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1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正常值连续性肾功能

(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辽宁 丹东 118200)

临床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并不少见,当其发展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常常会累及多个脏器功能不全,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临床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间歇性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等[1-2]。为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针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我院2011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上述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0.23±5.34)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发病原因:肾综合征出血热4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5例、挤压伤3例、肾前性2例、肾后性2例、肾性3例以及药物中毒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9.98±5.29)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8例;发病原因:肾综合征出血热6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5例、挤压伤4例、肾前性3例、肾后性2例、肾性2例以及药物中毒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各项辅助检查综合诊断符合急性肾功能衰竭疾病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字同意;③本研究经过伦理研究委员会同意批准。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对相关治疗存在抵触行为;③精神异常;④患有其他重大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在治疗前建立血管通路,行中心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术。采用的血液透析仪器为德国费森尤斯透析机,型号为4008S,透析器是国产佩尼低通量透析器,膜面积为1.4~1.6 m2。采用的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控制在200~250 mL/min,透析时间为每次3~4 h,每周透析3~4次,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时间。在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监控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

1.3.2 观察组 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建立中心静脉临时置管(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建立血管通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机器采用德国费森尤斯牌多功能治疗机,血滤器为德国费森尤斯FX100,选择肝素作为抗凝剂(有时用低分子肝素),使用肝素时首剂用量为4~8 mg,追加4~6 mg/h,低分子肝素钙首剂用量为2000~4000 U,追加1000~2000 U/h,首剂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追加采用肝素泵给药,置换液流量为2000 mL/h,血流量为200~220 mL/min,治疗时间为12~48 h,每隔4 h监测各项化验指标,包括肾功能指标、血尿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根据指标水平及时调节治疗方案,注意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监测指标、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各项监测指标包括血尿乳酸(正常值:0.5~1.7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23~31 mmol/L)、血气分析[酸碱度(pH)(正常值:7.35~7.45)、氧分压(正常值:60~9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正常值:35~45 mm Hg)]、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正常值:25~37 s);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值:11~13 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正常值:2~4 g/L);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正常值:12~16 s)]。肾功能指标:尿素氮(正常范围:3.2~7.1 mmol/L)、血清肌酐(正常范围:男性:44~133 μmol/L,女性:70~106 μmol/L)、血尿酸(正常范围:89~357 μmol/L)、尿蛋白试验(正常范围:40~80 mg)[2]。并发症包括高钾血症、高镁血症、低钠血症等。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监测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pH、PO2、PCO2、APTT、PT、FIB、TT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监测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监测指标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7.43±1.15)mmol/L、男性血清肌酐(91.14±10.7)μmol/L、女性血清肌酐(80.48±6.16)μmol/L、血尿酸(105.46±20.14)mmol/L、尿蛋白试验(68.16±21.04)mg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4.18±1.44)μmol/L、(211.18±8.25)μmol/L、(210.28±12.08)μmol/L、(115.09±16.26)μmol/L、(78.85±17.56)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42、12.025、10.447、12.315、12.487,P=0.014、0.016、0.010、0.011、0.008)。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包括高钾血症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9%(11/28),包括高钾血症6例、低钙血症2例、低钠血症3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2.252,P=0.004)。

3 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肾脏损伤,肾小球滤过率发生迅速持续性下降,导致患者体内的多余水分及各种有害毒性物质储留,从而引发患者体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发生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包括原来无肾脏病突发肾脏损伤、慢性肾脏病突发急性肾损伤以及肾功能急剧恶化患者[3]。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主要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挤压伤、肾前性、肾后性、肾性以及药物中毒等[4]。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模式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其中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其中常用的血液透析治疗模式中效果比较显著的两种治疗模式。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也被称为血液透析,该治疗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5]。其治疗原理为将患者体内的血液通过血管通路引流到体外,经过无数根高纤维素管组成的透析器,将血液与电解质溶液(透析液)相互交换,利用弥散、超滤、对流、吸附等原理将患者体内的多余水分及有害毒性物质进行交换,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使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度保持平衡[6]。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是通过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技术连续地将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溶质进行清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有效地治疗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该方法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血流动力学平稳,循环功能更加稳定,尤其适合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因为该方法是缓慢持续超滤,所以能够使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治疗[7]。该方法能够有效祢补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不足,能够使患者体内蓄积的毒素迅速被清除,同时也能吸附血液中的炎性介质,控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展。再者,在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加强对患者血容量及热量的补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热量,避免患者血压偏低[8],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提高患者代谢能力,降低患者不适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9]。通过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使患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重症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P<0.05),说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次研究结果与杨征波[10]的研究结果一致,具有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生存率,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猜你喜欢

正常值连续性肾功能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