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道体育运行机制及其生态健康评价体系
2020-11-24唐芳武谢冬兴
唐芳武 谢冬兴
(1.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体育教研室,广东 佛山 528225;2.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绿道体育作为城市绿道的基本功能,在国内如火如荼的绿道建设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绿道体育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绿道体育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尚未统一。谢冬兴等人认为,绿道体育是以绿道空间资源为依托,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形式,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传承区域内的文化,达成一定的经济效益与政治效益的社会文化活动形式[1]。这是偏向于宏观的界定。另有一些学者的界定则偏向于微观,如司磊等人认为,绿道体育是一种低碳文化与经济背景下的体育活动[2];宋文利认为,绿道体育是人们闲暇时进行的一种体育项目[3];李国岳认为,绿道体育是线形绿色开敞空间的一种运动[4]。另外,依据区域、参与群体以及实现功能的差异,绿道体育可分为不同类型[5]。如基于区域可达性划分为小区、社区、城市和区域4 个类型的绿道体育等。上述绿道体育概念的界定体现出一种狭义的身体练习与运动项目的观点,每个研究者所持的标准与参照存在个体性差异。绿道体育,尤其是城市绿道体育作为一种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公共性应是其本质特征。健康的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生态系统不仅能驱动这一公共服务的动态演变,而且还能决定其社会价值的达成。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对于社会及其环境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6]。因此,本研究从公共服务视角比较分析城市绿道体育运行机制以及城市绿道体育生态健康的评价,厘清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提升供给水平,建构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
1 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比较构建
基于公共服务理论,饶先来认为“运行机制是作用于人类社会运动的各类因素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一过程所包含的原理与运行方式”[7]。由此可见,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应是指影响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系统各类因素结构功能及之间关系,包括这一作用过程的运行方式及其原理。具体包括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中的行政协调、经费投入、生产供给、法律保障、绩效评估等机制的运作过程。
1.1 城市绿道体育行政协调机制
为保障整个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行政协调机制不仅存在于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系统内部,同时也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系与协同机制。这一行政协调机制的建立,将使得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有效统筹省、市、区、街道等多级联动,更好地处理系统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推动其高效运行,让各方均能收益。以珠三角绿道为例,珠三角区域与城市绿道采用省级规划指引,各地市属地参与分级管理。绿道的主管部门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林业、水务、公路、旅游、公安等部门协同做好绿道建设与管理。目前,珠三角各市、区、街道均未成立城市绿道体育的专职部门,绿道体育也只是作为绿道一项基本功能进行开发与运营,这也成为提升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1.2 城市绿道体育经费投入机制
财政经费是政府参与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形式。作为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城市绿道体育需要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体系,确定行业的标准与准则,以此为依据获得财政支持。以珠三角为例,珠三角城市绿道体育运营已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元机制。省、市绿道办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协调、资金支持与监督;区、街道的绿道机构主要职能是筹集资金、协调与立法;企业等私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运营维护、投资与项目开发;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参与维护管理、筹集资金;社区及志愿者的主要职能是参与日常维护。
1.3 城市绿道体育生产供给机制
我国传统的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及产品供给主要采用政府直接供给模式。珠三角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营利性体育组织以及体育协会、草根体育组织、民间体育组织以及临时体育组织等充分参与的供给模式。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政府购买绿道体育公共服务,或者委托第三方运营绿道体育产业的形式不断出现,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过程,由政府主管的机构是服务于产品供给的主体军,私有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作为供给主体的必要补充而存在。
1.4 城市绿道体育法律保障机制
立法是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的核心与保障。通过立法,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各个相关主体在法律框架内规范活动,维护各自权益,履行职责。为了保障对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资金支持,除了不断完善绿道体育建设的预算管理体制,还应明确省、市、区、街道在绿道体育建设中的经费投入数量与比例。体育公共服务立法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群体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症结。以珠三角绿道为例,目前省、市层面出台的多是绿道建设指引和绿道管理条例等政府官方文件。我国城市绿道体育的开发运营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绿道体育的相关立法,这也是我国城市绿道体育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
1.5 城市绿道体育绩效评估机制
绩效审计直接关系到城市对体育公共服务机构的效益与业绩评价,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相关人员工作评估、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财政预算拨款等。完善的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估体系与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行政改革,促进城市绿道体育职能机构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化;对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系统评估,能够促使相关职能机构各司其职,并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与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对绿道体育的需求。
2 城市绿道体育生态健康及其评价
2.1 城市绿道体育生态健康内涵
人类社会是由多种相互联系的因素组成的功能性整体,是形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生态系统[8]。城市绿道体育生态系统是指绿道体育文化与绿道体育环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系统。城市绿道体育生态健康是指城市绿道体育系统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绿道体育内部形成趋向合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与稳定结构关系,进而达成高效功能机制;同时又能持续对绿道体育系统外部进行能量转换与物质流动,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并具有自身结构功能的自适性与稳定性。
2.2 城市绿道体育生态健康的本质
2.2.1 城市绿道体育开展的自组织性
健康的生态系统中构成要素之间具有互补性与共同性,缔结为一种共生现象。城市绿道体育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与内在规律。以珠三角为例,城市绿道体育的开发与运营遵循“因时、因人、因地”的原则,内容具有娱乐性和简单性的特点,多数项目无需器械,竞技性弱,并且考虑社会各类人群参与的特征。谢冬兴调查发现,珠三角绿道体育参与群体有如下人口学特征:首先,绿道骑行主体为中青年,老人、小孩参与绿道体育主要在各个绿道主体公园、绿道驿站等大型开敞空间。绿道骑行者的年龄分布为18-25 岁(45.8%)、26-35岁(31.5%)、36-45 岁(15.3%)、46 岁及以上(7.4%)。其次,城市绿道体育活动形式以家庭、个人以及草根组织为主。绿道参与伙伴的选择有朋友(42.4%)、单独(19.7%)、家人(16.3%)、同学(10.3%)、同事(8.4%)以及其他(3.0%)[9]。由此可见,城市绿道体育的开展以及参与形式以社会自组织为主,形式内容多样。
