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难点的隐含与进阶
——以人教版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为例

2020-11-23甘肃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6期
关键词:进阶罗斯福新政

甘肃

在高一、高二的历史课中,很多教师将人教版必修二第18 课《罗斯福新政》的难点定为“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但这样设置会使该课的内容没有高阶可言,无法体现课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也难以进阶学科素养。实际上,这节课的难点极具隐含性,教师需要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关注整体性的单元知识,关联重点知识,才能最终确定课程难点,进阶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其探求世界史的历史智慧。

一、难点的隐含性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人教版教材中,《罗斯福新政》一课共有三目内容:“临危受命”“实施‘新政’”“摆脱危机困境”,这分别对应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这些内容虽然包含着重难点,但教师往往无法准确判断何为重点的基础知识,进而使难点的进阶更加困难。因此,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找到重难点,提取可用于进阶教学深度的难点。

就《罗斯福新政》一节课而言,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确定该课至少有三阶高度:一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二是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三是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显然,第一阶的列举内容是基础性教学的主要内容,难度低,但任务量比较大,属于教学重点;第二阶的认识特点需要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进行分析,需要运用高阶素养才能掌握,属于难点;第三阶的探讨作用看似是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进行概括,但实际上,这是要求学生在影响的基础上进行高阶探讨,属于更高一阶的难点。据此,教师可以确定《罗斯福新政》一课的重难点:

重点: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难点:①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②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该课的教学至少可包含两个隐含于《课程标准》中的进阶难点,基于此,教师可设置探究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进行解决,凸显难点内容所隐含的深度学科素养。

(二)整体性的单元知识

《罗斯福新政》一课在其单元知识的整体性中,既是应对当时经济大危机的有效举措,也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的开端。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其单元教学目标可设置为:

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一课的内容处于上承经济大危机,下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而其主旨是通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其特点,并探讨国家干预经济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本课的主题和重心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是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为基础,展现其所隐含的难度进阶:罗斯福新政所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使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如果缺少对此单元知识整体性的把握,只对《罗斯福新政》一课的内容进行解析,很难形成整体感,很可能会将教学重心错置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上,无法凸显其在运行机制调节中的作用。从该单元的三部分内容看,《罗斯福新政》是中间的第二部分,其他两部分内容各自只有一个难点,即“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是,《罗斯福新政》这部分的难点是连环递进的两阶高度,即“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难点在单元知识整体性中的隐含,既是承前启后的核心所在,也是双阶递进的重心所在。

(三)重难点的关联

《罗斯福新政》一课的两个难点必须在重点知识掌握后才能逐一递进,其重点内容“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在本课的第二目“实施‘新政’”中,教材系统地展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各项内容:

(1)财政金融方面:恢复银行信誉,放弃金本位制,管制证券业等;

(2)工业方面: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监督生产环节等;

(3)农业方面:鼓励农民减耕减产,由政府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等),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等;

(5)社会立法方面:签署《全国农工关系法》等,调整劳资关系,保障工人基本权利等。

这些内容的系统呈现是教材对《课程标准》规定的重点内容的完整展示,而难点内容则是隐含在课本中的,只有掌握了重点内容,并经过详细分析和探讨,才能最终将其突破。从共性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各项内容都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因此,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或政府)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既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所以说,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难点的进阶性

每课的重点性基础知识在教材中是非常清晰的,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也能轻松学习并进行整理,而难点是隐含在教材中的,是进阶能力型学科素养的节点。

(一)高阶

1.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在分析完重点知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其所有内容的共性,使其认识到国家(或政府)干预经济这一特点。它既是国家或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行为,也是在经济领域内的政策性行为,更是调节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性行为。

2.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学生先要清楚“其”字指的是什么,从前文的“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看,“其”字指的是国家(或政府)干预经济。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以国家(或政府)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作用。

(二)纵观

之所以说罗斯福新政具有经济政策的创新性,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纵向变迁历程所具有的复杂性。

14 —15 世纪,贸易中心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地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和发展,到18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策一直都遵循重商主义。在1765 年开始的工业革命中,自由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兴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兴起;20 世纪30 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以国家(或政府)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此可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至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因为经济“滞胀”而减少了国家(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些变迁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其经济运行机制的一次调节。

罗斯福新政也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中的一次政策性调节,是在不改变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等政策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节和自我完善,是应对经济大危机的特殊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创新和调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不仅使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更使资本主义开启了以国家(或政府)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三)横比

在罗斯福新政实施的20 世纪30 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是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斯大林模式虽有诸多弊端,但当时苏联取得的工业化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是完全性的,基本没有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没有影响苏联的经济,这说明国家(或政府)在经济上的计划性对经济的影响是极大的。

罗斯福新政实质上采用了“市场+计划”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改变自由主义市场在经济运行机制中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前提下,加入国家(或政府)的政策性计划干预,使经济运行具有人为的可控性,又不至于完全被控制。

与之相比,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采用了“计划+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改变国家计划对经济进行调控的前提下,使市场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到一定作用。

因此,20 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及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都有国家(或政府)政策对经济安全发展的可控之功。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之所以走向僵化,主要是因为其完全放弃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而罗斯福新政和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成就则是持续性的。

这些能显示出国家(或政府)计划性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的可借鉴性,也呈现出市场在经济繁荣发展中强大的灵活性。这属于进阶学科素养的智慧性学习,体现了历史学习的高阶和难度。

从以上分析看,历史教学的难点要从《课程标准》、重点知识和整体性单元知识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列举性的重点知识看似所占比重较高,但不需要为其耗费过多的时间,课堂教学的重心要放在两个难点的递进和进阶上。从重点知识到第一个难点的递进和进阶中,对诸多内容共性的认识包含其所涉及的领域及对其行为主体的观察;在第一个难点到第二个难点的递进和进阶中,既需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关联,还要对整个历史事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高阶对比和探讨,实现学科素养高度的进阶。

如此,高一、高二的每一节历史课的内容将不只是一个话题式的基础知识学习,而是进阶学科素养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智慧。

猜你喜欢

进阶罗斯福新政
点电荷的平衡与非平衡问题的进阶学习
陕西近期新政观察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新政”爆款第一车?
汽车业四大新政将出台
丝路新政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