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的策略探讨
2020-11-24刘雯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二小学
刘雯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二小学
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就是体育,体育课程作为知识文化课程之外的身体素质教育课程,对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如何选择一种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成为所有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学科特点密切相关,也与小学生年龄幼小的阶段性特点密不可分。
一、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的意义
(一)实现教学目标
新的教学标准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将健康放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这也就导致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要进行转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强化体育教学并且促进新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成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在众多的方法中,游戏活动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个过程的实施,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强化教学质量
相比于小学其他科目,体育教学的难度主要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现场管理方面。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那么学习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而现场管理不完善,不但会对课程的进行造成影响,而且还可能造成一些运动风险的出现。游戏活动被应用之后,整个课程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都会有一个变化,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的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提升教学趣味性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具有一定压力的知识性学科学习之外,可以说体育课堂是能让学生放松身心的、为数不多的课程。除此之外,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较为广泛,好奇心也比较强,在活泼好动的性格下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所吸引。因此,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堂应以娱乐放松和锻炼为主,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应尽量降低游戏难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以更高昂的热情开始自己每一天的校园生活。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用一些小游戏,不仅有利于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真实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小学生爱上体育课堂,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当中。
(二)体育游戏,合理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外,更是要培养和增强学生之间的协同团结意识。培养团结合作意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让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同时,要适当开展合作性游戏,以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效果,加强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使学生在不同的游戏中不断提高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例如,体育游戏中的“两人三足”,就是比较典型的合作性游戏,且这个游戏简单易上手,操作性很强。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游戏双方不懂步调协同一致,各走各的,那么不仅不能到达终点,还很容易在前进的过程中摔倒。因此,必须两人步调相同、相互协同才能取得较好的游戏成绩。合作性游戏的益处不仅在于游戏中的合作,学生在和同学的配合中能够获得很大的快乐,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间进行深度交流的机会,从合作中产生的友谊往往能够给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三)体育游戏,养成坚毅的品格
在当今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期待学生在文化课程上不仅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在体育课程上不仅仅是参与一些体育锻炼,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出学生的坚毅品格。体育中的那种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坚毅品格的充足养分。教师不断发掘课堂小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既提升了身体素质,也要借助一些需要学生坚持到底不放弃才能攻克的游戏关卡锻炼出优秀的精神品质,这对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例如,开展拔河游戏,或者其他的诸如接力跑、换物赛跑等游戏,在这种较为激烈对抗的游戏过程中,想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必须始终不放弃,坚持到底。这样一来,就能通过这些游戏的过程,不断加强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越发重视素质教育,越发推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社会背景下,体育课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堂培养出学生热爱体育锻炼,愿意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想要符合这种教育要求,体育教师需不断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挖掘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程中的妙用,在恰当的时机合理地运用一些课堂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轻松、愉悦的一面,同时在竞争的过程中促进个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