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关怀: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形成动因、内在逻辑与当代启示

2020-11-23邵天逸李启迪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竞技英超体质

邵天逸,李启迪

(1.清华大学 体育部,北京100084;2.浙江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徐英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考入美国春田学院,获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委员,是北京体育学院的创建人之一。作为新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徐英超为体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长达60年的体育教学、体育管理与科研经历中,徐英超先后就职于河南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学院,倾注大量心血,潜心钻研体育,在学术上创立了“体质教育”,在教学上坚持蹲点实验,不断改进教学效果[1];与此同时,徐英超还是一名有志气的中国人,他虽然历经磨难与坎坷,但从未失去信念,始终坚持通过体育实现救国和强国[2]。回顾徐英超富有传奇色彩人生,其艰苦朴素的作风、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从事体育事业的后辈学习。

尽管学界当前普遍认同徐英超为“体质教育思想”的首创者,但紧密围绕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研究较为欠缺,相关内容仅部分出现在徐英超体育思想的整体研究之中,专题性研究尚待开拓。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和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获得6篇徐英超本人发表的论文,6篇研究徐英超体育思想的相关论文;搜寻获得徐英超本人讲义1 本(未出版),徐英超回忆录与论文集1部。梳理已有文献发现[3-5],前人在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理解与诠释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概括起来包括3方面:1)思想成因方面,前期研究者所阐述的学生体质下降问题仅是外因,至于“体质教育”思想的内在动力及其形成过程尚未得到清晰解释;2)思想内涵方面,已有研究对体质教育的论述过于单薄,并未揭示出体质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3)思想实践层面,体质教育的落实应是多方位协同作用的结果,前期研究仅考虑到学校体育的这一实现路径,缺乏对校外保障路径的关注。

基于前人研究存在的问题,笔者聚焦于“体质教育”这一核心概念,反复研读徐英超本人发表的论文与讲义,深入探索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形成动因与内在逻辑,并挖掘其思想的现实价值,从而为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优化校内外一体化路径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1 反思体育: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形成动因

以概念而论,体育思想代表了体育教育家长期以来对体育现象与实践的本质理解,思想的萌发具有瞬时性,但思想体系的形成绝非一蹴而就。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从酝酿到提出,应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考虑到徐英超体育教育家的身份,结合其长期的教学实践加以分析,认为对体育概念的反思是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逻辑始发点。

“体育是什么”这一问题曾久久困扰着徐英超,在从事几十年体育工作后,他发觉自己并不真正理解体育,甚至自贬是“一个不懂体育的体育工作者”。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徐英超意识到自己过去对体育的看法摇摆不定,他既以为打球练体操等身体活动就是体育,也赞同将获得冠军与体育教学效果等同的看法[6]232。这些“旧观念”在徐英超的脑海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很难移除,直到他读了《反杜林论》中“论教育”一章后,才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在这一章节中,恩格斯对杜林“讲教育而轻体育”的做法进行了批判,认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是德智体并重的教育,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青年。在此框架下,体育属于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一观点对徐英超影响很深[6]233。之后,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对体育的认识,进一步提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强调“人体是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6]233。徐英超反复学习了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逐渐厘清原先错误的观念,对何为体育有了新的思考。

随后,徐英超聚焦于“体质”这一概念并对“体育”进行了新的诠释,即认为体育就是体质健康的教育[6]233。具体而言,体育是教育,是关乎身体的教育,体育的宗旨是使学生成为身体与精神健康的人[6]181。

虽然徐英超首次引入“体质”来解释体育,但“体质”一词并非由徐英超所创,其表述古已有之,如《晋书》:“王保体质丰伟,尝自称重八百斤。”[7]建国之后,毛泽东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质”的含义已基本形成共识(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并认为通过参与体育增强身体素质,导向身体健康。

事实上,徐英超的“体质教育”之所以与众不同,并不在于语词上的转变,而在于他对“体质”内涵的独到见解。对徐英超“体质观”的认识,可参考他撰写的《要改变不重视体育的现象》一文,文章中提到保持身体健康有“上、中、下”三策:药物治疗是下策;保持卫生和增加营养是中策;增强体质是上策。上策之所以优于中策,理由是只有增强体质才能更好地抵御病菌[8]。由此推之,徐英超所说的体质是基于人体生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并与健康、卫生、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徐英超的“体质教育”观在林笑峰的体质教育思想中也有体现,并且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林笑峰除提出“运动”不是“体育”外,对“体质”的概念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援引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的说法,用“强筋骨”来解释增强体质的实质,并批评了人们过去将体质与体力、体能、身体素质等概念相混淆的做法,希望从认识上正本清源[9]127-135。相较之下,徐英超虽已注意体质与身体发展规律间的联系,但他尚未对“体质”进行详细解读,因此其体质教育的想法始终存在模糊之处,此为其学术思想的未竟之事。

