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S-腺苷蛋氨酸酵母菌的诱变选育
2020-11-23秦海彬牛坤王远山
秦海彬,牛坤,王远山*
1(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生物有机合成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310014) 2(生物转化与生物净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310014)
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存在于各种生物组织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1],参与体内蛋白质、核酸、多糖、磷脂以及脂肪酸等物质的生物合成[2-3]。SAM作为标准药物的替代品对治疗抑郁症、骨关节炎、酒精性肝病和阿尔兹海默病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市场需求巨大[4]。
SAM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酶促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其中化学法合成产率低,反应底物L-半胱氨酸价格昂贵,且分离与纯化过程困难,难以工业化应用[5]。酶促转化法需要SAM合成酶并添加价格昂贵的底物ATP,因其生产投入较高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发酵法生产SAM具有工艺流程简单、产量高、底物廉价易得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6]。目前,已报道生产SAM的微生物主要有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 isiae)。通过同源或异源过表达SAM合成酶可以提高大肠杆菌SAM产量,但是过多的SAM积累不利于菌体生长。重组毕赤酵母生产SAM需要甲醇作为诱导剂,可能引起安全问题,并且发酵周期长。与上述2种微生物相比,酿酒酵母作为安全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与发酵行业,且SAM合成能力强,适宜作为SAM工业生产的菌株[7]。
在传统的产SAM菌株选育方面,SHIOZAKI等[8]筛选到1株野生酿酒酵母,在最适条件下通过发酵罐培养,SAM产量达到10.8 g/L,这是迄今在野生菌发酵产SAM方面最高的报道。利用化学诱变(NTG、EMS、LiCl等)、物理诱变(60Co γ-射线、U 等)以及复合诱变筛选SAM产菌株高也有较多报道,HUANG等[9]利用太空育种方法获得酿酒酵母突变株H5M147,SAM产量达到1.22 g/L,是原始菌株的1.87倍。CAO等[10]用紫外连续诱变结合乙硫氨酸抗性筛选的方法,得到SAM高活性合成酶的酿酒酵母CGMCC2842,与出发菌株相比SAM产量增加了2.7倍,同时在15 L发酵罐中分批补料发酵36 h后SAM产量达到6.1 g/L。为获得SAM高效生产菌株,本实验拟采用常温常压等离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137Cs γ-射线诱变结合乙硫氨酸、制霉菌素抗性平板筛选,并通过摇瓶培养条件优化,5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为发酵法生产SAM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材料、试剂与仪器
Saccharomycescere isiaeZY由本实验室保藏。SAM标准品、乙硫氨酸、制霉菌素、生物素、泛酸钙、维生素B1、维生素B6,阿拉丁公司;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ARTP-II型等离子体诱变仪,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aters 1525高效液相色谱,美国WATERS公司;spectraMax M5酶标仪,美国分子仪器公司;5 L BIOTECH发酵罐,上海保兴生物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1.1.2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g/L):蛋白胨 20,酵母粉 10,葡萄糖 20,pH自然。固体培养基再加入20 g/L琼脂粉,115 ℃灭菌30 min。
摇瓶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 30,酵母粉 5,(NH4)2SO45,K2HPO45,KH2PO410, MnSO4·7H2O 0.1,ZnSO4·7H2O 0.1,MgSO40.2,CaCl20.1,CuSO40.001 6,柠檬酸三钠二水合物 0.1,pH自然,115 ℃灭菌30 min。
发酵罐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 20,酵母粉 3,(NH4)2SO45,K2HPO45,KH2PO410, MnSO4·7H2O 0.1,ZnSO4·7H2O 0.6,MgSO43,CaCl20.5,CuSO40.001 6,钼酸铵 0.004 8,NaCl 0.5,生物素 0.000 3,泛酸钙 0.003 6,维生素B1 0.003 6,维生素B6 0.003 6。115 ℃灭菌30 min。
发酵罐流加培养基(g/L):葡萄糖 500,酵母粉12。
1.2 实验方法
1.2.1 培养方法