2.2.2 城市绿道体育系统运行需求机制的有机性
健康的城市绿道生态由内部与外部要素及其环境共同作用形成。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系统运行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政府与居民两方面的需求。首先,政府自上而下的宏观调控需求。民生无小事。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改善,将切实解决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供需矛盾问题,体现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组织、生产等以公众为最终目的的原则。其次,城市居民自下而上的绿道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城市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到位,已经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矛盾。城市民众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内在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将对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转型、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2.3 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网络性
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包括政府、私人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珠三角城市绿道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具有多元网络化特征。市场供求规律中,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供给主体直接提供属于本级职责范围的城市绿道体育公共产品与服务;区、街道供给主体直接提供属于本级区域范围的城市绿道体育公共产品与服务。其余的,由政府通过承包、租赁、托管私人企业提供,政府会给予私人企业以补贴。
2.3 城市绿道体育生态健康评价体系
2.3.1 城市绿道体育系统内部要素
影响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内部要素:①观念因素。包含城市绿道体育理念、城市绿道体育规律等,主要解决民众对于“为什么要开展城市绿道体育”“开展什么样的城市绿道体育”等观念性问题的认知。珠三角绿道体育实践证明,绿道体育是宣扬绿色体育理念的优质载体。珠三角绿道体育已经升华为一种城市时尚文化符号,广泛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认同,具备文化上下渗透的特征[10],已经深刻影响到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②制度因素。包含城市绿道体育制度、城市绿道体育方针与法规等。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非均衡性决定了在特定区域里,如何贯彻实施的城市绿道体育方针,以及制定什么样的城市绿道体育法规与发展战略,这将对区域绿道体育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③结构功能因素。是指构成城市绿道体育的基本因素与结构。城市绿道体育系统所发挥的多种功能,如健身、娱乐、社交等功能,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效益及其发展,并与绿道体育提供的空间资源息息相关。以珠三角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为例,绿道规划与城乡功能分区相协调,提升了可达性。通过所提供的空间资源,如骑行道、广场、步道、主题公园以及小区绿地等,突显城市绿道体育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体闲需求[11]。④人才因素。是指城市绿道体育职能机构、绿道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者、工作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绿道体育赛事的组织者等。他们在绿道体育实践中起到主导性作用。城市绿道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者与科研员等体育从业者的实践与研究。
2.3.2 城市绿道体育系统外部因素
制约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外部因素:①政治环境。宏观政策调整、变化将对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并且将制约公共服务的方法、路径以及内容形式的选择。在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发展理念,必须通过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路径加以践行[12],这为城市绿道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最优良的宏观政治环境。②经济形势。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物质条件的提升,将为城市绿道体育系统的健康形成提供物力与财力保障。③科技水平。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会给城市绿道体育产品开发以及服务供给技术带来更新升级,创新城市绿道体育产品的形式以及服务供给的技术优化,提升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④社会文化。城市绿道体育文化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绿色发展观、生态整体观、资源多元化价值观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13],对民众影响深远。城市绿道体育系统与城市社会生态文化相互影响,最终促进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生态健康稳定。
2.3.3 城市绿道体育系统功能机制
第一,动力机制。①政府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压力。新时代,我国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化的矛盾给政府职能机构极大的现实压力。而城市绿道体育的开发能缓解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低下的困境。②城市经济提升对休闲需求的推动力。城市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全社会的福利,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政府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与民众对日常生活体育休闲需求的增长不谋而合。以经济发展为后盾,城市绿道体育将形成持续发展。③城市民众的环保意识与民主意识形成推动力。在和谐发展理念下,民生、公正、低碳、和谐等的意识形态广泛形成,这将推动城市绿道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更新升级,民众参与积极性大大增强。
第二,创新机制。①城市绿道体育产品更新。随着生产力水平和材料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城市绿道的内容与物化的载体都将随之发生变化,参与绿道体育的辅助器械、工具等也将随之更新。②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升级。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与发展理念等方面。新时代,“中国梦”与“民生”理念下,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运行应强调在实践中如何保证服务的效率与公平,并确定以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这一目的。
第三,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资金与制度两方面。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由政府提供,明确各级政府绿道职能机构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职责。通过法律手段为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提供财政预算保障机制。以珠三角城市绿道体育发展为例,广东2010年发布《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全面启动省立绿道建设;2011 年出台《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将结合绿道功能与类型,积极开发绿道体育功能,突出本地特色。同时,珠三角城市也相继出台关于绿道管理的文件,如《江门市绿道管理实施意见》《增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
3 小结
城市绿道体育的发展有其特定共性的运行机制,能促进系统生态健康发展。由于区域社会文化生态的差异,导致城市绿道体育在不同的文化生态内呈现出差异性。城市绿道体育应当与区域文化生态相适应。新时代,城市绿道体育开展应贯彻绿色与共享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和谐、宜居生活城市,让绿道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城市绿道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