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微

2020-11-24宋灵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能力学校

文/宋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成为了各大高校的重要目标之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是显著且深远的,通过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此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文化体系,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给他们创造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通过校园文化的感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高校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是近些年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但是如何推进、如何实施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这就造成了很多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存在表面化的问题。尤其是将创新能力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都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仅仅做一些表面功夫,没有具体化的形式和内容,并不能让学生接受到校园文化的正确引导,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是收益甚微,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脱节,校园文化中创新元素不足,导致了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缺乏创新理念,无法认识到用创新提高竞争力、用创新制造财富的实际意义。

(二)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普遍偏低

教师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受教于自己的老师,我国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些教师仍存在着成绩至上的观念,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年长的教师存在经验主义的思想,不求变通,创新能力欠缺,还有一些年轻的教师,工作经验不足,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思考和创新不够,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学生创新创业成本高、代价大

受传统和封建思想影响,社会上仍然广泛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会选择考取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寻求一份安稳的工作。一旦某一个学生想通过创新的方式对待工作,经常会受到来自教师、家长的劝阻:你的能力还不行;你的想法太简单,等等。一些想创业的年轻人,担心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一旦失败,会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一些创新创业失败的例子,会被反复提及,不断放大,成为一些反面的警示案例,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进一步融合的途径

(一)加强校园文化熏陶,营造创新创业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紧密相联的。从国家层面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支持校园的创新文化体系的创建,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给有志向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创业基金支持,学校可成立专门的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办公室,整合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影响力,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想法能够变成现实提供技术支持。从校园文化入手,将创新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组织培训、讲座等,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创新案例,了解创新、创业理念等。让学生既能够了解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校园文化宣传,引导创新创业方向

有调查发现,很多大学毕业生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各大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持续走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他们的就业形成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高校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了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科技竞赛、创新案例讲座、创新职业模拟以及和创新相关的辩论赛、演讲赛等,让创新、创业观念深入学生内心。同时,教师团队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建设,将一些新想法、新思路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实践中,引导学生们用新观点、新方法解决和分析问题,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模范和榜样作用。

(三)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校园文化是学校几十年甚至百年以来的历史积淀,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与用人单位以及其他高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成立校友会,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机会,应届生可以借助学长或者其他学院的创新创业典型案例,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校园文化的引领,营造出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氛围,宣传创业成功的案例,让家长、社会对学生创业有全新的认识,打消家长的顾虑,为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谋求更多的支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能力大赛,对于一些有科技研发成果或者在大赛上取得成绩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帮助学生联系创业实习基地和平台,做好创业活动的宣传,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打消其后顾之忧。

(四)应当进一步完善创新相关的考核机制

虽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很多高校的工作重点仍放在学生的学术研究领域,鼓励和支持学生考研或者到一些大型企业就业,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来衡量学校创新工作的进展。加强对学校创新工作的衡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建一套考核标准,将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次数、教师和学生在一些相关赛事中取得的成绩、学生毕业之后的流向、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纳入考核指标,让创新成果“量化”,对取得的创业创新成果进行统一的考量,促进校园创新文化的建设。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创新文化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作为学校的长久的工作来实施,从完善校园文化中与创新就业有关的内容入手,加大宣传,将创业创新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开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为学生的就业创新搭建平台和渠道,降低学生创新成本,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保障,不断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满足市场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的后备力量。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创新能力学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校推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