(1)菌种活化及种子培养。取菌种甘油管涂布于固体培养基平板,30 ℃培养2~3 d,挑取单菌落接入装有10 mL种子培养基的试管中, 30 ℃,150 r/min培养12 h。活化结束后以2%的接种量接入装有50 mL种子培养基的250 mL摇瓶中,30 ℃,150 r/min培养12 h。
(2)摇瓶发酵培养。250 mL摇瓶中装液量为50 mL摇瓶发酵培养基,以4%(体积分数)的接种量接种,30 ℃,150 r/min摇床中培养24 h,补加2 mL 36 g/LL-蛋氨酸,继续培养24 h。
(3)5 L发酵罐补料发酵
发酵罐装液量为3 L,经过空消、实消灭菌后,种子培养基以10%(体积分数)接种到发酵罐中。控制温度、pH,罐压调控在0.05 MPa,以200 r/min的搅拌速度开始发酵,发酵全程通过控制搅拌转速与葡萄糖流加速度,使溶氧保持在10%~20%,最高转速为750 r/min。发酵过程中每隔2~3 h取样,测定还原糖、菌体量、SAM含量等参数。
1.2.2 诱变方法
(1)ARTP诱变。试验工作气体为氦气,工作气流量为8 SLM,处理距离为2 mm,电源输出功率为120 W。将培养6~8 h的菌体适当稀释后制备菌悬液,取5 μL菌液加5 μL 10%的甘油均匀涂于载片,80%~90%致死率剂量照射。照射后用无菌培养基清洗载片,洗液适当稀释涂布筛选平板上,30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 d,选择较大单菌落进行发酵培养。
致死率/%=
(1)
(2)137Cs γ-射线诱变。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辐照中心进行,将培养6~8 h的菌体适当稀释后制备菌悬液,80%~90%致死率剂量照射。照射后的菌液经适当稀释处理涂布筛选平板,30 ℃培养1~2 d,选择较大单菌落进行发酵培养。
1.2.3 突变株筛选方法
(1)ARTP诱变与乙硫氨酸抗性平板筛选。蛋氨酸在SAM合成酶与ATP的作用下转化为SAM,但在蛋氨酸类似物如乙硫氨酸的存在下该反应会被抑制,使用乙硫氨酸筛选高耐受突变株,有利于SAM产量的提高[11]。本实验将ARTP照射后的菌液适当稀释后涂布于0.4 mmol/L乙硫氨酸筛选平板,30 ℃培养1~2 d,选择较大单菌落进行发酵培养。
(2)137Cs γ-射线诱变与制霉菌素抗性平板筛选。SAM是酵母菌合成麦角固醇的主要甲基供体且消耗量大,而制霉菌素能够结合酵母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导致麦角固醇产生途径缺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理论上,制霉菌素可以用来选育高产SAM菌株[12]。将γ-射线照射后的菌液进行适当稀释涂布于5 μg/mL制霉菌素筛选平板,30 ℃培养1~2 d,选择较大单菌落进行发酵培养。
1.2.4 测定方法
(1)生物量测定。菌体干重(dry cell weight,DCW)的测定:烘干至恒重的离心管称重(m1),加入固定体积的发酵液,10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用蒸馏水清洗后离心,重复2次。然后85 ℃烘干至恒重后称重(m2),m2-m1为菌体干重,经换算可得每升发酵液的菌体干重。
(2)SAM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3]。取1 mL发酵液,12 000 r/min高速离心2 min,弃上清液,加入200 μL超纯水,200 μL乙酸乙酯,30 ℃金属浴振荡30 min,随后加入500 μL 0.35 mol/L硫酸,振荡1.5 h后12 000 r/min离心2 min,取上清液,0.22 μm有机膜过滤待测。
液相测定条件:色谱柱J&K C18(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40 mmol/L 磷酸二氢铵,2 mmol/L庚烷磺酸钠和18%(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柱温30 ℃。
(3)葡萄糖含量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4]。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产菌株筛选
2.1.1 菌株ZY生长曲线与最佳照射剂量的确定
对酿酒酵母进行ARTP诱变时,一般使用对数生长中后期的菌体进行诱变,由于此时菌株酶活力高,生长旺盛且易发生突变[15]。每隔2 h取样测600 nm吸光值(OD600)绘制菌株ZY生长曲线。由图1可知,菌株对数期生长期在4~12 h,确定培养6~8 h的酵母细胞进行ARTP诱变与137Cs γ-射线诱变。经过照射时间和剂量的优化,发现ARTP照射180 s致死率在87.4%,由于诱变的致死率在80%~90%之间时,突变率相对较高,获得优良性能菌株的可能性最大[16],故实验选择ARTP诱变照射时间为180 s。取ARTP照射后的优势菌株,进行γ-射线辐照,照射剂量700 GY时致死率在87%,故实验选择γ-射线诱变照射剂量为700 GY。
图1 ZY菌株摇瓶生长曲线Fig.1 Growth cur e of strain ZY in shake flask fermentation
2.1.2 ARTP诱变育种结果
ARTP照射菌株ZY 180 s,培养后涂布于乙硫氨酸筛选平板,挑选相对较大的单菌落进行摇瓶发酵培养。经过5轮诱变,共获得比出发菌株SAM产量高20% 的突变株23株。通过摇瓶复筛,突变株A-17的SAM产量最高,较出发菌株ZY提高了55.5%(表1)。因此,选择突变株A-17为进一步诱变的出发菌株。
表1 ARTP诱变复筛结果Table 1 The rescreening results of ARTP mutagenesis
2.1.3137Cs γ-射线诱变育种结果
