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护理服务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2020-11-23简巨英甘小冬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出院康复疾病

简巨英 甘小冬

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患病期间会伴有慢性炎症,疾病反复发作率高,预后效果较差。如何改善患者出院后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其疾病复发率,是目前重点研究问题[1]。而延续护理是一种延伸与开放性质的教育方法,现为进一步观察分析延伸护理干预用于改善该疾病患者出院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COPD患者。纳入标准: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30%~70%;临床资料齐全;符合2007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言语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史;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神经性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存在肺部转移癌或肺癌等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存在支气管肺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肺部器质性病变[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女22例,男28例;年龄55~75岁,平均(65.92±3.88)岁;肺功能分级:极重度8例,重度16例,中度26例;受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8例,高中28例,初中及以下14例。观察组女23例,男27例;年龄54~76岁,平均(64.49±4.00)岁;肺功能分级:极重度7例,重度15例,中度28例;受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8例,高中30例,初中及以下12例。两组一般资料(受教育程度、肺功能分级、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治疗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 结合患者的内心诉求,可通过登门随访、电话随访、出院前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促进疾病康复的基本措施(如戒除吸烟、科学有效排痰、正确规律饮食等)、临床诊断要点、病情影响因素、疾病进展情况等内容。并可定期举办病友交流会,将如何预防疾病发作以及疾病发作时如何处理等相关经验互相传授,病友间互相鼓励、督促,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

1.2.2 有效咳嗽和排痰指导 延续护理期间,护士指导患者深吸气,使扩张的声门成闭合状态,膈肌抬高有效地使负压增高,肋肩肌收缩,然后患者进行咳嗽,可有效使肺部积聚的气体和痰液排出,患者每日反复数次。有必要时,护士给患者进行叩背,使肺部分泌物排出体外。

1.2.3 体力训练康复护理 以有氧运动为主要的体力训练内容,包括慢跑、爬斜坡、步行、四肢活动、弯腰、扩胸等锻炼方式。体力训练时长应循序渐进,初始时间为5~10 min,每日进行4次训练,待患者适应训练强度后,则将每次训练时间延长至20 min。体力训练强度也应逐渐增加,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训练内容。

1.2.4 按时复诊指导 出院前,将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提高其对复诊的重视度。并在接近复诊时间时,可通过电话、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联系,提醒其按时复诊,更好的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1.2.5 电话随访内容 每2周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以急性加重的发生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生活状态及精神状态为主要随访内容。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进行评定,量表包括焦虑心理症状、抑郁心理状况、社会活动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各指标对应评分分别为50、50、45及70分,分值与社会活动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与焦虑心理症状及抑郁心理状况成反比[4-5]。

对比两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肺活量的比率(FEV1/FVC)、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内所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心理症状及抑郁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社会活动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焦虑心理症状抑郁心理状况社会活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对照组(n=50) 25.03±1.32 28.01±2.20 12.00±0.87 25.54±0.98观察组(n=50) 10.43±0.77 14.51±0.66 22.31±1.41 40.01±1.77 t值 67.556 41.560 44.002 50.57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FEV1/FVC、FVC及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护理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50) 56.31±5.11 58.54±5.32 2.19±0.35 2.09±0.38 1.19±0.21 1.20±0.23观察组(n=50) 56.33±5.09 66.02±6.00 2.18±0.34 2.34±0.40 1.20±0.22 1.39±0.28 t值 0.001 2.372 0.128 16.549 0.007 2.820 P值 0.992 0.020 0.898 0.000 0.994 0.005组别 FEV1/FVC(%)FVC(L)FEV1(L)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于临床老年群体中患病率较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以气道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此种受限程度多为不完全可逆性发展,且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故治疗难度更大[6-7]。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紫绀、水肿、意识障碍、咳嗽、慢性咳痰、短气、呼吸困难、胸闷喘憋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8]。虽住院期间可通过各种治疗方式将上述症状缓解,但出院后如未给予正确的自我管理,疾病复发,此类临床症状会再次出现,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9-10]。故现为探究何种干预方式能解决上述问题,为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做出保障,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心理症状及抑郁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社会活动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VC、FVC及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近年来临床新兴的护理模式,通过在临床各项慢性疾病中推广应用后,取得了较佳的临床应用效果[11]。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COPD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提升以及促进病情康复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延续性健康教育,使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对配合康复治疗重要性的意识。并通过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及体力训练康复,使患者的体质得以提高,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且干预过程较为简便,经济适用。再通过电话随访以及提醒患者复诊等方式,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强加监控[12]。

综上所述,在COPD患者康复出院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出院康复疾病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