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内涵、现实意义与提升路径
2020-11-24尚力沛程传银赵富学
尚力沛 ,程传银,赵富学
(1.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和更深厚的自信[1],坚持文化自信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文化自信之所以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和深厚性,是因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向心功能、规范功能和引领功能。于宏观处而论,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刻的精神追求;于微观具体处而论,坚定文化自信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对本民族文化最为基本的认同。与此同时,文化自信的提出也为教育领域中的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启示。教育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2],而学校体育文化又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文化的创造、继承、发展、输出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是一个关键主体和角色,体育教师秉持的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力以及教师自身专业水准的提升,同时关系着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这是因为无论是课堂教学实践上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还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抑或是体育教育价值的实现,都与体育教师自身的观念、道德、思维、思想、风格、知识、信念、能力、行为、习惯等密切相关,这些密切相关的要素的集合说到底就是文化问题。本文对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内涵、现实意义及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探索体育教师教学规律、创新教学理论与指导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 文化自信与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具有结构体系的综合概念,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与克拉克洪所著的《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中对1871-1951年间出现的各种文化概念的界定多达160余种[3],可见文化概念之多之繁。对于文化概念最为经典且具有共识性的定义是英国人类学家Tylor的定义:“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习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的整体”[4],照此理解,我们常说的中国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伦理道德、规则法律、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的综合。自信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确切地讲是人们能够用所掌握的有限经验从容应对陌生环境的挑战[5]。文化自信就是文化主体在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与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任,这种文化自信包括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和自傲,而是建立在明确文化发展方向、理解文化发展内涵、把控文化发展内容三种综合体之上理性做出的一种对自身文化价值肯定性的认同。
何谓体育教师文化自信,就是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与应用,是一种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投入的精力、态度与精神的集合。这样是对体育教师文化自信内涵的一种宏观把控。但由于文化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以及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更需要具体地把握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内涵。所以,在体育教师文化自信宏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作用以及价值,从以下三个层次来具体阐释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内涵。
第一,做有道德情操和道德规范的教师。“以徳为本、徳字为先”一直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习近平主席多次论述教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如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6],又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谈到一名好老师必须具备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7],对师德规范的多次强调,就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和发扬。作为体育教师坚持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弘扬师德文化,要在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遵循和践行基本的道德规范,并能够转化为专业精神、职业精神且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执着于教书育人、以德育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知识来培养具有德性、理想、信念的学生,做一名具有道德情操和道德规范的人民教师,这是任何一名人民教师进行执教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做体育课程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学校体育是育人的活动,而承接这一活动有效实现的载体就是体育课程,体育课程肩负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等诸多使命,而这种使命的实现关键在于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坚持体育课程文化的自信就是对体育课程在育人过程中价值的肯定,教师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转化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从而承担起对学生普及和实施体育课程文化的责任,做到对体育课程价值存在的肯定,且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体育课程文化。其次,继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也是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内涵,民族传统体育凝结着各民族的智慧,体育教师坚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就是要把民族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教学、比赛等诸多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将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扎根校园,让学生继承、传播与发扬,使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第三,做具有价值感和使命感的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文化对教师群体行为发挥着重要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创新作用[8],教师文化所形成的教师信念、教师职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一方面,体育教师具有价值感就会找到自身职业的存在意义,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育教师存在的意义都可以被大众认可和接受,形成对教师文化的肯定和自信。另一方面,作为有价值感的体育教师在对教师文化形成认可和践行的基础上,就会充满对教育培养人的使命感,就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精神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之中,目的就是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学生个体美好生活的人,也是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
2 体育教师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2.1 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体育教师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2018年初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9],足以说明思想政治素质对于教师的重要性。新时代坚定体育教师文化自信能够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转化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教师的思想信念和教育信念。第二,提升对教育的自信。能够坚定教师对自身从事教育工作的自信,无论是对体育教育事业的态度,还是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够对文化选择具有积极的判断力和选择力,能够坚定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转化为对工作的自信,对自身教学的自信,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三,教师能够言传身教。教师对待体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和精神一定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带领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将这种文化自信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认识和把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2 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肩负传播文化和体育课程实施的双重使命。新时代坚定体育教师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主要在于宏观上促进体育教师能够积极认同和践行文化对于教育的价值,从微观上来讲就是能够将体育课程的实施与文化传播的使命相结合,二者相互结合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具体而言,体现在体育教师对文化的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彰显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同感。文化自信是一种人的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的表现[10]。体育教师文化的认同就是在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对自我生命和生活的一种要求,首先表现在对文化的认同,进而走向文化自觉,这是教师文化自信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其次,教师的这种文化自信能够将文化有效地融入教学中,比如对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教学开发,将这些优秀文化转化为学习内容教授给学生;再就是教师对自我教育工作的高度认可感和成就感,体育教师在认同、把握和践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会形成一种高度的自我效能感,而这种效能感能够形成一种自主性的教师专业提升精神。
2.3 丰富体育教师教学生活的内涵