突变株A-17经700 GY γ-射线照射4轮,共获得比出发菌株SAM产量高20% 的突变株11株。通过摇瓶复筛,突变株AC-4、AC-6和AC-10的SAM产量提升较高,其中突变株AC-10的SAM产量达到1.15 g/L,比突变株A-17提高了36.9%,比菌株ZY提高了130.0%(表2)。
表2 137Cs γ-射线诱变复筛结果Table 2 The rescreening results of 137Cs γ-mutagenesis
2.1.4 突变株遗传稳定性
为考察突变株传代后发酵水平稳定性,采用平板划线方法传代培养,将复筛的突变株AC-4、AC-6和AC-10各传代10次。挑取偶数代检测SAM含量,结果见图2。与突变株AC-4和AC-6相比,突变株AC-10的SAM产量较高且能稳定遗传,因此选作SAM的生产菌株。
图2 突变株AC-4、AC-6和AC-10遗传稳定性Fig.2 The inherit stability of mutant AC-4,AC-6 and AC-10
2.1.5 突变株AC-10摇瓶培养条件优化
2.1.5.1 培养温度的确定
考查了24、27、30、33和36 ℃对突变株AC-10生长和SAM产量的影响。由图3可知,温度对菌体量无显著影响,而对SAM产量有显著影响。30 ℃时菌体量和SAM产量都达到最大,分别为7.19 g/L和1.16 g/L,当温度继续升高,SAM产量则降低。综合SAM产量和菌体量,选择30 ℃为最适培养温度。
图3 温度对突变株AC-10生长和SAM生产的影响Fig.3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growth and SAM titer of mutant AC-10
2.1.5.2 初始pH的确定
pH会对菌体细胞结构、参与代谢的各种酶活性力产生较大影响,间接影响菌体对培养基的利用,菌体的生长以及产物的生成[17]。在30 ℃下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对突变株AC-10生长和SAM产量的影响。由图4可知,初始pH由4.5提高到7.5的过程中,SAM产量和生物量变化显著,且偏酸性环境有利于菌体生长和SAM生成,初始pH为5.5时菌体量及SAM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4 g/L和1.21 g/L。因此,选择初始pH 5.5为最适pH。
图4 初始pH对突变株AC-10生长和SAM生产的影响Fig.4 Effect of initial pH on growth and SAM titer of mutant AC-10
2.1.6 突变株AC-10 5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
在5 L发酵罐中温度控制30 ℃,用氨水调节pH至5.5,以分批补料方式考查突变株AC-10产SAM的能力,其发酵曲线见图5。整个发酵过程可分为适应期、快速生长期和转化期3个阶段。发酵前期,菌株生长缓慢,糖耗低,培养至15 h葡萄糖基本耗完,溶氧迅速升高,此时开始流加培养基,起始流加速度10 mL/h,其中葡萄糖流加浓度约为2.5 g/(L·h)。15 h后菌株生长迅速,糖耗高,通过调节流加速度,使罐内残糖控制在5 g/L左右。配合转速与通气量调节,使溶氧保持在10%~20%。参考王杰鹏等[18]]蛋氨酸补加策略,当菌体量达到100 g/L时开始补加蛋氨酸。52 h时加入8 gL-蛋氨酸作为前体,此后每隔4 h补加一次。在L-蛋氨酸加入之前,胞内几乎没有SAM积累,在加入后则快速生成,在第68 h SAM产量达到5.62 g/L,最高产率为0.63 g/(L·h)。
图5 AC-10突变株5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曲线Fig.5 Time course of fed-batch fermentation by mutant AC-10
突变株AC-10在菌体量和SAM产量方面比原始菌株均有所提高,摇瓶中SAM最高产量为1.21 g/L,经5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SAM产量可达5.62 g/L,与HUANG等[9]、CAO等[10]报道的SAM产量基本持平。突变株AC-10在52~62 h最高SAM产率为0.63 g/(L·h),但62 h后生长明显停滞,原因可能是营养物质匮乏间接导致SAM产量降低。参考酿酒酵母发酵SAM的报道,如LI等[19]以突变株酿酿酒酵母CGMCC 13760利用豆腐黄浆液发酵SAM,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产量达到16.14 g/L;王杰鹏等[20]通过酿酒酵母SAM0801高密度发酵SAM,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SAM产量达到17.1 g/L;而LIU等[21]使用CRISPR工具整合外源基因获得重组酿酒酵母HDL-R2菌株,通过蛋氨酸补加策略优化,SAM产量达到10.3 g/L。因此,突变株AC-10仍有进一步发掘的潜力,后续可通过发酵工艺优化达到高密度发酵、蛋氨酸添加策略优化或遗传改造,进一步提高其SAM产量。
3 结论
针对S.cere isiaeZY发酵生产SAM产量低的问题,对其进行了5轮ARTP诱变和4轮137Csγ-射线辐照诱变,结合乙硫氨酸、制霉菌素抗性平板筛选,获得1株遗传稳定性较好的突变株AC-10,其SAM产量为1.15 g/L,与出发菌株ZY相比提高了130.0%。通过摇瓶培养条件优化,确定最适条件为30 ℃、初始pH 5.5,经5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68 h后SAM产量达到5.62 g/L。结果表明,ARTP与137Csγ-射线突变率高,易获得遗传稳定性良好突变株,结合乙硫氨酸、制霉菌素抗性的理性化筛选育种,能够提高筛选效率。本研究可为发酵法生产SAM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