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川芎的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分析
2020-11-23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辽宁 沈阳 110300)
川芎的别称较多,包括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雀脑芎、京芎、贯芎、生川军等。作为一种栽培中药植物,主要生产地区为四川、云贵、东部以及东北等,主要基于温度和气候环境生长,作为一种中药植物,能够起到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临床建议,针对不同地区的川芎,加强鉴定,通过对采集时间、性状以及有效成分(阿魏酸、丁基苯酞以及藁本内酯等)的严谨科学鉴定,明确不同地区川穹的中药价值,为进一步的临床合理科学用药奠定有效基础[1-2]。此外,有学者[3-4]表示,对于月经不调患者采取中药川芎治疗存在明显的效果。所以,此次将我校附属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纳入研究的10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中药川芎进行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将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均符合妇科有关“月经不调”的诊断标准[5-6],且均知情并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为(32.8±1.1)岁;病程3~9个月,平均病程为(5.6±0.3)个月。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为(32.9±1.2)岁;病程3~9个月,平均病程为(5.7±0.2)个月。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存在比较的价值。
1.2 方法
1.2.1 鉴定方法 本次选择不同产地的中药川芎进行鉴定,产地包括:四川、云贵、东部、东北;在鉴定过程中,选取上述四个不同产地的中药川芎溶液2 μL,滴定在浓度为0.4%的羟甲基纤维钠黏合剂硅胶G薄板中,采取展开剂氯仿-甲醇8∶1,在展开之后,放置于紫外灯下365 mm进行检测,并通过色谱图认真观察分析,对比四种中药川芎的形状及有效成分(阿魏酸、丁基苯酞以及藁本内酯)含量[7]。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维生素治疗,其中维生素C,每次1片(每片5 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E,每次1片(每片5mg),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采取中药川芎治疗,每次4.0 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评价标准 ①比较4个不同产地的中药川芎的鉴定结果,以分析名称、产地、采集时间为基础,进一步比较性状、有效成分鉴定结果。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的月经量恢复正常水平,月经提前或延后时间<7 d,经期无疼痛感,精神状态及睡眠状态良好[8];有效:月经量与治疗前比较增多,趋于正常,月经提前或延后时间7~10 d,经期疼痛感轻微,精神状态及睡眠状态较好;无效:均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9]。③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临床疗效)采取[n(%)]表示,采取χ2进行验证;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药川芎鉴定结果分析 本次对中药川芎进行鉴定,结果显示:①川芎:产地为四川地区,采集时间为5月中下旬,性状表现为:断面为黄褐色,表面表现为轮节隆起,质坚实;有效成分含量:阿魏酸1.29 mg/g、丁基苯酞0.45 mg/g、藁本内酯12.08 mg/g。②云芎:产地为云南、贵州地区,采集时间为9~10月,性状表现为:断面表现为木部黄紫色,茎基顶端部位有茎节,疣状突起;有效成分含量:阿魏酸2.70 mg/g、丁基苯酞0.61 mg/g、藁本内酯9.73mg/g。③东芎:产地为东部,采集时间为10月初,性状表现为:断面表现为灰褐色,表面表现为轮节隆起,质坚实;有效成分含量:阿魏酸2.74 mg/g、丁基苯酞0.50 mg/g、藁本内酯11.92 mg/g。④抚芎:产地为东北地区,采集时间为第二年小暑,性状表现为:断面表现为类白色,残茎基有茎节,且存在残根;有效成分含量:阿魏酸1.31 mg/g、丁基苯酞0.72 mg/g、藁本内酯7.39 mg/g。由鉴定结果可知,不同产地的中药川芎,采集时间不同,性状表现也有所不同。此外,在阿魏酸含量上,东芎>云芎>抚芎>川芎;丁基苯酞含量,抚芎>云芎>东芎>川芎;藁本内酯含量,川芎>东芎>云芎>抚芎。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50例中,恶心呕吐1例、眩晕1例,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50例中,恶心呕吐4例、眩晕3例、头痛3例,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283,P<0.05)。
3 讨 论
川芎作为临床使用的常用中药药材之一,主要产于我国四川地区,同时在云南、贵州、江西、湖北以及浙江等地区也有栽培。川芎栽培需确保气候的温和,雨水的充沛以及日照的充足,此外需确保环境一定湿润。据相关研究[10-11]报道,不同地区栽培的川芎采集的时间有所差异,性状表现有所差异,在各有效成分含量上也有所差异,如阿魏酸含量、丁基苯酞含量以及藁本内酯含量等。因此,需加强中药川芎的鉴定,明确其性状、含量,为临床用药合理性及科学性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经临床研究[12]证实,中药川芎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显著,在月经不调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药川芎,能够发挥活血化瘀、行气补血的功效,促进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缓解患者月经疼痛症状,并使患者在经期的精神面貌及睡眠状态有所改善。此次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川芎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实施维生素治疗的对照组,且在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要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中药川芎的实施存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中药川芎的鉴定,需结合不同产地、性状、采集时间以及有效成分等方面进行鉴定,明确各成分含量,为临床合理、科学用药提供有效依据。针对月经不调患者,采取中药川芎治疗疗效显著,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