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冰山模型构建护士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2020-11-23梁佩芬杜亚格沈琳娜冯利娜

天津中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函询指标体系专家

梁佩芬,杜亚格,沈琳娜,冯利娜,汪 涛

(1.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140;2.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1617;3.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学院,天津 30161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趋向多元化,对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护理行业不断向深层次、专业化方向发展,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所谓护士的综合素质,是指在一般素质的基础之上,结合护理工作的专业特点对护士提出的特殊素质要求,主要包括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协调能力和心理学知识等[2]。护士综合素质测评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和客体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各个侧面进行评价,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和行为化[2]。目前国内外对护士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研究较少,且多偏向于对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等外显特征的评价,尚缺乏对内隐特征如职业道德和情绪健康等特征测评的研究[3-5]。

“冰山模型”是Spencer等[6]在1993年提出的,该模型将员工的全部能力看作“一座冰山”,其中外显部分占1/8,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证书和考核等方式测量得到,也容易通过培训等提升,而内隐部分占7/8,主要包括自我形象、特质、意识和动机等,难以测量,不易改变,但是却对人的行为表现和职业素质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冰山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以评价护士的综合素质,指导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形成研究小组 2015年9月—11月,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共8名。包括护理部主任2名,护士长和科护士长6名,主要负责护士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条目池的编制、专家函询问卷设计、进行专家函询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1.2 初步拟定护士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条目池 通过查阅护士综合素质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冰山模型”,总结出护理工作特点以及对护士的能力要求,后经过研究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护士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条目池。

1.3 专家函询问卷 专家函询问卷共包括3部分。第1部分为致专家信和填表说明,并说明此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部分为问卷的主体内容,包括3个一级指标(基本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12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评分法,每一指标按照其重要性(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和不重要)和适合性(很适合、适合、一般适合、不太适合和不适合)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和1分,并将其需要修改或者增删的意见填写至下方“补充指标”栏;第3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职称、工作年限、目前从事专业和对该研究的熟悉程度等。

1.4 选择和确定函询专家 本研究专家纳入标准为:1)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等从事工作年限>5年。2)有较丰富的护理管理和管理评价知识经验,熟悉护理人才培养内容。3)中级及以上职称。4)对本研究积极性较高,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并愿意提出建设性意见。

1.5 专家函询 2015年12月—2016年2月,根据专家遴选标准确定的专家名单,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均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咨询问卷。根据第1轮专家函询提出的意见,对于不符合算术均值大于3、满分频率大于10和变异系数小于25%的条目经小组讨论进行修改或删除,不断完善,形成第2轮专家函询问卷,进行第2轮专家函询。专家咨询目标:筛选、确立评价指标及其内涵,并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赋值。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专家基本情况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算专家权威系数、积极系数、各条目的算术平均数、满分、变异系数及各级指标的肯德尔(Kendall W)协调系数,并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运用专家排序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情况 2轮函询专家人数相同,均为16名,其中男4名,女12名。见表1。

表1 专家一般情况Tab.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experts

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由权威系数(Cr)表示,由专家对咨询内容做出判断的依据(Ca)和专家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Cs)决定,权威系数等于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术平均值。普遍认为Cr≥0.70为可接受信度[9]。本研究中专家权威系数为0.887 5,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

2.3 专家积极系数 专家积极程度用每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表示。2轮函询均共发放问卷16份,有效回收16份,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2.4 专家协调系数 各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用Kendall W表示。其中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总协调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专家协调系数Tab.2 Coefficient of expert coordination

2.5 专家咨询结果 以算术均值大于3,满分率大于10和变异系数小于25%为筛选标准,结合专家意见,经小组讨论对护士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了如下修改:1)第1轮专家函询后:二级指标“能力素质”部分删除6项,增加2项。删除的条目分别是“临床实践”“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自我发展”和“社会贡献”,增加的条目分别是“护理服务能力”和“卓越能力”;删除二级指标“职业素养”中的“具有团队精神,勇于担当”,同时增加“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和“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两条;二级指标“相关知识”中“检验及影像相关知识”予以删除,将“医学相关知识”改为“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并增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科研相关知识”2条;二级指标“护理服务能力”中将“健在健康问题预判”删除,增加“健康教育能力”;二级指标“教育教学”部分全部删除;“卓越能力”部分删除“信息检索”和“论文著作”,增加“护理科研能力”“临床带教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2)第2轮专家函询后,三级指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学历层次”及“英语能力”满分率设定标准,予以删除。最终确定护士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31项三级指标。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 护士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广泛的文献分析为基础,以“冰山模型”为理论框架,为指标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通过小组讨论拟定护士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指标条目池,并通过2轮Delphi专家函询法,结合专家意见再经小组讨论对条目进行删除或修改,筛选了临床护士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条目,构建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体现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根据针对性原则、精炼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7-9],确立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为一级指标,思想道德、身心素质等为二级指标,政治态度端正、思想作风健康等为三级指标,同时认定三级指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学历层次”及“英语能力”不符合设定标准,予以删除,从而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简便、切实可行的护士综合素质测评指标模型。研究表明,专家函询中专家问卷的回收率应至少为70%[10],本研究中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率均为100%,表明专家具有良好的积极性,参与程度较高。普遍认为专家权威系数≥0.70为可接受信度[11],本研究专家权威系数为0.887 5,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咨询结果可靠。第二轮专家函询的结果显示,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均值均>3分(总分5分),变异系数小于25%,可认为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研究结果科学、可信。

表3 专家咨询结果Tab.3 Results of expert consultation

3.2 护士综合素质测评 指标体系内容丰富,本研究以“冰山模型”为理论指导,不仅评价护士的外显特征,如“护理操作技能”和“护理文件书写及处理能力”,也将内隐特征如“情绪健康”“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和“与团队成员信息沟通、感情交流”纳入护士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中。随着现代医疗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方向转变,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趋向多元化[12],促使护理行业不断向深层次、专业化方向发展,护士的职能不仅仅是打针、发药和输液,而是在为患者做完基础性护理操作后,能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同时,还要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成为患者的教育者和健康的领导者[1]。此外,随着护理专业化的发展,对护士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推进护理行业持续向前发展,专业与实践齐头并进。

3.3 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构建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按照各项指标评分标准设置为A等(85~100分)、B等(60~84分)和C等(59分及以下)3个等级。通过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测评,评定其综合素质层级,按层级定岗,从而合理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展现其能力。同时,按测评层级循序渐进地对护理专业人才进行培训,充分开发其内隐特征,使内隐特质与外显特征相结合,提高培训效率,从而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促进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函询指标体系专家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致谢审稿专家
函询岂是走过场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函询岂是走过场
朔州市朔城区:严把第一道关口 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