毋庸置疑,徐英超对体育概念的界定富有革新的意味,他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重新审视体育和运动的本质,指出真正的体育不应以损害身体为目的,为此他将体质从体育内涵中凸显出来,宣告其注重体质教育的立场与态度。

2 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

2.1 体育教学的视点应从技术传习回归身体教育

传统观念认为,运动竞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必要手段,技术教学往往在体育课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徐英超看来,以运动技术训练为主体的体育教学实为竞技体育,它与体质教育的要求并不兼容。

这一想法的出现,源于徐英超对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差异的察觉,他立足于以往从事运动的经历,认为高水平竞技训练和比赛追求的是超越极限,对身体反而会有损害,原因在于竞技水平与身体健康不是对等关系,“运动员为了拿到很好的成绩,每天透支着身体,久而久之积重难返”[6]179。学校体育所追求的目标与之不同,他主张依据人的生理规律进行教学,具体来说,是为“远离自然界”的学生提供身体活动的机会,以补救平日终日在教室所受的损害[6]236。某种程度上,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理念存在相悖。

徐英超指出,体质增强不是运动技术教学的副产品,二者分属不同的过程。具体而言,体质教育是体育课最主要的任务,其对象为青少年;而竞技体育则帮助少数天赋较好的运动员获得奖牌,旨在培育精英[6]177。徐英超在其著述中屡次强调体育对于健康的意义,建议学校办体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绝不可只注意少数运动员和技术比赛,而将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置于次要地位[6]234。

徐英超进一步阐明,体育离不开运动,但与运动又有区别。体育是按人体生理的需要而设计的增强体质的办法,体育是为了育体,盲目的运动并非体育[10]40;运动则是使身体活动的方法,本质是推动体育的工具,倘若过分追求运动比赛和技术,可能会违反人的生理规律而损害体质[9]40。因此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在于活动身体,还需对学生进行有关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与保持健康的教育[8]。进而言之,徐英超主张在体质教育中对学生只传授技术是不够的,技术是工具,知识才是能力[6]238。这里所说的知识,应该是指健康知识,目的在于学生成年后明白如何保持健康[6]228。

但是,由于触及了对体育本质的阐释,徐英超的观点很快遭到质疑,不少学者怀疑徐英超是否要将竞技体育从体育的含义中剔除。对此徐英超也给出了回应,他首先肯定了竞技体育的价值,认为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精彩的表演和激烈的对抗,这“能让更多人认识、热爱乃至参与体育运动”[6]179,它旨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掀起群众运动的热潮,进而培养群众的体育爱好[6]178。同时竞技体育还可通过外交达到政治目的,徐英超表示这种政治功能他从未反对过,也不会反对,所关心的只是内涵问题[6]179。

阐明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贡献之后,徐英超话锋一转,他虽赞成国家对运动员的培养,但表示这是国家和运动队的工作,并非体育教师的任务,他强调作为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利用体育知识与教育理论,号召人们通过参与运动而增强体质[6]178。在北京体育学院的开学典礼上,徐英超往往会提醒学生牢记自己是教育家的初衷,大家来到这里读书不是为成为一名运动员,而是意味着运动员生涯的终结[6]178。

值得注意的是,徐英超虽已阐明“体质教育”提倡的缘由,但由于改革开放后学校体育受“竞技运动思想”影响至深,人们对体育的认知始终停留于“Sorpt 体育”层面,因此体质教育的说法很难为学术界所接纳,最终也未得到普遍推广。不过,徐英超敢于提出创新性的见解令人敬佩,正如徐英超之子徐迪生所言,“在一片锦标主义的浪潮中,能对体质教育有如此见地,非徐老这样杰出的体育教育家、思想家不能为的”[6]182。

通览相关论述后发现,徐英超对增强体质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即他承认体质对于健康的意义,但不完全认可竞技运动对于体质增强的作用。按徐英超的理解,运动技术与比赛只是体育的外衣,体育的本质是体质教育,体质教育关乎身心健康,与技术教学不可混为一谈[6]181。由此可见,徐英超理想中的体育教学应以增强体质为最终目标,这才是学校体育的职责所在。

