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0-11-23祝欣月孙燕
祝欣月 孙燕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正面临学前儿童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家庭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不当、外界环境支持力度不够等诸多现实困境。为了突破这些困境,需要家庭、幼儿园、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力:加强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家长树立正确育儿理念,增强教育能力;政府统筹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0-0004-03
The Dilemma and Practical Path of Pre-school Children's Family Education in theContext of New Media
(Suzhou Gaobo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China) ZHU Xinyue
(School of Pharmac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China) SUN Yan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family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ina is facing many practical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lack of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reschool children, improper parents'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 andparenting style, and insufficient extemal environment support.To break through these difficulties. we need the joint efforts offamilies. kindergartens, governments and social forces.Specifically, efforts can be mad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trengthen-ing preschool children'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their self-management ability;Parents should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cept of parenting and enhance their educational ability;The government has coordinated all efforts to create a favorablesocial environment.
【Keywords】New media; Pre-school children; The family education
一、新媒體环境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众传媒迅猛发展,媒介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俨然进入“泛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书籍、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各类新式媒体不断涌现。所谓新媒体,是基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依托无线通信网、卫星等现代传播渠道,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新型科技终端实现沟通和娱乐,从而形成一种万物皆媒的环境。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发布的《2017年世界儿童状况:数字时代的儿童》指出,全球互联网用户中三分之一是儿童,且全世界每天有超过17.5万名儿童第一次上网,而平均每半秒钟就会新增一名儿童网民。学前儿童网民是这些儿童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媒体正凭借着其自由、开放、共享的特性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群体,特别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学前儿童。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这直接导致儿童文化的变革,甚至出现“童年的消逝”这种现象。抵制“童年的消逝”,家长负有重要责任,家庭教育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通过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能够更好地开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实困境
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很多问题。
(一)学前儿童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学前儿童指的是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学前阶段是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在这一阶段获得初步发展,但其尚不具备一定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新奇的新媒体,他们缺乏自律性,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容易迷恋电子设备。尽管新媒体拓宽了学前儿童的眼界,但同时也扩大了负面内容的传播范围,将一些不健康、不适宜的内容暴露在儿童面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此外,很多学前儿童患有“网络成瘾症”,长时间沉迷网络,使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仅会难以入睡,还会导致视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二)家长家庭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中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部分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不正确。
第一,部分家长错误地将新媒体作为孩子的“电子保姆”。很多父母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当作孩子的“电子保姆”“孩子的玩伴”当自己忙于工作或沉迷网络时,为防止孩子“纠缠”或哭闹,会选择用手机或平板“打发”孩子。这种“电子保姆”的做法,极易使孩子对新媒体上瘾,进而导致其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思考能力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且为以后的许多网络安全问题埋下隐患。第二,家长面对“新媒体”的教养方式不当。家长教养方式是指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父母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相对稳定、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传达给子女的态度以及由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美国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将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放纵型、专断型、权威型和忽视型四种。放纵型的家长面对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场景常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在我国“祖孙亲近”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祖辈更易对儿童百依百顺,支持儿童无限度地使用电子产品,甚至认为通过各类新式媒体儿童可以变“聪明”。专断型的家长面对孩子违反“约定”玩游戏或者超过规定时间时,会表示愤怒,不愿听取儿童的解释,甚至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忽视型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对于孩子的任何行为反应都缺乏关心和基本的关注。
(三)外界环境支持力度不够
