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理念、挑战与应对

2020-11-24程传银赵富学

体育教育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导向体育教师核心

黄 河,程传银,赵富学

(1.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 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当前,体育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一个热门的学术话题,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体育教师要能担负起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教育教学重任,因为唯有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才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关键。因此,从核心素养导向教育的源头来看,体育教师教育是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具有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具有体育核心素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命题,其理念、内涵和做法尚在发展之中,不可避免地也要面临一些挑战,也更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

1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的意义价值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包含两个重要概念,一是核心素养导向;二是体育教师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澳大利亚等纷纷提出“核心素养”的教育策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界和业界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正在走向统一。“核心素养”是一个全面发展、终身学习、面向未来的人应该具备的最关键的知识、能力与品格。

核心素养可以是教师的、是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科的。虽然这些不同范畴的核心素养略有差别,但其基本要义是相通的,其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基本面,也是本文探讨体育教师教育的基础。美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顺应“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提出的,“技能导向”特点突出;英国则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直接指向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较强的“成果导向”特点;加拿大、澳大利亚与英国类似,但加拿大格外强调对学生未来生活的影响,澳大利亚则更注重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多样化的推进策略。我国则更加注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完整结构以及该结构的实际工作推进抓手和成效[2],无论是“体育品德与修养、运动兴趣与能力、健康行为与习惯、运动品质与意志”[3]的结构要素,还是“勇于探究、珍爱生命、健全人格、社会责任”[4]的优势达成核心素养要点,都有着结构化的理论建构以及相对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设计。

教师教育,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师范生免费教育”“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教师资格标准”等政策与工作是我国教师教育的时代主题,针对的主要是中小学教师。理论上,教师教育是指“正式的教师职前培育或在职进修,旨在使教师具备有关教学所需的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基本上,师资职前培育的教育学程必须经过系统的规划并有效执行,因而都在高等教育机构实施;至于教师在职进修,则不仅限于高等教育机构,其他具有协助教师专业成长能力的民间机构或团体,亦可作为教师在职进修的场所。因而在职进修的范围和场所,要比职前培育更为宽广,但不管职前培育和在职进修,最重要的功能,仍在于提升教师素质。体育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分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曾专门提到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拓宽体育教师培训渠道,加大“国培”力度等重点任务,体育教师教育是补齐我国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短板的重要工作。

结合“核心素养导向”和“体育教师教育”的意涵,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可界定如下:在体育师范教育和在职体育教师进修阶段中,通过系统的学历教育和进修活动,将体育教师培养为具备体育品德与修养、运动兴趣与能力、健康行为与习惯、运动品质与意志,且具备足够的适宜教学、辅导和研究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品格的专业人才。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不仅对体育教师个人和学校体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力,而且也是对传统学校体育现状的突破和创新,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育人功能。教育最大的功能在于培育人才,而人才培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体育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健康行为和习惯、运动品格和修养,好的体育教师能够激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态度和意志品质,让学生享受体育的乐趣,进而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学生在具有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师的教导之下,有形和无形之中可以学到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对于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性和价值性。

二是顺应新时代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教育发展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它必须考虑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进行有效的应对与调整。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未来教育的发展导向,不能停留在知识或技能的层次,而必须考虑更高层次的态度和价值,我们所要培育的人才,不能只是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在体育品德、意志品质、健康习惯等方面胜任未来社会的要求。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倡导的是培育具有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师,并能够教导具有体育核心素养的下一代,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体育教师不是运动技能的培训师那么简单,要教好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特质,合作、沟通、创新、融合和反思等,这些特质都与素养具有密切关系。体育教师具有这些特质,必然成为一位有效能的教师。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能够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师范教育,就能培育出具有体育核心素养的师范生;同理,在职教师如若具备了体育核心素养观,就会通过进修方式,积极增进自己的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对于顺应教育改革、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效能具有一定的效益。

三是彰显体育教师的专业权威。在高考背景下,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处于弱势,体育教师的地位难免出现边缘化,但从教育的育人功能看,学科地位不是高考决定的,是自身专业发展获得的,依靠的是教师素养的提升。教师以过去所学的知识,教导现在的学生,去适应未来的社会,显然效果有限,更令人唏嘘的是,社会对体育课的误读,让体育教师的专业权威逐渐消弭。要想改变“谁都可以来上体育课”的社会误读,彰显体育教师的专业权威,首先要从体育教师内在层面着手,不断吸收新观念和培养新能力,这更加符合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的目标。体育教师理解核心素养的精髓,也就可以发现自己哪些素养不足,以便确立自己专业成长的重点领域,并加以强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更可以形塑体育教师专业形象,彰显体育教师专业权威。

