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析
2020-11-24唐伟河北省张家口蔚县西合营中学
唐伟 河北省张家口蔚县西合营中学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巨大,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有效的释放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音乐教育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实际上还比较多,教学问题亟待解决。
一、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的不足
(一)音乐教育形式化
音乐虽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但是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其所受重视度并不是很高,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育形式化的问题十分突出,音乐教学形式化严重,其在县镇高中尤其明显,比如说,音乐课堂上只是简单的教授一两首歌曲,然后就让学生们自习,为了不耽误文化课程的学习,有的学校还直接取消了音乐课程,音乐课经常性的被语数外等学科占用,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学习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起来。
(二)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来看,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还是习惯应用灌输式教学法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同时由于思维认知的局限,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足,也使得许多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想认知,比如说有的音乐教师认为学校不重视音乐课,即便自身教学再出色,对于自身的发展帮助也不是很大,因此部分音乐教师也因此变得比较敷衍,在音乐课堂上没有认真的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不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对学生没有做到积极正面引导。
(三)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沟通
高中音乐课堂上,要做好情感教育工作,那么首先教师就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结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积极的进行情感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和探索音乐知识时,有哪些情感需求,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有哪些不足。但实际上,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不频繁,一般来说高中生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进入到高三则只有一节或者是没有。一名音乐教师可能需要教学多个班级,教学压力实际上是比较大的,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频繁,教师不知道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难以有针对性的实施情感教育,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并不是十分的理想。
二、高中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一)多形式结合激发学生情感
不同音乐作品所展现出来的风格差异巨大,对于学生来说,要想使其感受到音乐之美,切实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就需要结合多种教学形式,根据音乐作品的实际情况,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应用情境教学法,诸多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情境生动而富有趣味性,给人以无穷的想象,比如说一些学生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会借助人们熟悉的情境进行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情境,引导学生们探索和学习相关知识。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延伸教学的广度和宽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早已并非新鲜事,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也不乏信息技术的身影。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因此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他们在课下自主的搜索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在此过程中探索和感知音乐知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还应当深入到实际生活之中,日常生活中的音乐作品可谓是无处不在的,在调动学生音乐学习情感时,教师也应当深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们探索实际生活中有哪些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构建良好课堂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优化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之所以不甚理想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氛围不理想,学生没有真正的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缺乏自主探索学习知识的兴趣,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为了更好的优化教学质量,解决教学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想办法优化教学质量,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对课堂教学予以优化。例如教师在讲解《美丽的草原》时,许多学生由于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可能从未前往大草原,对于草原的初始印象,完全依靠自身的想象以及各种影视剧的展现,草原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这可能就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一定干扰和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就可以尝试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讲解,拉近学生与相关知识的距离,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歌唱教学氛围,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让高中生真正的感受到音乐这门课程之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质量。但是在应用情感教育法时,教师也应当注意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情感,这样才能真正的优化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