2.2 实证调研是揭示与掌握体质变化规律的关键

在体质教育的落实层面,徐英超的教学理念并未沿袭过去偏重直接观察的做法,而是注重调研、强调实证。事实上,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除了对自身的实践经验反思之外,还基于他对中小学生身体现状的实证调查,据曲宗湖回忆,1972、1977、1978年徐英超曾进行3次调研,发现各学校均存在学生健康状况不佳、体质逐年下降的情况[1]。对此徐英超深受触动,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蒋南翔,这或许是他晚年仍然坚持投身于青少年学生体质研究的重要原因。

1977—1978两年间,徐英超共参观了53所中学,他肯定了体育教师勤勤恳恳的态度与艰苦勤劳的精神,但也指出不足之处是他们对学生体质状况掌握不明;徐英超进一步补充说,如果不能将学生体质增强状态展示出来,便难以扭转不重视体育的旧观念,也很难弄清教学工作改进方向何在[6]223。

那么体质增强效果应如何呈现?徐英超认为,测量指标十分重要。为此,他首先提出了观察体质的假设,初步认为体质的强弱在于活动能力,提出新陈代谢、力量、动作、耐力等能力能大致反映体质强弱[6]240。接着,他提出包括“脉搏、沙袋、爬杆、百米跑、手球”等6项测验项目,建议通过这些项目的具体成绩来查看学生的体质水平。最后,需要用统计的方法,将学生体质变化情况用数据进行展示,进行多维度的比较[6]242。借着在北京市十九中进行教学改革的机会,徐英超也将其研究体质的思路应用于实践中,他通过记录学生学年开始与结束时的体质情况,以此检验其改革措施是否有效。通过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数据差异与变化表明,试验班级的身高、体重、力量、灵活等均有明显提升,证实了其增强体质方案的可行性[6]159。最后他还将指标与数据发给家长与班主任,引导大家直观感受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发展的意义[6]161。试验取得成功后,徐英超在经验小结中谈到,通过记录、统计和比较,用事实将教学效果展示出来,这是每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6]239。需要补充的是,徐英超并未因暂时的成功而自满,他清楚地意识到,人体是非常复杂奥妙的,要想真正了解和掌握体质,离不开长期实践和认真实验[6]230。

徐英超之所以尽心尽责从事教学改革,出于他对青少年群体的殷切期望。徐英超提出,体育的研究对象是青少年,他们是未来的接班人,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国力强弱,而中小学是打好体育基础时期,若不加以注意,到了老年或者得了难治的慢性病时将追悔莫及,因此徐英超呼吁两亿接班人的体质教育需要调查[6]231。

秉持着对民族强弱与国家盛衰的担忧,在北京体育大学任职期间,徐英超还成立了“体质教育研究室”,意图将体质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6]151。该研究室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国青少年进行体质调查,使社会大众清楚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此外,研究室还承接了修改“体育锻炼标准”的项目,并设计了新的体质考察制度。徐英超的基本原则是,那些过去未经过实验和统计而制定的测验科目,不宜直接作为锻炼标准而推广[6]152。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量化思维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是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另一亮点。徐英超的贡献不只局限于提供具体的测验方案,更在于引导体育教师发现与揭示体质变化的规律。对于体育课效果的评价,真实的数据无疑比直观的感受更有说服力。以健康作为终极目标,以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徐英超的体质教育思想对现时的体育教学仍有重要意义。

2.3 良好的心态与生活方式是促进体质健康的外部保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徐英超不仅在学术层面探索体质教育思想,同时也在生活层面不断践行其体育思想。体育关乎人的体质,体质立足于生物学意义的身体,但健康的维持既需要健康知识,也需要健康意识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正是徐英超持之以恒的方向。徐英超认为,活动、日光与空气是健康的主要部分,因三者与人体新陈代谢有直接联系[11]。在此,他从人与自然交互的视角出发,将体质增强视为身体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

徐英超认为,作为一个在中国推行体质教育的体育人,如果不懂得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如何能教育他人[6]194?以此为据,徐英超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长期坚持节制、规律的生活方式。徐英超曾在访谈中提到,他的饮食定时定量,保证营养均衡,吃饭控制在七八分饱,除了运动,没有其他嗜好。作息方面,注重早睡早起,保证每天睡够8小时[12]。对徐英超而言,烟酒是生活大忌,他强调抽烟是不健康的事,凡是喜欢抽烟的人,就不可能称之为优秀的体育教育家[6]95。虽然措辞比较直白,但反映出他对于培养健康观念的执著。为此,他严格要求家人与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时刻约束周围同事与不健康的习惯划清界限。

