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炎症反应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0-11-23孙文超韩俊愈李卫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孙文超 韩俊愈 李卫华

冠心病主要指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所致的心脏疾病,其起病急,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常用治疗手段,可快速恢复心肌供血,改善心脏血液循环,稳定患者病情进展[2]。但PCI治疗过程中,支架植入会加剧血管内炎症反应,促使血栓形成,导致术后血管再狭窄率升高,仍需配合抗血栓治疗。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抗栓药物,可有效阻断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改善PCI患者术后血液状态,降低术后血管再狭窄率[3]。但该药代谢及吸收受机体不同生物酶系影响较大,易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替格瑞洛属于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其起效快,作用时间更为持久,可进一步增强抗血栓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行介入治疗的8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文献[5]中相关诊断;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均经PCI治疗。排除标准:伴随慢性心衰、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病;自身凝血功能障碍;对本研究用药过敏;伴随恶性肿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46~75岁,平均(55.36±4.71)岁;疾病分类: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合并症:高脂血症16例,糖尿病13例,高血压15例。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45~74岁,平均(55.33±4.69)岁;疾病分类: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心绞痛1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合并症: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1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PCI术后均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100 mg/次,1次/d。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0),口服,75 mg/次,1次/d。观察组在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加用替格瑞洛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20),口服,剂量为90 mg/次,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于用药前及用药12个月后评价两组炎症反应、心功能指标。(1)炎症反应:抽取两组静脉血,血清分离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心功能指标:以心脏彩超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变化。(3)心血管不良事件:记录两组再发心梗、心力衰竭、心绞痛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4)不良反应:皮疹、腹痛、牙龈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炎症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反应情况对比 (±s)

表1 两组炎症反应情况对比 (±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4) 53.18±6.72 12.64±1.63 16.25±2.14 2.24±0.28 8.67±1.18 1.31±0.15对照组(n=44) 53.59±6.83 15.74±2.02 16.13±2.15 2.72±0.29 8.62±1.14 1.52±0.17 t值 0.284 7.922 0.262 7.898 0.202 6.144 P值 0.777 0.000 0.794 0.000 0.840 0.000组别 IL-6(ng/L)CRP(mg/L)TNF-α(ng/L)

2.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例(%)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心功能指标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s)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4) 59.46±5.41 50.21±5.05 46.51±5.37 56.23±5.82对照组(n=44) 59.53±5.38 54.26±5.16 47.12±5.39 52.61±5.88 t值 0.061 3.721 0.532 2.902 P值 0.952 0.000 0.596 0.005组别 LVEDD(mm)LVEF(%)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出现1例皮疹、1例腹痛、2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观察组出现2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9,P=0.398)。

3 讨论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支架植入扩张狭窄冠状动脉,可恢复冠状动脉正常血液流量,增加心肌血液灌注,从而改善纠正机体缺血状态,挽救患者生命[6]。但支架植入时可产生一定机械性挤压,破坏血管内膜,诱导机体炎症反应加重,释放大量炎性因子[7]。而炎性因子过度释放加快氧自由基生成,引起氧化应激损伤,进一步损害血管内皮功能,活化血小板,进而促进血栓形成,增大心肌再缺血风险,术后予以抗血小板治疗尤为重要。

氯吡格雷作为二磷酸腺苷(ADP)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结合血小板受体,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活动性,从而阻断血栓烷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8-9]。但氯吡格雷属于一类前体药物,需经肝脏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激活后,方可特异性结合血小板P2Y12受体,发挥抗血小板作用,起效较为缓慢,且肝代谢存在个体差异性,使得疗效存在差异。IL-6、CRP及TNF-α是监测机体炎症反应的常见指标,其中IL-6是常见促炎因子,机体感染后,可刺激肝细胞合成,加快急性期蛋白生成;CRP属于急性期时相蛋白,其水平随炎症加剧而升高,可增大患者心肌梗死概率;TNF-α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等分泌,可加快炎症聚集,诱导血栓形成,增加机体炎性损伤[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L-6、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替格瑞洛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增强炎症抑制效果,加快心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刘培健等[12]研究显示,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冠心病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快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损伤,且不良反应少,与本研究结果相类似。替格瑞洛属于新型选择性ADP受体拮抗剂,可促使ADP结合P2Y12受体,降低血小板膜ADP受体表达,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替格瑞洛无需经肝脏代谢,可直接作用于P2Y12受体与之结合产生强效抗炎作用,减少炎性因子分泌,减轻机体炎性损伤,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13]。此外,替格瑞洛与血小板P2Y12受体相互作用具有可逆性,不会改变构象,停药后可逐渐恢复血小板功能。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可增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炎症控制效果,减轻机体炎性损伤,促进心功能恢复,并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