第一,家庭教育立法的落实及相关法律的完善任重道远。2018年两会上,全国妇联提出,有必要制定专门规范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法。2020年两会上,人大代表带来了关于制订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议案,希望能够通过立法将家庭教育纳入法治轨道。甚至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可见,近些年家庭教育立法工作一直被提及,但真正落实,仍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此外,从国家层面看,新媒体环境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支持的权威网站和项目等比较缺乏。且部分权威网站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不够全面,部分家长难以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二,家园合作深度不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只有家园深度合作,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更好地成长。然而目前不管是家长方面还是园所方面,似乎都未充分意识到家园深度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被送到幼儿园,培养其成才的责任也就转移到幼儿园。面对幼儿园举办的旨在促进家园沟通与合作的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往往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支持途径较少,主要是电话、QQ群、微信群等,未搭建完善的家园合作平台。很多幼儿园会通过QQ群、微信群与家长保持联系,但内容多是发布通知、任务,或分享幼儿在园的动态,家园互动的深度不够。
三、新媒体环境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解困策略
(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媒介素养指的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知、参与、使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则是以培养和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
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长、教师的支持。家长作为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实践主体,要端正态度,客观对待新媒体,在适当满足学前儿童媒介需求的前提下,指导其新媒体的使用,努力降低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幼儿教师作为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指导者,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对媒介知识的批判和辨别能力。教师要学会辨别、筛选和使用学前儿童教育相关的各种媒介信息,不要让幼儿模仿新媒体平台不雅姿势“摆拍”各种照片或模仿各种低俗片段。第二,要积极探索,提升媒介素养教育能力。教师可将媒介素养教育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或者游戏活动中,使学前儿童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了解新媒体知识,养成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
(二)树立正确育儿理念,增强教育能力
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对于新媒体,家长往往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教育理念不当。如当“儿童”与“媒介”同时出现时,部分家长惊慌失措,存在“谈虎色变”心理。出于对儿童的本能保护,他们想方设法地将新媒体从儿童的生活中隔离出去,不允许儿童看电视、用手机和电脑。一些家长即使允许儿童接触媒介,但只让儿童使用学习类软件,拒绝娱乐类软件。久而久之,儿童对新媒体失去兴趣。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其次,家长应主动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家庭教育方法正确与否,是决定家庭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儿童沉迷于新媒体时,家长可适当采用“自然后果法”。即对于孩子沉迷新媒体的错误行为,父母不要给予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承受自己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如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小任务或者第二天上课时困倦,难以集中注意力而被教师批评,进而使其体验内心的不快与痛苦,从而迫使其改成错误,不再沉迷新媒体。再次,父母应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父母要想发挥自身榜样的示范作用,就应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试想如果父母整日沉迷于网络,如何要求孩子合理运用新媒体?父母要重视自身表现对孩子的影响,处处为孩子做好表率,从培养孩子良好的媒介习惯入手,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统筹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影响学前儿童成长的环境有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首先,政府应创建良好的媒介社会环境,助推家庭教育。第一,政府部门应努力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制定统筹全局的家庭教育法,保障和促进家庭教育的实施。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并积极争取相关经费,为家庭教育提供经济保障。第三,政府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家庭教育助力。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努力促成社区家庭教育基地的建立,并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定期到基地开展主题讲座,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为民间家庭教育团体和组织的发展提供便利,引导其更好地为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服务。除此之外,各媒体制作人应努力呈现正面的媒介产品,尽可能减少新媒体对学前儿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幼儿园应切实落实家园合作,发挥引领作用。第一,幼儿园应探索家园共育新模式,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如开通可互动的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家庭教育相關资料,同时,倾听家长的心声,了解家长的困惑,进而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帮助。第二,幼儿园应将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融人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之中,充分挖掘各领域固有的媒介素养教育因素。第三,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第四,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开展家园合作活动。园所可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开展相关主题讲座,或提供咨询服务,也可通过家长会、经验交流会、家访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家长们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举办的相关活动中,提升媒介素养教育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在学前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面临重重困难。为了有效规避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需要家庭、幼儿园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为学前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促进其健康发展。
注:本文为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校级科研课题“问题式学习背景下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项目编号:GIST2019-0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超.新媒体环境下青春期学生家庭教育研究——基于五个家庭的案例研究[D].吉林大学,2018.
作者简介:祝欣月(1991.8-),女,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孙燕(1990.12-),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