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手术患者换药拆线的护理体会

2020-1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拆线创口换药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门诊,辽宁 沈阳 110023)

门诊是医疗结构中接待病情相对轻微患者的场所,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病情可在门诊得到初步诊断,获取对症治疗方案[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门诊新增了手术患者术后清创、换药、拆线等职能,这些工作关系到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工作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合理手段清除创面分泌物等阻碍创口愈合的要素,加强创口感染防控,检查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保证引流通畅,促进创面愈合,让患者康复速度得到有效促进[2]。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讨门诊手术患者换药拆线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将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换药拆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纳入时间分布在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进一步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2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50例。对照组5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3.64±7.18)岁;其中,新鲜伤口17例,感染性伤口25例,非感染性伤口8例;观察组50例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为(42.80±7.34)岁;其中,新鲜伤口16例,感染性伤口25例,非感染性伤口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伤口类型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此外,本次所有患者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满足各项手术指征条件;排除合并严重精神异常、沟通障碍及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者[3]。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以门诊手术常规护理流程为依据,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方案,并根据患者具体的护理需求及主诉,实施对症护理措施,处理好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观察患者的创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优质护理方法,包括:①环境护理干预。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简单介绍门诊环境及护理人员,消除患者对于治疗环境的陌生感。诊疗室定期打扫,每日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物体进行湿式清洁打扫,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消毒时间为1 h,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 min~1 h。墙上挂设健康知识图册,窗台上布设绿萝、吊兰等绿植,将换药室温度控制在20~24 ℃,湿度控制在55.00%~65.00%,室内照明强度控制在50勒克司左右,物品整齐摆放,床单干燥平整,无血迹、污渍,营造舒适、安静、温馨的诊疗环境。②心理护理干预。门诊手术风险性不高,但是对于患者而言仍然是一种生理上的创伤,术后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症状。因此,相关护理工作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及评价,进一步以询问的方式,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瘢痕形成情况及创面感染情况进行了解,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在实施清创、换药、拆线等护理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精准,涉及隐私部位的操作,应关好门窗,拉好串联,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主权,多询问患者的身体感受,引导患者主诉自己的烦恼与忧虑,及时疏导,进一步鼓励患者,对患者采取音乐疗法,播放患者喜爱的轻音乐,使患者的消极心理得到有效改善。③健康宣教。实施护理操作时,应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如部分患者换药时只需更换辅料,却不上药,患者会产生疑惑,这时候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创口生长无需药物辅助,只需敷料创造的干燥、清洁环境即可,同时,告知患者换药、拆线后的注意事项,督促患者在饮食、作息、运动方面加强自我管理,如伤口拆线24 h内不可沾水,四肢伤口拆线后不得进行剧烈运动,乳腺纤维瘤患者应加强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以防纤维瘤再生。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人员操作时应戴好帽子、口罩、无菌手套,所用物品均经过严格的杀菌处理,非感染性伤口以0.5%活力碘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即可,2~3日后,观察针眼及缝线部位的情况,略微发红为正常反应,常规消毒包扎即可,若伤口疼痛、红肿、渗液,为早期感染迹象,需在症状明显处拆1~2针,用蚊式钳轻轻撑开,以防分泌物聚集,若发现内部有脓液,应穿刺抽取脓液,将伤口敞开引流。换药时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若过高过快,应该与医师沟通,去除生长过剩的肉芽组织,以庆大霉素砂条湿敷,再进行爆炸,若伤口愈合过慢,应该及时检查是否有异物存留,及时处理。根据患者年龄及创口部位决定拆线时间,通常头面部4~5日即可拆线,胸部、上腹部、背臀部7~9日,会阴部6~7日,四肢10~12日,年老体弱、营养状况较差者应延长拆线时间,拆线时不可使外部缝线部分经过伤口内,以防感染。⑤疼痛护理干预。换药及拆线时,与患者聊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且护理人员应该在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护理操作水平,揭开敷料时,一手按压住创口周围皮肤,一手平行切口揭开敷料,拆线时将缝线沿垂直方向拉出,这样缝线拉动距离最短,对于皮肤、肌肉的刺激也较轻微,疼痛较轻,同时,可采用眼科剪、蚊式钳等操作灵活方便的改良拆线工具,来细化护理操作,降低对于创口周边组织的机械刺激,减轻疼痛。

1.3 判定标准 记录换药拆线后,伤口愈合缓慢、发生继发性感染、局部组织坏死的例数,计算各自发生率[4-5]。并采取我院自制调查问卷,统计两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的例数,计算护理满意度,即非常满意和满意二者满意度之和[6]。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处理过程中选择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临床各指标、护理满意度)采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研究的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换药拆线后,观察组伤口愈合缓慢2例(占比4.00%),继发性感染1例(占比2.00%),局部组织坏死1例(占比2.00%);对照组伤口愈合缓慢12例(占比24.00%),继发性感染8例(占比16.00%),局部组织坏死4例(占比8.00%)。从中可知,观察组伤口愈合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现阶段,门诊职能趋于多元化,手术患者换药拆线已成为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7-8]。在这项工作中,临床以往采取常规护理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且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也不高。因此,有必要寻找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的应用。本次研究重点实施优质护理方案,主要进行环境护理干预,为患者创造舒适、温馨、整洁的医疗环境,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引导其加强自我管理,通过展开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展开疼痛护理干预,以娴熟的操作技术,精巧的医疗器械,减轻患者的疼痛,让患者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身心愉悦,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防止伤口感染、坏死,促进伤口愈合[9-10]。此外,笔者认为,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还有必要加强学习,注重自身在手术换药拆线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通过实践工作总结提升自身护理能力技巧,从而促进后续手术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换药拆线后,观察组伤口愈合缓慢、继发性感染、局部组织坏死的比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还有学者[11-12]表示,门诊手术患者基于换药拆线期间配合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降低手术切口疼痛,促进手术切口愈合速度,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门诊手术患者换药拆线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降低继发性感染、坏死风险,促进创口愈合,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及应用。

猜你喜欢

拆线创口换药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心灵创口贴
拆线
改良型创口贴
拆线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