教学是教师整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生活的展开目的在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在教学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获得职业乐趣和自我尊严[11]。将体育教师文化自信与教师生活相联系,一方面有利于体育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识文化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对文化的认知和践行有助于体育教师理解自身存在的意义。具体到体育教师的教学生活而言,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教学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体育教师的生活目的具有自身生成性和为学生发展性两个属性,增强体育教师文化自信就是教师在对优秀文化把握和感知的基础上,将自身对文化的积极认同与理解渗透到自身的专业生活和成长中以转化为专业的教学实践样态,而教学实践样态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教师主体外,还有学生主体,这样一来体育教师就能够把自身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控间接地传递给学生,提升教师教学生活的内容和质量,丰富学生生命的成长和文化精神的塑造。其次,增强体育教师文化自信能够拓展教学生活意义的内涵。体育教学生活意义的终极追求就是实现教师个体的价值,而教师个体价值的实现一方面是体育教师之于教学的价值,另一方面是体育教师作为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的价值,需要体育教师更为能动地将文化的基因融入教学实践和自我教学研究之中,这两方面构成了体育教师教学生活的意义。
2.4 坚定体育教师对体育文化的自信
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下位概念,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培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传承和推广优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2]文件中对体育文化提出的要求是每一位体育研究者和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增强体育教师文化自信,首要和关键性的是提升体育教师对体育文化的自信,这是教师对自身专业领域的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认同,即是说作为体育教师最应该对体育文化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在专业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肩负起传播体育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体育教师对体育文化的自信表现在教师能够积极地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将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课程与教学相结合,将对体育文化的自信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3 提升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路径
3.1 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
增强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提升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内生路径,即根本上还是要将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和文化深度融合。增强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文精神。体育教师深度认知、把握和应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能够及时将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融入自身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实践中。第二,学科素养。体育教师能够将体育知识合理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能感受和领悟体育文化的内涵,能够感受和体验体育教育文化的魅力。第三,教育素养。体育教师能够通过运动项目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会团结合作、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等要素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并将这些积极品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13]。
那么,如何有效增强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加强体育教师的文化理论学习。一方面作为体育教师要知道教师对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性,继承我国传统的师德文化且能够秉持人文教育的精神去教育学生;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适时的开发和改造,将文化发展与自身的发展和自身的责任相联系。其次,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体育教师职业培训要重点关注教师的体育课程文化、运动项目文化、体育教育文化的培训,以此提升体育教师的学科素养。时代在变,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在发生变化,体育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用体育课程文化、运动项目文化与体育教育文化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用运动文化的整体观去育人,让学生在比赛、技战术对抗的情境中、在欣赏体育比赛和感受体育精神的情境中、在合作与竞争的运动情境中去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这是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内涵。最后,体育教师能够自主更新教育理念,做具有教育情怀和工匠精神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终极目的就是育人,培育时代需要的人和能够体验美好生活的人,体育教师要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行为和人格魅力,用自身的人文素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深度提升体育教师的文化自信。
3.2 引导体育教师客观对待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多元文化
体育教师坚持文化自信中最为基本和最为关键的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专业的自信,即对体育课程文化的自信,可以说体育教师坚持体育课程文化的自信是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体育教师体育课程文化的自信是对学校体育课程价值、意义的高度肯定、认同与践行,这是因为体育课程是通过文化来生成人和发展人。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客观对待课程改革中的多元文化问题,文化自信是对文化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审查能力,而非对文化抱有来者不拒和一切皆对的心态。再者,体育教师文化自信是对本国优秀文化的自信,同时也并不排斥和拒绝域外的优秀文化,对于域外文化也能够批判性地继承,汲取有利的成分为我所用,这更需要体育教师去客观对待。
首先,客观对待国外诸多体育课程与教学文化引介。国外体育课程文化丰富了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许多诸如运动教育课程模式、领会式教学模式等也被引入我国体育教学之中,但是对待外来文化不能直接套用和搬用,许多体育教师将这些模式直接应用到我国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于是否适用我国体育教学的实际、是否能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相对接、是否需要加以实证检验等问题讨论较少。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加以改造使用。其次,客观对待我国区域性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改革进程中的确需要将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结合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加以校本化,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能力的局限性出现了校本课程泛化的现象,一项优秀的校本课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修正,而有的学校一年中就出现了多种校本课程,满目琳琅的校本课程致使课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最后,客观对待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多元教学方式。现实中许多教师过度偏向于慕课的使用,课堂上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的确提升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过度的使用或者不分教学实际和需要地使用这些手段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上述这些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多元文化问题需要体育教师注意,只有合理科学和正确对待这些文化问题,才能够确保体育教师真正的文化自信。
3.3 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内容
学校体育文化是包括校园空间中的体育思想、体育行为、体育道德、体育赛事、体育习惯等在内的一切体育文化形态,提升体育教师的文化自信,必须建设和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内容。只有学校体育文化得到丰富和创设,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自觉,将自身的专业行为和专业精神融入学校体育发展之中。
首先,建立常规的校内运动项目联赛,形成校园比赛的文化。在校园内开展班级之间的诸如篮球、排球体育联赛,联赛的形成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能够促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流,同时,让学生来扮演联赛中的各种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建立体育教师教学研修共同体,形成教学研修的文化。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的教学研修共同体是提升学校体育文化内涵的关键,一方面教学研修共同体能够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体育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和研究;另一方面建立教学研修共同体能够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深度和加深体育教师对自身专业的认识,提高教师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把控力,从而坚定对体育课程更为持续和坚定的专业自信。再次,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健康、有活力的体育教师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体育参与,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专业精神的发挥和师德情操的彰显更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能力,师生在互动中形成良好关系不仅能够让教师积极地关怀学生的学习,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和赞扬也更能激发体育教师存在的价值感和使命感,以此形成的学校体育文化也进一步提升了体育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肯定。最后,通过举办以“我与体育”为主题的征文与以体育为主题的展览,拓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体育教师可以借助作文的形式让学生记录参与体育运动给自己带来的身心变化,体育教师也可以通过举办体育邮票展等形式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以此来共同营造出丰富的学校体育文化,为体育教师的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康发展最为根本的要素就是文化。体育教师肩负着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体育教师文化自信也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诚然,我们分析了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内涵,明确了体育教师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但是,体育教师文化自信并非真空式的存在,它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中,也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在发展中针对性地解决,未来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体育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面貌和新的发展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