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

2020-11-24梅娇娇

武术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武术教学内容

梅娇娇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吉林 长春 130022

1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特征

多元智能理论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 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将人类智能比作光谱,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主要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认知自然智能。强调人类的认知是多元化的,而且这些智能之间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其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但又互相独立。[1]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个体在某一方面都同时具有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和相对较为优势的方面,他们在充分显示自己优势方面的同时来提高自己比较薄弱的方面,进而使自己薄弱的方面有所提升,所以多元智能理论不仅适用于一般的课程教学,也同样是可以适用于高校中华武术教学,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样在武术课程的教学中也应该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情况,对于动作掌握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应该设计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注重所学知识技能的实用性,为学生适应社会打好基础,为社会提供多元化人才。

2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武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且实用性较差

中华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教育部门要求的教学大纲内容和标准进行授课,教学内容计划大同小异。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知识,主要是讲解中华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武术的分类及武术所分流派等,主要都是在课堂开始时候进行简单的讲解,讲解内容几乎都是以点带面,内容比较肤浅。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仅靠这些简单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有完整深入的理解。另一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这也是中华武术课程的主要部分。武术教学内容包括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套路,器械类等。目前的武术课程大纲内容都是在众多的武术项目中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合当下大学生学习需求的一些项目,其主要的内容为简单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初级的长拳套路等,有的高校有开设基础的剑术,而对学生感兴趣的散打、对练和器械类等武术内容涉及较少。而且拳术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固定的套路模式,内容陈旧,相对难度比较大,训练又过于辛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渐渐因为学习辛苦而缺乏兴趣。[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注重动作,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认识等多元能力。而且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是不注重武术的实用性,只注重动作是否标准,而不注重动作的出处、来源、含义及实际中应该怎么应用。学生学习套路大多都是对老师动作的模仿,对武术套路动作的不知如何应用,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突发状况,也不能学以致用。[3]

2.2 武术教学方法缺乏信息技术手段

武术的教学方法即为高校武术课程中武术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现今的武术教学方法多数采用的是分解教学、示范动作,学生重复练习的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更多的关注武术动作的准确性。而学生在这种“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由于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讲解武术的知识内涵,学生因为没有消化武术动作而无心学习武术文化背景知识,让武术缺乏灵魂。现今社会是信息技术时代,很多发达国家很早就已经引进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我国的很多学科的教学也已经引入新技术、新媒体的科学教育方法。而高校武术课程并未引入信息技术手段。[3]技术教学也受限于中华武术自身的特点而很难适应信息技术手段。

2.3 教学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

武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是指在学期末学校制定的通过可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预期结果进行的终结性的评价。现今高校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通过学期末的理论知识测试和学生对武术技术动作掌握程度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水平,高校的武术课程也是如此。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成绩表现。仅仅通过期末一次固定的技术展示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这种评价方式不够客观,也不具有科学性。同时,每个学生因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也不同,这种统一的评价方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2.4 武术教学设施有待完善

由于高校所开设的武术项目内容较少,学生也没有权利选择内容,武术教学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学校对武术教学设施投入也较少,导致武术教学不能够正常的实施。武术训练室都是和其他的运动类项目的训练室共用,基本在开设武术课程时才能使用训练场地和武术器材,所以给学生的学习和训练造成很大的障碍,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动作掌握不好的学生,想通过业余时间加以练习,但是由于没有开放的可以使用的武术训练场地,学生因而会放弃课后的巩固练习。课堂上又会更新新的内容,日积月累,学生会因此产生厌学心理。另一方面,在武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教师不能达到武术专项技能考核标准,还有部分教师本身对武术动作是半路出身,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标准,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想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时,由于老师的专业技能受限,不能更深入的讲解,学生因此可能会产生自满心理或者放弃继续探究学习的心理。[4]因此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也是保障武术课程良好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武术改革策略

