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24王宁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向管理工作院校

文/王宁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工作对高职院校的作用及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直接为社会所用,管理的成效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这是高职院校、学生以及社会三方共同关注的重点内容[1]。首先,以就业为导向,能够助力学生确定职业规划的发展方向,学生也会清楚自己面对什么,在理论方面如何学习,在实践方面如何工作。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里,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学生知识掌握很多,但不适应岗位发展需求。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就会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一方面,学校能够掌握学生情况;另一方面,也能搭起学生与社会就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还能够充分与市场接轨,也能与时俱进地调整管理思路[2]。基于就业视角下,转换教学模式,能够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地预见各岗位的需求状况。更重要的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够促进产教融合,人才对口的岗位匹配度也会越来越高。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管理现状

为了适应全面化多样化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紧紧围绕着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扩招,真正解决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匮乏的后顾之忧”,改变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管理应该被视为重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

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里,管理相较重点院校还是比较宽松。严格的管理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源地,学生的基础以及知识素养参差不齐,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3]。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基础知识薄弱,职业技能发展薄弱,且职业规划意识相对模糊,每名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思维方式存在差别,极难形成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期望值与现实情况形成一个较大的反差,导致高职院校的管理流于形式。另外,高职院校的管理方法存在着不明确的现象,没有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制度的滞后性影响着教师对于管理的认知。

(二)高职院校的管理形式不够多元化,模式陈旧

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了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身上,基本是出现问题后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也没有创新的管理模式,前期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专门应用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4]。管理岗位职责形同虚设,管理条例虽然存在,管理工作也在日常进行,但辐射面积不够广,管理的不够深入。为了应付任务而进行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模式陈旧,未能充分做到与时俱进。

(三)高职院校的管理未能与就业完全衔接

从社会以及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管理定位尚不明晰,与普通高校的管理大同小异,存在着一定的雷同性。管理与就业的衔接还不到位,课程的结构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管理,并且要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实际情况为基础。目前高职院校缺乏管理特色,经常出现重复管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大多数学生不能达到“立即上岗”的要求,从学校的管理方法来看,墨守成规,没有做到职能的细化以及工作落实到细节。

(四)教学管理层面上缺乏实践

在课程体系的环节设置上,以固有的理论知识为核心。缺少专门为岗位特设的课程,在课程的设计模式上沿袭了普通高等院校的逻辑体系,真正能够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并没有实现实践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学生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在管理监督上,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漏洞,有效监管的执行力较差。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管理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创新优化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在高职管理制度的创新优化中,要站在就业的角度上,根据具体岗位的管理模式制定高职院校的管理章程,用企业的高标准,严格要求且相应地制定高职院校的管理流程。开辟多途径、多维度的管理道路,通过管理制度奠定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求职欲望,鼓励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加强高职院校管理队伍建设,选拔优秀的辅导员,并成立学生管理组织。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打造素质过硬的团队,做好学生群体的榜样作用。管理体系不仅局限在学生群体,在学校领导以及老师群体中依然要坚持管理,有效实现全方位管理。在学生干部群体中,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以及管理的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从而清晰就业定位。

(二)推动促进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多样化

高职院校的管理不能脱离学生群体而独立存在,陈旧的管理模式应该被打破。兼顾学生的管理,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就业。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充分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在学生群体中广纳谏言,采取差异化的思政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给予学生更多的对话机会,切实解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重视尊重学生,采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保证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水平不一致的问题,制定高效且人性化的校园管理机制。在高职院校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打造高职院校特色化的管理,管理制度以就业为先导,同时创新管理体制。打造特色型校园文化,定期组织大型的校园培训,宣传一些感人的教育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健全管理机制与就业相契合

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的环境氛围之下,对外面的情况了解甚少。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能够明确组织与客户之间的连带关系,在强化学生技能的同时,针对就业模块要有相应的考核标准,作为期末测评中最重要的一项。要优化管理的组织结构,调动管理参与者们的积极性和热情。探索适合就业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渠道和平台,参与与自己岗位相关的考证机会,鼓励一人一证或者是一人多证。真正做到并实现“产教结合”,实行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着手解决学生的管理问题,要对家长灌输正确的理念,比如每个月可以开展一次“家长座谈会”,或者线上家长群交流。重点针对有问题的同学,可以进行家长采访,以消除家长对于中职教育的偏见。此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相关硬件设备,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学生影响学生,有效缓解学校管理上的压力。

(四)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实践

完善师资团队建设,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要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提高教师选拔的准入门槛,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包括:互联网教学技能、活动课教学技能、实践课教学技能,以及掌握一门心理学技能。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评选学科带头人,师资团队带头人,以老带新,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从整体环境和氛围上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课堂教学上,打破教与被教被动学习的局限。从单一的理论变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寓教于乐,在娱乐的气氛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每天举荐一位学生上台讲课,争取每个学生都能轮到,让学生潜意识里形成较强的求知欲望。

同时,加大实践的投入力度,建立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给予学生模拟实训参与的机会。管理不仅体现在规章制度和纪律上,更应该体现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环节上。利用5G时代的契机,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归属感的学习环境,转变学生的思想以及认知观念。

(五)加强管理的伸缩性,突出管理特色的鲜明性

勇于突破高职院校管理的重难点,结合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以及办学特色来定义管理。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管理,明确分工,提高效率。在管理中遵循客观且公正的标准,同时不能采用广撒网式的管理模式,针对特殊群体保持耐心的态度对症下药,遵循简单高效的原则。通过对学生知识管理的实施,启发到个人,让效果能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突显,最终以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检验。推动管理模式的标准化,构建高职院校管理学习的网站,为全体教职工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共享,可以及时参与线上做题、评估、自主测试,关于学院管理的相关细则和最新动态会在网络上呈现和发布。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不断革新进步,学生管理工作显得愈发重要。尤其对现今的高职教育而言,高职院校是学校跨越到社会的桥梁和跳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创新管理方式,锐意进取,更新管理内容和方式,推动高职教育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导向管理工作院校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