)
造成中小学生体质差异的因素,除了中小学生自身的遗传、发育速度等因素外,其运动的参与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逻辑地看,有规律地参与体育运动,相比较自然生长等其他因素,对提搞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对身体进行全面的刺激,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这在体育学中已经形成共识。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主要从参与的频次、每次活动的时间及活动的强度3 个方面考虑。参与的频次界定为体育活动的周期(一般为2年以上才可以系统地掌握一种体育项目)以及每周活动的次数(每周2~3 次为有效次数),每次活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1~1.5h 为有效活动时间,活动强度一般以中大强度为有效强度。影响中小学生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从空间层面来看,主要有学校、社区及家庭,这三者也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动力机制。本文对2018年常熟市中小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类,确立优秀、良好与普通3 个级别。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级别中小学生的体育参与方式,明确影响中小学生体育参与方式的因素,以期对中小学生体育参与的发展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1 校际体育环境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影响
中小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反映出不同学校之间体育锻炼环境存在着差异,主要有城乡差异与学校内部体育环境差异。城乡差异方面,对比常熟市市区中小学与乡镇中小学学生体测数据之间的差异发现,常熟市市区中小学校的优秀等级学生比例远高于乡镇中小学校的学生,而且从身高体重比来看,乡镇中小学校学生的肥胖率也高于市区中小学校的学生。这反映了一个现象,即乡镇中小学学生的体育锻炼不足。
比较城乡中小学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常熟市市区中小学校学生日常锻炼场所,学校仅占66.5%,而乡镇中小学校学生严重依赖于学校(90.3%)。对乡镇中小学生而言,学校之外极少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与之相对应的是常州市市区中存在着大量的体育培训机构,而在乡镇却寥寥无几,即使有数量上也少得可怜。因此,乡镇中小学校学生的休闲活动很难有体育的介入。在学校的体育环境方面,城乡中小学校之间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常州市市区中小学校,即使不是市直学校,在体育教师配备上、课后体育训练(阳光体育活动)的安排上,对比乡镇中小学校也有巨大的优势,大部分市区中小学校都开满、开足体育课与大课间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在同类学校中,内部体育环境的差异也会对中小学生体测数据产生影响。内部体育环境表现为学校体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体育课开展的质量、学校运动队的数量与质量。这三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常情况下,体育资源丰富的学校在运动场地、体育器材、体育教师配备等方面有优势,相应地,体育课开展的质量、运动队的数量都会有保证。而其中与体测数据相关性最大的当属学校运动队的数量和质量。对比常州市市区各中小学校学生的体测数据,体育传统学校相对于非传统学校表现好,传统体育项目多的学校比少的学校表现好。在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这一维度上,体育传统学校的学生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学校。
总而言之,对常熟市的城乡中小学生而言,学校仍然是最重要的锻炼场所,学校体育环境或氛围影响着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从而对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影响,并在体测数据中表现出来。体育资源丰富程度对体测数据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学校运动队的数量和质量是体现校际中小学生体质差异的最重要因素,从而佐证了有规律地进行体育训练对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
2 家庭体育环境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影响
家庭对中小学生人格、习惯培养的意义不言而喻。家庭在中小学生体育习惯养成过程中的角色如何,是体育教育中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家庭支持属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一部分,其中直接的支持包括鼓励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中小学生一起观看、评价比赛,陪伴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的物质支持等方面;间接的支持包括父母或整个家庭的体育参与等,尤其父母的体育参与对中小学生的示范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的体育行为。在这些促进因素中,陪伴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父母的体育参与是最重要的2 个因素。优秀等级的中小学生群体中,以常州市初中阶段学生为例,家庭陪伴行为占比较高(72.5%),而普通等级的初中学生群体占比仅为6.8%。同时也呈现出,年级越低陪伴率越高(小学低年级陪伴率接近90%),年级越高陪伴率越低(高中阶段陪伴率极低)。
