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24陈慧业王波康凤凡浙江师范大学
陈慧业 王波 康凤凡 浙江师范大学
一、研究目的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不光开始了经济一体化,教育也随其抓住着光点,探索教育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教育的主心骨——体育,也早已开始摸索,从1992年起,就有学者深入探析过我国学校体育一体化的发展,但近三十年的研究情况却是平静如水,毫无波澜。首先,以学校体育一体化为主题,在知网中共搜索出247篇相关文献,深入整理后发现,总共分为三部分,即:一、学校体育与家庭或社区体育又或是三者之间的一体化发展路径探讨。二、便是学校体育依据城市与农村差别而进行的一体化发展。三、即是学校体育课程形式的一体化发展,探求学校体育内部的一体化发展概况和思考。对于学校体育一体化最早的研究时间是1992年,吴福寅学者所写的学校体育发展一体化问题的探讨,但主要侧重点是学校体育内部管理或课程等方面的一体化,而不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层次方面[1]。而以学校体育区域发展为主题,仅检索出39篇相关文献,虽然篇幅极少,但也发现研究视角与领域众多,不过这也说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问题的解决,即学校体育自身需要的区域一体化发展都没有解决好,如何进行其他方面的互动与联结发展。对此,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归纳演绎法,希望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中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实现区域互动,不断的推进区域学校体育的协调一体化,使学校体育的发展不断走向深层次,高水平,统筹一体的序列发展中,以实现我国区域体育教学质量,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为着力点,进行发展路径的探析,努力实现体育强国的新篇章!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上网搜索部分地区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的资料与政策文件,对其进行整理与分类。
(二)归纳分析法
将收集来的文献资料,通过归纳法从收集到的既有资料,加以抽丝剥茧地分析,最后得出本文所需要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三)逻辑分析法
将以上收集到的调查资料运用归纳、判断、综合、类比、研究、推理。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已有的数据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精确的研究,论证有关的结论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
在新时代发展的如今,我国学校体育区域发展,提出的时间较早,但其发展现状,却辜负了“时间的期望”,近三十年的时间,对其研究次数极少,开展的实践探索情况也并不良好,而对于其发展存在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理论的提出与实践的现状两大部分展开,深入探析对于中国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在现今的脉络和走向。
1.理论的提出
对于中国学校体育区域内一体化发展的提出,最早是基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如火如荼,区域一体化慢慢的进入到教育领域,学校体育的区域一体化研究便接踵而至。从1992年起,关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理论研究开始萌芽,但研究文献的数量稀疏,并且研究层次与侧重点并不统一,作为最早的一篇较为清晰和完整的文献,吴福寅的学校体育发展一体化问题的探讨中,从学校体育的功能、结构、目标、课程、管理、观念一体化六个维度进行分析[1]。范围比较全面,其内容也充满理论性,其提出的理论设想,为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可行性不明,操作性模糊,实践意义不够。在黄爱峰的中国学校体育区域互动发展研究中,从更深的角度,解析了中国学校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文化创新、“非均衡发展”、和谐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并从地域(地区)、体育专业资源,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联系等现状提出问题与策略[2]。这是一篇较为完整的,关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的文献研究,但提出时间太早了,其中的方法与策略不适合现在的发展。而黄素珍的试论协同理论在区域学校体育发展中的运用,从纯理论层面,新颖的角度,对区域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使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框架更具体[3]。对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具有突破性的理论填充。
2.实践现状
依同质区域划分法,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从这一划分法中来看,东部地区发展肯定优于中部,优于西部,这也是我国经济与教育区域发展的现状。一、北京早在2004年,基于申奥成功后,便开始有学者探析北京奥运会对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但其具体操作中,却有些偏离主题,转移到借此达成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一体化发展中[4]。二、苏州工业园在2010年后,也陆续开始了区域学校体育发展的实践探索,其注意力放在特色体育,开发校本课程,园区内的学校不必统一规划体育课程内容,但特别强调加强特色体育交流,组织多种交流会与研讨会活动[5]。三、2015年的3月25日,杭州市拱墅区加入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成为浙江省首个区域实行此等举措的试验区,其内容包括推行新兴体育项目,全员运动会,快乐体育园建设,搭建各层级现场展示研讨会,其主要是通过建立统一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统一的体育发展模式,并使全区学校体育统筹一体化发展与进步[6]。
对于中部地区,重庆市九坡区以教研为核心,开展了区域学校体育发展的实践探索,从交流培训、科研发展,夯实管理、教研跟进,四个方面推进区域学校体育一体化的发展[7]。安徽濉溪县,依据区域联片,使乡镇学校体育能够协调发展,紧跟脚步,通过引进专家,大办竞赛来激活乡镇学校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的体育活力[8]。
而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由于本身经济与教育远远落后,所以学校体育区域化的发展,几乎“无人问津”,但早在1999年,就有人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发展,提出了跨越式的设想,独特性的以法律为准绳,从严格态度上为西北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开垦荒地,并利用其地域特色与优势,发展特色体育,协调西北地区体育差异化,借助宏观调控,强有力的推进西北地区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9]。
(二)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谈论,可以一目了然,现阶段,中国的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概况不尽如人意,甚至好似处于萌芽阶段,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经济、教育一体化不断发展,对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虽然不能急功求进,但也应该找到问题的关键,从问题出发,寻出适合中国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的好配方。
