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在健美操运动中的应用
2020-11-24向涛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向涛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生活观念的不断变化,全民健身已经从理念发展成现实。健美操运动以其运动方式便捷以及入门要求较低的特点成为广受欢迎的大众健身形式之一。与此同时,作为高水平竞技类体育项目的健美操运动也在不断发展中。然,无论是普通大众性健身项目,还是专业性体育竞技类比赛,健美操运动对于运动者自身的肢体力量、柔韧性与平衡性以及协调能力等身体素质条件都具有一定要求[1]。与此同时,如何构建一整套完整的健美操训练体系,在保障运动员身体状况不受侵害的同时,不断从专业性角度提升运动员健美运动效果仍是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专业性训练体系,其作用即在于此。
一、功能性训练的概念性介绍
功能性训练是较之于传统体能训练而言的一种训练体系,其最初原本是专门为身体因运动受损的运动员进行康复训练的恢复性治疗手段。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对人体进行恢复性训练,可以使其之前受损功能进行修复。而后,功能性训练进一步发展运用至各项体育运动,成为一种专业性的新型训练模式[2]。就其自身来看,功能性训练主要是依据核心力量的主导型,注重各项运动之间的协调性与有效性,强调在保障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不受侵害的基础之上达到高校训练的目的,是目前而言体能训练中较为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
二、功能性训练在健美操运动中的具体应用
(一)核心力量
以往传统的体能训练的核心在于肌肉训练,通过重复性的动作练习使身体养成下意识记忆动作。与之不同的是,功能性训练的重点内容在于以核心力量为主导。由于在健美操运动中运动员需要控制身体不断进行前后交替运动以实现自身身体地面与空中运动的交换,对于身体重心要求较大。因而可以通过对位于人体正中心位置的部位如臀部、背部以及腰部等进行专业性训练,从而增强其对于整个人体运动的协调性与控制性。近年来,随着健美操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及功能性训练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具体而言,目前健美操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主要是通过运用诸如瑞士球以及训练带等器械对核心部位进行训练,并通过诸如臀桥、侧桥以及平板支撑等方式来使运动员切实感受到自己核心部位的受力刺激,增加运动员的核心力量。
(二)四肢力量
观赏健美操运动也可看出较之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健美操运动员的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较强,且很多高难度动作如托举对于力量的要求较高。且纵观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对于力量系的要求只会愈来愈强。因而,在对健美操运动员进行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对于控制自我力量的发挥是训练的关键内容,强大自我力量控制力及爆发力是保障健美操运动员完成相应健美操运动的基础。具体而言,大多数健美操运动,尤其是高难度的技巧性动作都需要依靠上下四肢的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进行支撑。功能性训练体系强调对运动员的身体进行综合性开发训练,将运动员身体的发力点控制到每一个关节,进而促使运动员较为轻松的完成高难度的托举动作。
(三)柔韧性与平衡性
随着近年来健美操运动的竞技属性不断增强,诸多高难度动作成为运动员练习的重要内容,想要顺利完成这些健美操动作对于运动员的柔韧性以及平衡稳定性具有较高要求。由于健美操运动的美观性要求,需要各项动作在视觉上以特定的角度呈现。通过进行功能性训练,可以有效加强运动员对于自我身体的控制力,提高运动员的人体关节、肌肉以及韧带之间的协调伸展作用,从而确保运动员能够顺利并且美观的将各健美操动作呈现给大众及评审。具体而言,为提升健美操运动员的柔韧性与平衡性,功能性训练会强调对运动员进行动态拉伸动作练习以及有负荷的手腕屈伸外展练习,不断提高柔韧练习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增强运动员身体关节的平衡性与稳定性[3]。
(四)耐力训练
一般而言,和其他竞技类运动项目一样,想要完成一整套的健美操动作仅靠运动员短时间内的爆发力是远远不够的,运动员的心肺耐力是一项重要标准。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是其完整性进行健美操动作展示的基础因素,由于健美操运动的诸多高难度动作如托举对于运动员的肌肉耐力消耗强度较大,所以功能性训练会强化运动员的无氧化训练,以增减健美操运动员的肌肉耐力。
三、功能性训练在健美操运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完备的功能性训练体系
综合来讲,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耐性、肢体力量、身体柔韧性及协调平衡性都是训练的重要内容。因而,为不断优化提升健美操运动员的能力水平,应用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必须依照一整套完整的训练体系,确保运动员的各项训练能够长期有效完成。具体而言,首先必须确保功能性训练体系上的完整性,如对于运动员身体上下四肢的训练,就可以制定每日的肌肉拉伸、慢跑快跑加速跑、形体伸展、负重蹲起以及上肢力量及延伸训练等,确保训练内容涵盖运动员身体的各部位,训练目标包含运动员的耐力、力量以及平衡等[4]。其次,应该确保功能性训练时间上的细节性,对于各项运动的训练开始时间、持续时长等进行明确规定。最后,应该确保功能性训练强度上的完备性,由浅入深,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不能长久不变,应该依照相关科学数据进行有效增强。
(二)立足运动员个性化发展需求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健美操运动属于团体项目,审查的主要标准在于团体动作的整齐性与美观性。但是,其对于运动员个人的细节性标准要求极高,个人健美操运动表演更是如此。因而,在进行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必须依照运动员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发展需求进行。不同的运动员其本身的身体素质本就存在一定差异,在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并依据差异性进行个体训练调整[5]。如身体协调能力较差的运动员就应该增强自身协调性训练,核心控制力不足的运动员则强化自己核心力量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运动员的整体素质,确保健美操运动动作的顺利完成。
(三)创新功能性训练应用方式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健美操运动员的训练方式都是较为单一枯燥的,因而训练成效总是不尽如人意。功能性训练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这一弊端,故在进行功能性训练应用至健美操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这一优势,不断创新训练方式方法,增强健美操训练的趣味性,从而不断提升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从总体上确保训练效果。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增强训练的游戏性如进行蛙跳比赛,也可以通过借助辅助性运动器械进行。
四、结语
总而言至,健美操运动作为目前而言较为受大众喜爱的运动形式,极具艺术性与观赏性。通过将功能性训练纳入健美操运动的训练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健美操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弥补传统训练方式的不足。因而,相关健美操运动的教练及工作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功能性训练的优势,并不断进行应用策略创新,从多个角度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