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乐宫道家养生功传承和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24孙会文

武术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永乐宫吕洞宾本源

孙会文

运城学院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1 前言

道家养生功是中华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也改变着民众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道家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原有的文化传承也发生变化,曾经繁荣的吕祖养生文化也开始衰落。永乐宫道家养生功是以吕洞宾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包括佛、道、释思想精华的一项地方民间文化,除了具有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也是对吕祖文化崇拜的一种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吕洞宾的修炼养生理论对于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论体系建设和养生观念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

2 永乐宫道家养生功法概述

2.1 永乐宫道家养生功法源流

永乐宫养生文化受吕祖文化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据永乐宫吕祖养生功法传承人侯怀玉介绍,其师承于北京的韩秋生大师,而韩秋生又师承于一位道号为北辰子的道士,北辰子其真名已不可考。其功法内容皆出自古籍《灵宝毕法》,今谓《人体生命再生工程》,在其传承中讲到该法为八仙之一钟离权传授于吕洞宾,并谓之曰:“大道圣言,不敢私于一己,用传洞宾足下,道成勿密,当贻后来之士”《灵宝毕法》后来由吕洞宾在九峰山修炼十九载得道成仙后开始流传开来,这也是当地流传的关于吕祖养生功的传承来源最主要的说法。吕祖养生功除了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吕洞宾所著《太乙金华宗旨》等古籍还曾被翻译成译本被传入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在1990年,韩秋生曾在永乐宫开设养生文化培训中心,进行吕祖养生功法的传授。当时芮城县共有16个乡镇2万余名群众参与,骨干力量近百人。现在的吕祖养生功法传承人侯怀玉就是在那时开始系统的学习吕祖养生功法,其在传承中特别注重“性靠自悟,命靠师传”这句口诀,这也是吕祖养生功法在传承中非常重视师徒关系的原因。侯怀玉目前为该功法的唯一传人,其毕生致力于吕祖养生功法的修炼和有关吕祖文化的研究,现有著作《吕祖养生集》《吕祖洞宾传》等著作二十一篇,对于永乐宫吕洞宾养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在上世纪末受当时法轮功等歪风邪气的影响,使得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时间止步不前。直到2008年,侯怀玉老师又在芮城县10多个乡镇举办了10多次的功理功法培训班,并发放了他创作的功法理论书2000余册。重新焕发了吕祖养生功法的生命活力。

2.2 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内容

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是对吕洞宾养生理论的传承和发展的总结,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养生功法和理论的总结。吕洞宾养生法现有功法五门信步吹吸法,也称吸吸呼法,十式信步法,踏步法,缓步法,急步法,速行法,“三八”拍穴法等近十种功法。这些功法将吕洞宾的金丹理论,性命双修思想等道家思想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功法内容主要可分为气功和步法两部分,结合经络穴道,通过呼吸和步法的配合来进行锻炼以此而达到滋补先天精气的目的。因此,永乐宫养生文化实质上就是以吕洞宾为代表的道家养生文化,吕洞宾深刻研究性命之学,《吕祖养生集》是吕祖传于天下的中华养生学说,也是其最富有道义的典型代表作,内容涵括了道家始祖老子《道德经》中对于道的解释和黄帝的中医理论,经过后世的不断传承和完善而形成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永乐宫养生文化,所以后人称他为中医学家,养生学家,赞颂其为中华养生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2.3 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特点

2.3.1 性命双修的养生论

性命双修理论是由吕洞宾首先提出和传播的,其要义在于既要修治心理又要修治生理,这是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中一直传承到今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称得上是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的根基,吕祖曾说过:“修性先修命,方入修行径,修命不修性,修性第一病。”这对后世道家养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修性就是修人的心理这个性。在道家理论中认为,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精为万物之本,精为身之本,宇宙中到处充满着称为精微物质的微小颗粒,就是由它构成世界的万物,包括人体。所谓精微物质的精,是指这一物质所含有的能量,我国传统称精为真炁,炁就是能量,属性为阳。所谓精微物质的微,是指这一物质的形体极小,我国的传统称形体为形,属性为阴。这一精微物质,在正常状态下,所含能量是与其形体相当,即所谓的阴阳平衡,或称为阴含阳的无极状态。这也是修命的主要内容。

2.3.2 独特的养生价值

吕祖养生功法的直接目的是通过后天的坚持不懈的修炼来填补对先天本源的消耗。在吕祖养生功中将人的生命过程概括为通过对先天本源精气的不断损耗,当本源精气消耗殆尽的时候,人也就到了衰老死亡的时刻。同时,受伤、生病等情况也会引起先天本源精气的消耗。同时在其功法理论中,先天本源精气也可通过后天的修炼来获得,这里就涉及到了吕祖养生功中的“精炁神”理论,这里的“炁”与寻常的“气”并不相同,“炁”说明人体生命活力,而后天气说明人体机动能力。古人称精为万物之本,精为身之本,说精是构成万物包括人体在内的原材料。太阳是万物之母,其发射出的能量中包括了本源精气,称为阳炁,可以通过吸收阳炁的方法来代替自身本源精气的消耗,当吸收的阳炁达到一定量时,甚至能够弥补自身已经消耗掉的本源精气。通过练习吕祖养生功法来达到后天返先天的效果,就能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3 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传承的现代意义

