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前瞻性研究
2020-11-23季恩飞荣根满
季恩飞 荣 阳 荣根满
(1 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 辽阳 111000;3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医务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2]。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多采用溶栓治疗,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该方法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普及性低,局限性较大。在患者发病后,最佳的治疗时间为6 h内,一旦超过6 h,则会对患者造成的不可逆的创伤。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0例发病在12~48 h,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银杏达莫组、联合用药组3组。抗凝组9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3.52±1.31)岁;其中男性患者60例,占比66.67%,女性患者30例,占比33.33%。银杏达莫组90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4.27±1.12)岁;其中男性患者56例,占比62.22%,女性患者34例,占比37.78%。联合用药组90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4.42±1.02)岁;其中男性患者62例,占比68.89%,女性患者28例,占比31.11%。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3],且发病时间在12~48 h;②所有患者均对研究过程认可且知晓,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大范围脑梗死者;②发病年龄>80岁者;③血小板计数<80万/mm3者;④收缩压>20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110 mm Hg者。
1.3 方法 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降压、降血糖、脱水等,且持续治疗时间均为10 d。抗凝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经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商品名赛络喜平,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233),剂量为5000 U,每隔12 h注射1次。银杏达莫组予以注射银杏达莫注射液(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4023516),取20 mL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使用方法与上述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评估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分为5个等级,即治愈、显效、好转、无效以及死亡。治愈:患者的临床表现消失,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几乎消失,各项生理指标几乎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症状消失较多,但是生理指标仍有异常之处;无效:患者临床表现无好转,各项生理指标均异常;死亡:患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0%。②监测3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银杏达莫组、低分子肝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3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变化幅度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
3 讨 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占比越来越多,因此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起病方式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神经功能会受到巨大损伤,并且在发病48 h内,呈现出阶梯式加重发展,也就是说,在发病早期患者的血管堵塞情况比较轻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发展,堵塞几乎趋于完全,并可双向进行[5-6]。急性脑梗死病灶涵盖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伴随侧支循环,且有大量的神经元存在,一旦血液不畅通,则会对神经元的损伤造成严重、不可逆的损伤。进展性脑卒中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使周围的缺血半暗带遭到破坏,从而加大闭塞脑动脉的范围[7]。
低分子肝素是临床上公认的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之一,能够直接对内皮细胞起到作用,促进其放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从而对凝血过程起到负向调节作用[8]。此外,其还能够增强纤溶活性,促进内皮释放纤溶酶的释放,因此抗栓作用明显[9-10]。银杏达莫总黄酮能够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从而改善脑部缺血症状。银杏达莫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①对血小板、上皮细胞和红细胞摄取腺苷起到抑制作用,当局部腺苷浓度增大时,会对血小板的A2受体起作用,从而对腺苷酸环化酶产生刺激作用,使血小板内环磷腺苷含量大大增加。这也是血小板活化因子、胶原和二磷腺苷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原理;②对组织中的磷酸二酯酶起到抑制作用,强化内皮舒张因子,从而使得环核苷酸含量大大升高;③对血栓烷素A2起到抑制作用,进而降低血小板活性[11];④对前列环素起到作用,从而对微血管起到扩张作用,将血液黏滞度大大降低,同时对血小板凝聚起到抑制作用[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的80.00%、银杏达莫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联合用药组变化幅度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银杏达莫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液循环,从而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促进脑部功能的恢复,而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但这两种药物单独使用的局限性较大,联合使用的效果显著[13];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从而对血栓的扩大起到抑制作用,改善血管梗死,对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起到改善的效果,从而对神经缺损起到调节作用[14]。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银杏达莫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