家庭成员的体育参与也可以称作家庭体育氛围,家庭体育氛围与中小学生体测数据也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以父母体育参与为自变量,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规律体育参与习惯的中小学生,其体质测试的等级都在优良级别(剔除身体疾病原因),反之则不然。纵观所有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影响的因素中,父母的体育习惯是一个饱和因素,其他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或降低,唯有这一因素所达到的效果具有完美的因果性效应。究其逻辑,家庭体育氛围可以看作是言传身教,体现为陪伴、角色楷模与经验诠释等行为,从更抽象的层面来看,是体育价值观的统一,从而形成一种生活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所呈现出来的健康、社会适应及精神层面的奋斗、坚持、进取等价值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体育越来越被接受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家庭体育氛围的强化更有利于这种生活方式的代际传承,呈现为一种有效而优秀的教育教养方式,应该说是家庭这个社会单位的有意识的理性选择。
较高参与度的家庭,体育氛围与家庭的背景有很大关系,主要包含家庭收入与家庭休闲时长2 个因素。好的家庭体育氛围表现为中高等的家庭收入与较为充裕的休闲时间,二者缺一不可。通常而言,就目前的社会状态,体育行为的保持具有一定的成本,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保障,为这些成本提供买单行为的主体有社会福利层面的,如学校是目前最大的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机构(当然也有一部分社区的体育场所,就提供的服务而言,社区体育提供的更多的是低成本的场地服务,而非学校样式的免费体育培训)。另外,就是家庭作为购买的单位,向社会购买体育服务,中高收入家庭在这方面相对于低收入家庭有着先天的优势。对比高、中、低收入家庭的中小学生在体测数据优秀率上的差异,高收入家庭(63.6%)与中等收入家庭(61.9%)的差异不大,远高于低收入家庭(37.5%)。家庭收入因素结合体育陪伴因素分析发现,高收入家庭的陪伴率更高(高收入家庭的基数较小),低收入家庭的陪伴率最低,但是在陪伴因素作用下,3 种收入家庭中小学生的体测数据优秀率都偏高,这种情况下收入因素对体质影响不大。
可见,家庭体育环境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影响,家庭体育氛围占比重最大,父母有规律地体育参与、家庭成员对学生体育参与的陪伴都是重要的促进因素。在不考虑家庭体育氛围的情况下,家庭收入对中小学生体测数据的影响较大,中、高收入家庭中小学生的体质明显优于低收入家庭。
3 社区体育环境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影响
社区体育环境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生活周边可以提供体育锻炼机会的机构或场所,大致可以分为公益性和营利性2类。公益性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或公益组织复杂运营,大多挂靠在工会、体育局或教育局的名义下;营利性机构主要是以公司的名义运行,以营利为目的,属于商业机构。目前,常熟市为中小学生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机构,大部分属于商业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公益组织或政府名义的体育机构也逐渐转为有偿服务,不过在价格上相对于纯营利的商业机构还属低廉。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在社区中进行体育锻炼,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通常由家庭负责购买。当然,也有一些项目如跑步、自行车等,无须社会培训参与,只需要利用公共场地资源;而技巧性要求高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游泳等,必须要经过相关的培训机构(除社会性的机构还有学校,如校园足球活动)。
综上所述,常熟市目前的社区体育环境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参与而言,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从而佐证了家庭收入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影响,中、高收入家庭有能力承担这个成本,甚至购买更为昂贵的体育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社区体育环境的商业化是一种自然选择。
4 结 语
通过对常熟市中小学生体测数据的研究发现,影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原因是是否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体育锻炼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学校目前是将来也应该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环境或机构。不同学校之间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反映了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相对而言,常州市市直属中小学校优于市区其他中小学校,市区中小学校优于乡镇中小学校,表现为学校体育资源丰富,体育活动开展质量高。家庭的支持对中小学生体育参与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在体育产品(体育器械、体育培训)的购买力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小学生体质情况,而家庭成员的体育参与度和对中小学生体育参与的陪伴,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增长有着直接的效应。
就目前而言,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需要不同的主体的共同努力。学校层面,应尽可能丰富体育资源的配置,不仅是场地器械,还包括师资、训练和比赛的机制,尽可能地让每个中小学生都参与到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去,只有有规律的体育参与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社区体育而言,相关部门应对居民体育参与的成本进行核算,尽量在保证居民体育参与质量同时,确保参与成本在一个合理的区间。鼓励家庭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将体育真实地落实到生活中去、落实到每个家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