2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

2.1 人的全面发展

林崇德的课题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核心,以其为核心素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5],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则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向生产劳动、体育、智育的紧密结合。我国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根本依据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6]。人的全面发展有广泛和深入的内涵,是人的体质、智力、品德、审美等全方位的发展。核心素养导向体育教师教育,不是要培养圣人般的体育教师,也不是培养竞技能力突出的运动员,而是要培育身心人格健全且具有教学能力的体育良师,通过体育师资培养课程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感受和体验良师风范,见贤思齐,成为一位具有内在修为与涵养的体育教师。方中雄(2005)曾提到“改革呼唤教师的全面发展”[7],教师的全面发展是专业成长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既要重视体育教师身心的平衡发展,关注知识、情意和技能学习三合一,也要强调“知行思”的教学或学习过程,达到体育教师全面发展的目的,以彰显全面发展的人格特质,并表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与态度。

2.2 学以致用

在体育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常被反映“不会上体育课”,即无法学以致用。体育师范生在校所学,难以在一线的体育教育教学现场所用,这种学用落差的现象,在于偏重于知识学习和课堂经验不足所致。与此同时,另一种困境则是如何理解和看待“学以致用”的“用”,在职体育教师在培训和进修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声音,“不喜欢听理论,比较喜欢实例,甚至是可以立即带回使用的东西”。然而,体育教师如果过度强调自己的技能性科目属性,对实务性、操作性的培训、进修活动抱有过度的偏好,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自身的专业发展。Hager与Hodkinson曾指出,职场上的“学以致用”并非如“迁移”般可将一个场域中学到的东西搬运到另一个相似的场域中使用,如将在培训学到的内容直接带到教学现场使用。相反的,他们认为“学以致用”其实是一种将知识“重新脉络化”的复杂历程[8]。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应该是一种体育教师教育范式的转移,旨在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够有效转化为体育教学实务,它不会只流于知识的学习或打高空的理论知识,也不会只流于技巧性的操作和可复制的实务,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创新转化与适宜应用,真正对实际体育教学发挥效用,这种学以致用的理念,将有助于调整和改进目前体育师范生培养以及在职体育教师培训的缺失。

2.3 专业成长

在内容视角,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知识、技能、信念以及价值观的提升,在阶段视角,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从新手到专家,从不成熟向成熟,从非专业向专业的转换和过渡,强调的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增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在提升体育教师素养中扮演着关键性的力量,Hoyle曾经提到教师的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工作,其本质也是一种学习[9]。当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运动品德与意志、健康行为和习惯等逐渐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时,我们却极容易忽视体育教育教学的另一端,即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或者说专业成长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其信念与行为的改变是一段缓慢且复杂的历程。Guskey根据他长期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观察与研究,提出了能更清楚阐释教师专业学习与信念改变之关系的理论,并认为“行为的改变应先于信念的改变”,且依循以下四个关键步骤来进行:①专业发展,即教师参加培训进修课程;②教师教学实务的改变,试探性地尝试所学到的新知识;③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变,教师亲眼见证此改变对自身教学有帮助;④教师信念与态度的改变[10]。教师具有一定的核心素养,会展现出知识的追求、能力的增进、态度的良善、价值的追寻和意志的坚持,心中始终以学生的福祉、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培育为意念,他们在扮演人师角色的同时,还会通过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成就和造就每一个学生。基于这一理念,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鼓励体育教师不要满足于现状,要主动学习,持续不断地追求体育专业发展,以深化体育教师专业修为,精进体育教学实务,成为一位优秀的、有效能的体育教师。

3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

3.1 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建设能否符合核心素养导向需求

师资培养机构的教育目标,在于培育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会引导教学内容的规划与执行。由于教育政策经常会随着社会发展有所调整,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也应该关注整个教育走向,尤其当前世界各国积极推进中小学核心素养导向教育,更会影响到体育教师教育未来发展。然而,目前的体育师资培养机构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历程上能不能顺应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政策,及时调整课程和教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当前所培养的体育师范生在进入职场后,是否能够成为一位有效能且胜任的体育教师,也需要时间的检验。

3.2 体育教师是否具备在核心素养上的知行统一

Fullan曾指出,教育上的变革涉及教师在教材、教法还有信念等多方面的改变,因而教师若只使用新的教材但却未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信念,并不能算是有效的改革[11]。CurtnerSmith 也在其研究中发现“折中型教师”,即宣称赞同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却维持旧有教学方式[12]。上述观点和研究发现,都突显了“知”与“行”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小学核心素养导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在职体育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体,其本身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核心素养,不管是在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信念和价值等方面都要具有一定的素养,才能运用所学教导学生。然而,从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知,以及核心素养转换为课程、教学和评价的现状看,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过去中小学体育教学是以基本能力为主,教师们已经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对核心素养的了解相当有限,如今推动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育,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3.3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否具备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主动性