3.1 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丰富教学内容,强调武术实用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完整、最具有影响力和包容性的文化。武术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来保存文化和传承文化,但是由于文化区域的不同,其在文化形式和类别上的表现就存在差异,因此在各个区域内形成了不同的武术流派,因当地的人文思想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其多少会带有很大的地方特色。针对高校武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我们不应该一概而论,应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又适合高校学生的教学内容。这不但使中华武术文化地方流派得以保存和延续,同时又使中华武术文化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中华武术文化中长拳套路和二十四式太极拳等内容可以作为学生武术课程的基础,然后增加一些地方特色的拳种套路,并注重当地武术文化历史及技能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浓厚的地方武术文化和动作技能相结合,使武术更加具有精、气、神,有灵魂。这对传承中华武术文化更具有建设性意义。练习武术不但可以增加身体血液循环,强健身体,增强免疫力,还可以塑造形体,同时在遇到意外时不但可以保护自己,甚至可以保护他人。所以在高校的中华武术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武术的实际应用。动作的来源技巧,不仅要重视动作技术要领,同时要掌握理论知识,使其融会贯通,用理论来丰富武术技术动作,用技术动作表达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华武术的内涵。而不是将武术练成“舞”术,失去了武术的真正灵魂。

3.2 多元智能理论下引入高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展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已经不是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的主流。很多发达国家很早就已经把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流。我国也在很多教学中将新技术和新媒体等运用到教学中。因此在武术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潮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视频、动画等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了解武术。例如通过录像记录学生武术练习的过程,之后让学生通过观看正确视频与自己动作进行对比来纠正动作技巧中的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播放关于中华武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发展及各种流派的演变过程等。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家喻户晓的武侠音乐用于武术教学,让音乐与武术相融合,学生学习武术会更具有代入感。在中华武术教学过程中,对动作技巧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其对自己的努力具有成就感。对肢体协调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予鼓励,同时耐心指导学生,不要让其因此而产生自卑感,从而厌弃学习。由于武术主要是动作技术性教学为主,现今很多多媒体教学设备不适合武术的动作教学,很难应用到武术的教学中,所以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探寻合适的高科技信息设备以适合武术教学,让武术教学更加现代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扩展评价内容,促使其更加科学化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整体和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单纯通过学期末的一次性考试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和动作掌握程度,很不具有科学性。有的学生逻辑思维比较缜密,对动作套路的顺序接受比较快,但肢体的协调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导致动作极不协调标准。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努力程度,对学生平时成绩做考核,并结合期末测试成绩共同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以往的学期末都是教师对学生的武术套路熟练程度和动作标准程度进行一次性考核,仅仅教师单方面的考核学生武术套路技术动作成绩太过于片面,如遇到学生身体不适或者其他突发情况而影响学生的课程成绩考核,固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让学生也参与到成绩考核中。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形成师生共同参与考评的多元化方式。[5]在平时的武术课堂上,对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和努力程度以及进步情况分阶段的进行三方面的考核,即教师打分评价,学生自我打分评价,同学相互之间打分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努力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在学期末实行三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做成绩考核,最终结合平时成绩,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和期末综合考核成绩三方面来完成学生武术课程成绩考核。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课堂和教学过程中实施,不会占用过多时间,同时这种平时考核的方式也在不断的鼓励学生不可对学习放松。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使武术课程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

3.4 及时更新完善武术教学设施

完善的教学设施是保证良好的教育基础,所以高校要不断地更新并完善教学设施,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方面,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动作的标准有全方位的理解,参照自己的训练情况领会动作要领,同时配备合适的音乐设备,营造课堂训练气氛,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提供合适的训练场地,在课余时间,让学生练训练场地,以供学生复习与熟练武术套路。根据新增的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所需要的器材,不要因为缺乏教学设备而耽误学生学习的热情。对陈旧的教学设施和已经有损坏的教学器械及时检修更新,以防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在教师培养方面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外,应加强教师的武术知识技能,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标准,以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武术教学内容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武术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