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20-1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内科优质护理人员

(辽宁省阜新市精神病防治院,辽宁 阜新 123003)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在入院治疗过程中,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内科患者人数较多,疾病复杂多样,有报道[1]显示,我国内科接诊患者数量每年均呈增长趋势,所以内科护理中,护理工作强度也逐渐增大,同时要求护理质量也需不断提高。以往内科护理措施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患者的需求,因此,在内科护理管理中,需要对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进行探索与应用[2]。本次对94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观察优质护理实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4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内科病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24∶23,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为(53.16±2.72)岁;病程3~7 d,平均病程为(4.34±0.83)d;观察组中,男∶女=25∶22,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为(53.11±2.79)岁;病程3~7 d,平均病程为(4.46±0.76)d。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诊断为内科相关疾病,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精神及意识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免疫性及重要脏器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病区环境等;在用药期间对患者用药方法及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进行指导与宣教;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自我护理方法进行指导等。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包括:①心理护理:内科属于临床重要科室,患者数量众多,通常病情比较复杂,受疾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患者治疗配合度及依从性,最终影响治疗效果[3]。护理中,护理人员需根据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沟通措施,与患者加强交流,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心理状态进行了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应对;对不良心理状态明显者,则需通过与患者聊天的形式,了解患者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干预,使患者心理压力减轻,使患者在面对医护工作时,能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医护工作配合度。②健康教育:由于多数内科疾病患者对自身疾病不了解,短时间内如果治疗效果未明显体现,患者治疗依从性容易受到影响[4]。因此,对内科疾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疾病患者,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以便在疾病治疗中,让患者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医护工作,积极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③生活护理: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指导,在饮食方面,由于内科疾病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较多,所以对饮食有严格要求,叮嘱家属多为患者准备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以少食多餐为原则,确保患者营养摄入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5]。在运动方面,鼓励患者日常多进行运动锻炼,在心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可进行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对机体抵抗力的提升及心肌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6]。④特殊护理:如患者治疗中需进行药物溶栓治疗,需要求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防止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且需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7]。如患者采用PCI手术治疗,则需给予患者水化护理干预,防止对比剂肾毒性对患者机体带来不良影响[8]。总之,针对不同疾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相应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确保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1.3 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对比,评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对两组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并对比,问卷评分0~100分,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1-不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SAS、SDS评分)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行χ2检验,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s)

注:与护理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2.2 护理满意度 结果显示,观察组非常满意34例(72.34%)、满意12例(25.53%)、不满意1例(2.13%),护理满意度为97.87%(46/47);对照组中非常满意23例(48.94%)、满意15例(31.91%)、不满意9例(19.15%),护理满意度为80.85%(38/4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8.157,P<0.05)。

3 讨 论

临床中内科是重要科室,且内科疾病非常复杂,所以在内科划分中,根据不同部位疾病又划分为多个科室,如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具有疾病种类多、患者数量大、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在内科疾病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但现阶段,在护理群体中,护理人员呈年轻化发展趋势,进入岗位时间不长,在护理经验方面也相对欠缺,缺乏实践。因此在内科疾病患者护理中,除需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外,还应更多的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以便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9]。因此,在内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优质护理作为当前新兴护理模式之一,与现代护理研究“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相符,在护理工作开展中,更具规范性与针对性[10-11]。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可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治疗可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提升;健康教育的实施,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通过生活护理的实施,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及生活习惯,更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及疾病的康复;通过特殊护理的实施,多种护理措施的应用,对相关并发症可积极预防,达到促使患者治疗效果提升的目的。此外,优质护理的实施,使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也能得到提升,对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作用显著。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内科疾病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态,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表明优质护理的实施,有助于内科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好,对患者疾病康复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内科优质护理人员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