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专业成长和改进教学实务最有效的作为。当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有静态的学习,还有动态的学习,重视专业发展成果的分享与应用。此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场域,早已跳脱出学校,在校内外、跨校际以及家校社范围内都有其活动的身影。虽然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比以往热络,然而,是否有系统和全面性的规划,是否满足中小学推动体育核心素养教育需求,还有待考证;而且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否顺应核心素养导向,主动充实核心素养教学相关知识与能力,恐怕仍然需要更多的解答和实践。

3.4 教师和学生能否有效共创提升核心素养的课堂文化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中小学班级特性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并且和诸多其他领域问题相互交叉,这都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无形之中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体育教学需要课堂文化的营造,而课堂文化建设的关键便是教师作为主体的文化身份如何建构以及如何体现。在核心素养导向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需要有强烈的体育文化意识、观念、行为表达[13]。传统的体育教师教育所培养的体育师资,偏重于集体式教学和制度化教学,理论上较难适应多样化班级管理和解决学生个别问题的需求,无法与学生形成合力共创课堂文化。未来,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是否能够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师教育,采取更为弹性化、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模式,让体育教师和学生有效共创体育课堂文化,实现体育深度教学,这都需要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进行前瞻性和宏观性的规划并严格执行。

4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策略

体育教师教育关系到体育师资素质的高低,体育师资素质又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和国家未来。优质的体育教师教育,是确保整体体育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关键力量。世界各国积极致力于体育教师教育的革新,以培育优质的体育师资,其原因也在于此。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新的理念引领的背景下,体育教学需要超越单方面的运动技能与知识的传授[14]。相较于学习成套的新知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政策开始注意到,只有促使教师改变既有观念,才有助于教育变革的推行,只有促使体育教师接受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然而,要通过什么方式来促使体育教师观念或行为的改变,却也是教改推动者最大的挑战。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立足于社会建构学习理论的专业发展策略,它需要相关的制度、资源及社会文化等条件来配合,而无法仅仅通过由上而下的方式快速复制。

4.1 建立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框架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框架,在世界重要组织(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各个国家的重视下,逐渐成形。然而,目前体育教师教育的核心素养导向框架仍在发展之中,离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的实务推动尚有一段距离,未来有必要集合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人员、相关领域学者专家和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务工作者的力量共同研议。教育行政机关可以考虑委托成立研究小组,建立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框架,就其目标、内容结构和相关配套等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对适宜的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举措,以供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体育师资培养和在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参考。

4.2 充实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教师的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

面对核心素养导向教育时代的来临,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不能存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既然施行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已势在必行,就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接受,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都要扣紧核心素养导向理念和核心价值。在这个层面上,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的教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理解核心素养导向教育的内涵和精神,而且能够有效转化在自己的实际课程、教学与评价之中,才能有效培育体育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潮流,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的教师应做好心理准备并积极作为,充实核心素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师的教师”。

4.3 强化体育师资培育的实习课程

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是建立在知识学习基础上,深化其能力和态度。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与技术本身,忽略了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背后的价值,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就是重新发现和注重运动技能背后的价值,更关注学生学习背后的思维、逻辑和方法[15]。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学生所修的实习课程,对于提升体育师范生的素养具有一定的效果,尤其在实操能力和人格熏陶方面,效果更加突出。为了提升体育师范生的教学实务能力,学校课程规划和教学实施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整,以帮助体育师范生从传统的体育教学转向深度教学。要与实习合作学校建立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习中真正获益。此外,提供师范生服务课程,鼓励体育师范生参与支教活动,有助于体育师范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发现和注重运动技能背后的价值,增进师范生的核心素养。

4.4 注重标准建设和操作工具的开发

任何教育政策的执行,标准建设都是一把双刃剑,统一的标准难免造成工作推进的千篇一律,但对于教育政策来说,标准建设又是一个必要的门槛,同时也是一个快速普及,扩大人们对教育政策认知的途径。建立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标准,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尚未成为普遍共识的情况下,就是很好的政策执行选项。 此外,为了让高等院校体育师范专业教育工作者、体育师范生和在职体育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有更多的认知与理解,可以制定工作手册,涵盖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学的理念介绍、实务运作和实践应用等内容,帮助体育师范生或在职体育教师了解体育核心素养,了解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学生评价,进而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之中。

猜你喜欢

导向体育教师核心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偏向”不是好导向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