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策略,优化小学排球教学中的“三对”关系
——以水平三(五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例
2020-11-23周雪萍
周雪萍
(宁波市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浙江 宁波 315000)
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师、学生、球之间的关系,是保证一节课学生高效学习、得到锻炼的前提和基础。
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一课为例,探讨巧用教学策略,优化小学排球教学中的师生、学生与球、人球人“三对”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巧妙处理师生关系,和谐共进提升教学质量
1.1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自我展示。学习能力比中低段学生有较大提高。本次授课班级是上虞区滨江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采取“借班上课”,教师和学生是第一次见面,师生关系陌生。学生对排球的认识只局限于电视里的宣传,第一次接触排球,对排球陌生,球感差,排球技术技能零起点。
1.2 巧用教学策略拉近师生关系
1.2.1 巧设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的布置是体育教学特有的组织工作,是实现锻炼目标的物质保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本次课设为水平三(五年级)排球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自垫球,整堂课均按四列横队的队形展开教学,队伍调动少,在场地中放置一人一块“标志帖”,相隔3.5米。所选用的器材单一——气排球,学生一人一球。
1.2.2 课前有效交流
在上课前10—15分钟与学生进行交流,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与体育委员、学生相互熟悉。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关键环节,重点讲解部分流程及注意事项:如,在慢跑时由四位排头带领,绕标志贴进行慢跑,四排头控制好行进的速度;课堂中队伍调动少,每人一球,当讲解示范时,站于标志贴上,手中的球停止运动;练习过程中要大胆地展示自己,垫球时数数,给自己加油。当老师喊“504”时,同学们喊“加油”,让我们一起进步;给每位同学分发一副护腕,课前带上,与学生约定带的位置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
1.3 教学成效
本堂课采用气排球进行教学,因为它比硬排轻、软,适合初学者。帮助学生克服怕疼的心理。每人一球,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密度,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有助于保证足够的运动负荷。选用“标志贴”起到了提醒作用,让学生在运动中保持安全距离,听到集合哨音则回到“标志贴”上,这样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活动区域,使教学活动组织更加合理化。
2 密切学生与球的关系,培养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2.1 影响学生和球之间关系的因素
课堂中学生学习自垫球从“不会”到“会”这个过程是最艰难、最复杂的过程,其实也是体育课堂的主旋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如学生的球感差、动作僵硬不协调、对球的判断不准确、垫球时手臂弯曲、击球部位不准确、用力大小不稳定、空间感差等。
2.2 妙用教学策略,增进学生和球之间的和谐共处
2.2.1 设置触手可及的阶段性小目标
制定合理的阶段学习目标,如:准备部分阶段,通过拨球、抛球、接球等练习手段,目的是使人与球有个初步交流,要求学生练习时球不落地。练习中凡是球落地则判为死球。接着继续让学生带着问题(如:如何用手臂垫球,不让球落地)进行学习探究,尝试练习。
2.2.2 标准、优美的示范与讲解共存
教师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进行教学,突出动作要领的主要部分,如:教师用精准的语言表述、准确到位的动作示范对技术动作做完整的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徒手练习等方法,建立准确的动作概念,如:垫球动作的关键要领:直臂、夹肘、压腕,击球部位在腕关节以上约10厘米处。激发学生参与有球练习的强烈欲望。
2.2.3 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练习难度
学习初期,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对球的控制、肌体用力的过程等较难掌握,因此教学时要降低练习的难度,如:准备姿势与垫球的手型练习时,先让学生学会垫球的手型,手臂上戴的护腕就是击球点。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完成徒手练习,直观明确击球部位。
2.2.4 创设探究问题及探究情境
教师采用“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如何才能把球垫的较为稳定。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A同学说道:手臂要伸直、夹紧;B同学答道:脚步要灵活,人随球动。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体验,抓住学习这一动作技能的关键点,突破这一动作技能的动作重点。这一环节主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2.5 感悟与实践结合
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使学习更为顺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思考为什么动作要这样做,结合自己对动作细节的感悟进行实践,发现自己练习动作的问题及寻找解决方法,不断强化压腕动作,反复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2.6 有效纠正错误
在整个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环节会出现不同的错误,教师须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通过层层剥离,巧妙引导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通过个别纠错和集体纠错,指导学生完善动作细节。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感受动作,形成肢体感觉,技术动作不断提高和得到巩固。
2.2.7 创设展示平台鼓励评价
通过“谁是垫球王”的教学环节,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学习效果,让学生找到差距。如: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的垫球次数多,连续垫球球不落地。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非常努力地练习动作,超越自己,力争上游,让自己成为“垫球王”。此环节,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
2.3 教学成效
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的终极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其阶段学习目标,这些目标都具有特定的指向性,阶段目标达成过程就是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过程学习,学生达成教学预设目标,并很好地展示自我,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和谐人球人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3.1 影响人球人关系的因素
排球运动同伴之间既有明确分工,讲究个人的技术技能,又有通过同伴的相互协作,互帮互助来完成任务,做到分工不分家。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但他们的情感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往往自我为中心,缺少对同伴的理解和鼓励,缺少团队合作的意识。
3.2 妙用规则策略,合理组织合作与交流
3.2.1 依据规则,树立规则意识
在移动练习中,要求学生遵守活动规则,完成任务后必须回到“标志贴”上,这样做一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守规则是底线,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渗透排球比赛时的位置意识。排球比赛中,六个人的站位、角色不同,人人要清楚自己的位置、职责,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完成一个任务后要回归 “大本营”。
3.2.2 依据规则,树立合作意识
在素质练习中,采用二人一小组的教学分组。采用多样的移动方法:1、听到哨音手持排球快速向前移动——两球对对碰——后退至“标志贴”;2、垫球一次——快速向前移动——两球对对碰——后退至“标志贴”;3、听到哨音手持球左(右)滑步——两球对对碰——右(左)滑步至“标志贴”;4、原地小碎步——听到哨音快速移动——两球对对碰——后退至“标志贴”。以球为载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共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2.3 依据规则,树立互补意识
把排球运动的特性渗透在练习中。如:在移动练习中,其中一人垫球不稳,球垫远了,需要另外一名同学多移动距离来完成对对碰,互相弥补,这样才能完成任务,起到练习的效果,让学生形成一个意识——相互弥补共促发展。
3.2.4 依据规则,树立“组合”意识
“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单元的理念要求体育课堂教学中除了教授技术(动作)外,还要把所学的技术(动作)与体能练习相结合,为运用(比赛)环节奠定基础。如:素质练习中垫球1次+滑步移动这一环节,学生在能自垫的基础上,通过组合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帮助学生用所掌握的技术(动作)进行综合运用和比赛游戏。
3.3 教学成效
通过素质练习,引导学生互相学习技能动作,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努力完成任务,不拖同伴后腿。胜利是团队一起努力得到的,人与人的默契配合,人球合一显得格外突出。
通过“运用”环节,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综合活动”中,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和垫球技术。使学生初步形成排球项目“比赛”的特征意识。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练习,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