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2020-11-24翟旺旺浙江大学
翟旺旺 浙江大学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高校公共体育课面向学生众多,与其他课堂教学的区别在于它是身体力行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身体动起来更需要眼睛动起来、神经动起来、脑子动起来,一堂设计较好的体育课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增强学生意志力、培养学生耐力、激发学生赢时的斗志、培养学生输后的隐忍、教导学生遵守规则和利用规则、培养学生团队配合精神等,可挖掘和教学的思政元素有很多。体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大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涉及或多或少的思政育人元素,但是缺乏系统的教学融入以及精确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大纲和教案需要重新梳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套成熟的、有效的、有梯度的体育教学体系十分必要。
二、大学公共体育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一)体育教学中专项课的设计和教学注重运动技能形成的学理研究
在体育专项课中,教师要具有难度递进的意识,首先,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专项众多,有体能类项目、技能类项目,体能类项目当中又分为速度型、耐力型、力量性项目,技能类项目中又分为表现性项目(难美类、准确类)和对抗性项目(隔网对抗、同场对抗、格斗类)。体育专项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优化设计运动技能模块的教学过程,结合自身专项将运动技能的学习设计为难度由低到高,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对抗由缓和到激烈的循序渐进的若干部分教学单元。在动作学习过程中融入该专项体育名人的名言、日常训练方法以及训练与比赛时的励志故事,在对抗的练习中教导学生如何在规则下合理对抗,什么时候发力、什么时候变通、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竞争,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明白日常比较浅显,但运用起来却无比深奥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体育活动及比赛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和比赛,激发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内在动力和竞争能力,在学与练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源动力,主观性,培养课内课外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自身坚强、勇敢、自信、坚持、合作、正确的胜负观、如何快速决策、如何面对随时到来的输与赢、如何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及如何深刻认识并了解自己的身体等体育赋能。此外,教师应积极研究公共体育课教学规律,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训练经验、体育课外活动及体育社团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开发和创新课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等,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体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与学科类教师不同,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和性格差异,在学习态度,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认知上的差异,教师必须通过课堂小组教学,课堂分层,最大限度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自己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中学习收获,可以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此外,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资源建构方面,教学相长,师生共建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达成价值叠加,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教实施过程层层递进,三思后行。促使学生的思想从思想到思辨再到思迁达成目标,有效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来丰富和扩展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进行知识抢答、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可以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促进健康,全面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在尊重学生个性和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领导力。倡导独立、合作、探索的做事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服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服务精神的能力。
三、体育课中融入思政内容的评价
理实结合实施多元考评价方式,对学生体育课程评价既要关注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结果,又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重视学生发展过程评估,并将评估与反映学生渐进发展的相对标准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独立合作与探究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对体育成绩的评价应以多样化、合理、公开、公正的方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而全面、鼓励地开展体育教学评价工作,深化课堂的效率。达了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统一,实现思政课和体育专项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针对思政元素测评难的共性问题,积极的关注形成性考核评价以及可视化的数据的收集来解决这一难题,尝试向课堂要质量,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局限于运动成绩,学生在课堂中有无合作精神、有无拼搏精神、有无团结友爱的精神、有无奉献精神、有无整体意识、有无个人主义等都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根据课程的不同,设计出可测量的指标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除教师评价外,学生的小组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应成为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层层递进的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心理智能。体育教育中同样强调劳动教育,贯穿教学始终,营造师生、生生、组组之间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课程评价中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加入思政元素教学的内容,除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评价外,教学大纲及教案加入思政元素的合理性、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学生对此内容的反映等。将“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等理念贯穿教学始终。
课程评价中思政内容的评价可以增加教师对此内容的重视度,提高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为更好的教学注入活力,实现教学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深入挖掘体育所蕴含的能量,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传递到每一名学生的脑海中,整体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无论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还是新兴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其实质都是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人,深入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明显不能满足体育课程对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面对传统与新兴的碰撞,体育教师是连接学生与课堂的重要枢纽。能否改造传统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方法,适应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将成为检验体育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于能够根据教学方法的变化不断开发和创造新的体育内容。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更能被学生接受,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培养全面的人,更符合新时代对青年学生的时代要求,这是当代体育教师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