3.1 健身意义

以吕洞宾养生功法为代表的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在前些年曾备受人们追捧,其功法在调整呼吸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步法,具有提高人体机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功法具有动作简单,姿势舒展并且健身效果显著的特点,所以在芮城当地老年人中流传较为广泛,但是在习练者中缺乏年轻人的参与,这与年轻人所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自身对传统养生文化的漠视有很大关系。吕洞宾养生法是千百年来由先人不断传承和发展下来的,是先人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养生体系,对于进行人体保养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其健身意义尤为显著。

3.2 文化传播意义

永乐宫驰名中外,永乐宫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永乐宫的前身为吕祖祠,是永乐镇及周边百姓为了纪念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立的。后至元朝时全真派掌门丘处机奉皇帝谕旨对吕公祠进行扩建,经过元代的扩建及历朝历代的保护与修缮,形成了其气势宏伟的建筑和美妙绝伦的壁画艺术。除此之外,永乐宫道家文化在传承吕祖思想的同时,也传承了吕祖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深厚造诣,这也形成了永乐宫所独有的养生文化,这也是对传承和弘扬吕祖文化做出的重要的贡献。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本来居于文化主体地位的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其知名度却不如永乐宫建筑艺术和壁画艺术。因此,传承发展好永乐宫道家养生功法才能使文化传播的价值显得更加突出。

4 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传承的困境

4.1 与全民健身体系结合不够紧密

全民健身计划的面对群体是全国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广适宜的体育运动来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改善全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因此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对人民群众的适宜程度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但是就目前来看,在人民群众中最受欢迎的运动还是以广场舞和太极拳为主,由于这两项运动项目都具有简单易学,对活动场地要求比较低的特点,所以开展的比较好。而永乐宫道家养生功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其在传播的广泛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不足,因此,也就无法与全民健身体系形成紧密的联系。

4.2 传承人比较匮乏

养生文化的传承发展重点在于传承人的接续推广,在于社会各界有志人士的宣传参与。如今,政府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力的支持和鼓励,为养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对于养生文化来说,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人”,传承人的缺失使得养生文化的传播变得举步维艰,所以培养传承人这个问题刻不容缓。除传承人以外,民众对于养生文化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如何提高人民群众对养生功法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让优秀养生文化重新回到民众的视野当中这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系统的培养传承人,提高民众对养生功法的认知和认可感,建立完整的传承脉络,才能促使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3 民间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芮城道教协会作为目前永乐宫道教文化的直接管理组织,对于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该协会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发展永乐宫道教养生文化的重任扛在肩上,这里边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除道教协会外,芮城县还有吕洞宾养生学研究会、芮城县道教文化研究会,这些民间组织也在对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进行研究,但这对于永乐宫道教文化的传播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这些原因就导致本就发展缓慢的永乐宫道家养生功法更加的捉襟见肘,所以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还是缺乏一个直接而有力的管理机构,这些问题都使得养生功法传承发展缓慢。

5 永乐宫道家养生功法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5.1 确认文化内容和选择传承人

当前永乐宫养生功法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承人才的匮乏,永乐宫养生文化的传承现在所知的也仅有侯怀玉老先生一人还在进行吕祖养生文化相关方面的研究,其还是在退休后偶遇北京韩秋生大师来永乐宫祭拜吕祖才开始对吕祖养生文化进行研究以及习练相关的养生功法。所以对于传承和发展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需要进行深刻的挖掘和整理,这样才能够充实养生文化的内容,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养生文化体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传承人,邀请民间人士共同参与养生文化的研究,在实践中发展和传播永乐宫道教养生文化。

5.2 完善政策法规进行支持和引导

法律法规作为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明晰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在文化发展事业中的性质,才能为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事业以后的发展保驾护航。法律法规的制定主要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养生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长远的规划,使其能够健康的发展,不至于偏离轨迹。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受到足够的重视。

5.3 运用互联网渠道提高知名度

目前社会大众对于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还存在一定的认识不全,因此就需要政府对于永乐宫道家养生文化的正面影响给予直接的肯定,这种肯定最终一定要落实在政策上,这样才能改变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一些偏见,从而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可通过互联网这一新时代的产物来扩大道教养生文化的受众面。宣传正向健身文化,改变民众对于道教养生功法的认识,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更多的养生选择和健身方法。

猜你喜欢

永乐宫吕洞宾本源
运城学院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签约并挂牌
中国大型永乐宫壁画要被AI修复?
El maíz y el estigma del maíz
一部感天动地的新中国文物搬迁保护故事——评舞台剧《永乐宫纪事》
福兮?祸兮? 永乐宫九年搬“家”路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