1.理论研究空隙化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要理论研究,分析问题,才能正确的铺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道路。但从文献研究中发现,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理论研究发表次数少,少则不全,少则不细,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应该需要众多的研究数据和理论分析,但对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的文献研究,只有少数人进行了深入或浅或深的研究分析,不足以推动其发展的脚步。二、研究视角不足,通过整理中国知网上,关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最主要的研究视角是,学校体育与社区、家庭体育的一体化发展,内容中只有短短数语讨论到学校体育自身的区域发展问题,其二是论述城乡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分析,但较为狭隘,对区域的理解较为片面。三、研究质料较低,对于整理出来的关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近三十年的研究中,发现存在“炒冷饭”和翻旧账的问题,只有几篇理论研究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借鉴思考。对于实践中所进行的交流与研讨,也是缺乏效果与质量,不能起到促进区域学校体育一体化实践发展的作用。
2.发展路径空白化
其一,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区域一词的关注不够,总是寄望于使区域学校体育课程同步化,一致化,便得到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完美成果。其二,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措施,存在软弱无力,带有理想化,对于区域之间的学校体育发展,如果只靠口号与宣传,试问谁能认同,谁能认真执行。对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强力措施,只有先推着跑,不然只会走路。其三,对于学校体育的结构理解不够全面和完善,区域一体化更是一个结构问题,具有多层次的视角,但目前的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忽视外部结构,与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联系不足。其四,缺乏完整可行的评价体系,对于一些以及开展了学校体育区域化发展路径探索的地区,从措施来看,只有短暂抑或是断层的有效性,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时间久了,就会重新“各自为政”,不能有序保证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3.区域之间差异化
1)即使是东部发达地区,也仅有少数区域认识到学校体育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其理论与实践较为肥沃,但是也并没有延续下去。从1992年就有学者开始关注这类问题,东北率先提出想法,北京接着点燃星火,但也是零星小火,断断续续。更别提中西部地区,仅有少数区域,才在近几年开展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2)对于中国,乡村多于城市,城市区域内的学校体育一体化就举步维艰,乡村地区,更“颗粒无收”,并且随着城乡之间差异化不断增大,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导致城市与乡村之间几乎产生了无法逾越的鸿沟,乡村之间的学校体育若不与城市学校体育协同发展,那也毫无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
(一)政府牵头,发挥宏观调控
对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成立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建设部门。区域政府应依据该区域经济与教育环境制定相应的政策与规定,如颁布红头文件,各区域政府将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纳入战略发展行列,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依据政策的制定,严格督导本区域内各学校体育相关负责人对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或文件的解读与贯彻,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目标推进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在初级阶段,政府及行政部门应担当责任,起到引领作用,制定建设纲领,帮助本区域的学校体育建立相关体系与机制。但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起到监督作用,不能对其操作细节进行强制规划。
(二)完善奖励机制,实施轮流管理
对于学校体育区域发展的管理,应由区域内各学校体育负责人轮流管理,采取三年轮值,在总的纲领和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对本区域内的学校体育具体的发展路径,制定完善的措施。对于参与本区域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的相关体育教师,或提出具体可行的操作路径的人员,给予奖励,提高薪资待遇,增加课时补贴。并对于各学校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增加财政补贴。并通过举办相应的展示会,特色课程选评等活动,从而激发各学校参与学校体育区域发展路径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评价体系,保证区域一体化的稳步发展
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系统,因此对于其发展久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区域学校体育的课程、管理、目标、社会效应、体育教学质量等的评价体系。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虽然并不是要求区域内,乃 至全国的学校体育都依据一个模子进行教学或改革,但是区域内的学校体育目标应该保持一致。并通过建立的统一的管理系统,和评价机制,在统一的管理基础下,协同发展,共同前进。而完善的评价体系是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区域发展的协同性与准确性,对于区域内中小学体质健康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统一的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成长趋势分析,以大数据为准,准确的发现问题,促进区域内学生体质和体育课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四)依据学校体育的构造,推进一体化
学校体育是多方面、多层次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或概念,要想使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得到实现,就需要从其类别构造和层次构造着手,类别构造即为普通学校体育和特殊学校体育,层次构造即为初等、中等、高等学校体育,只有从这两个构造深入,对于普通学校体育与特殊学校体育,要有所区别对待和关注的侧重点,由普通学校体育帮助特殊学校体育的协同发展,而高等学校体育也应相互渗透,保证其阶段性的体育教学发展,可为中小学分配高校优质教师进行指导教学,使得区域内学校体育从多层次得到共同发展,并同社会与经济产生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一体化。
(五)加强交流与学习,增强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观念
首先,开展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教研活动,邀请学校体育领域内的专家和教授开展论坛或科学报告会,为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征文。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或特色运动交流会,让学生自身参与到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设过程中,使学生和教师不断地接受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观念的灌输,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对于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如果没有让人们从内心,从思想上接受它,那么这些举措将毫无意义,只会是形式主义。所以通过各种交流合作以及活动的举办,不断的加强交流与学习,增强对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观念,才能保证其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