谈到如何进行锻炼时,徐英超也有自己的想法,保持健康固然离不开健身,但由于身体有自己的规律,他认为锻炼身体也要适度,不能损害身体。为此,徐英超研究了心脏、血管、肺、肠胃、神经系统等的基本运作规律,并探究了身体活动对于这些器官和组织的作用[10]23-28。他强调科学的锻炼尤其需要考虑心脏的承受力,因此徐英超时常测量脉搏,通过记录脉搏的变化来观察心脏的能力,然后再考虑采取何种强度进行锻炼[12]。以适度消耗、长期坚持为原则,徐英超提出6项易于推广的简便健身法:走路、跑步、骑车、武术、游泳、劳动[10]29-36。徐英超认为,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保护来强化内部器官,比外部所能看到的肌肉发达更为重要[10]26。由此可知,徐英超的健身方法具有科学化与具身性特征。

除此以外,徐英超还提出良好的心态是维持健康的有效方式。他认为自己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遇事想得开,没有什么消极的念头,时常保持精神愉快[12]。情绪稳定,神经系统运行良好,全身保持协调平衡,适应环境的能力就强;否则会造成生理机能紊乱,从而大大降低身体抵抗力[12]。实际上,同为体质教育学派的林笑峰也有相似观点,他在《健身教育论》中提及心理调适的确有增强体质的效果,心境不适、七情错乱,易造成全身的代谢失常,将导致体质的弱化与疾化[9]236。徐、林二人站在身心一元的立场,揭示出情绪对身体的独特影响。

强健的身体状态为徐英超的健康观提供了现实依据。年逾古稀的他顺利完成了高强度的调研任务,80多岁时依然精神矍铄,奋斗在教学改革与学术研究的前线。诚如蒋南翔所言,徐英超的经历充分证明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不是一句空话[12]。

贯彻落实知行合一的态度,徐英超身体力行地向大家展示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育人需先育己。本质而言,人人都有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身为一个体质教育研究者,自己首先要成为健康的代言人,再向他人传授保持健康经验,缺失了推己及人的过程,体质教育将沦为空谈。以徐英超的身体观为基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体质教育思想所追求的不仅是思想指导实践,更是具身体验引领大脑认知。

3 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3.1 正视增强体质与技术教学的关系

上文已述,徐英超对“体育”“竞技”和“技术教学”几个概念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体育”是身体的教育,是“体质教育”;“竞技运动”是高水平运动追求人体运动潜能,并非教育;“技术教学”是身体教育的方法手段。“体育”不等同于“运动”,如果只追求竞技运动与运动技术,则会违反人体生理规律而有害身体健康。

学界对于体育的概念与本质探讨由来已久,但至今无定论,目前体育大概念的惯用说法仍存在缺失国际视野的缺点。徐英超所提出的“体育是体质教育”之说虽有人斥之为唯生物观,但无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有助于人们区别体育与竞技运动。该观点的启发价值在于:首先,体育不是竞技运动,体育与竞技运动所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不能混为一谈;其次,体育是身体的教育,核心是身体而非心理,身体始终是青少年学生体育的本质特征;第三,运动技术仅仅是实现体育目标的工具与方法,方法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偏执于追求精细化的运动技术教学,必将忽略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发展。因而,正确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身体教育与心理发展、增强体质与技术教学之间的关系,依然是当下体育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某种程度而言,徐英超的体质教育思想有助于解答以上困惑。

3.2 参考体测结果,调整体育教学方向

鉴于徐英超拥有体育统计学的研究专长,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问题的理解深度要远高于一般的体育教师,徐英超对体质教育的研究不止于理论探索,他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多年来一直从事学生体质现状的调研、统计与分析,用事实说话,用行动论证,这是值得体育界同仁认真学习与大力倡导的。

当前,全国几乎所有高校、中小学校均已按国家要求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体质进行年度测试,并将数据上报至官方资料库,这是值得肯定的重大举措。但问题在于这些宝贵的数据除了为少数研究者提供科学研究之外,尚未开发更多的用途。事实上,体育教师群体本应是这些数据的最佳运用者,他们非常有必要掌握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了解前期教学的成效,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对本校、本班级的年度数据、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深入了解学生体质变化的历史、增长或下降的趋势、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等,如对某一区域、某一市、某一县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13]等。这就需要借助徐英超所提倡的体育统计学知识与方法,而这恰是体育教师所忽视的方面。从现状来看,广大的基层体育教师的确不具备体育统计学的知识与能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历年体质测试数据利用率不高的事实。对于青少年而言,倘若体育教师能够参照这些宝贵的体质测试数据反思体育教学效果与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与策略,那么,师生皆能成为体质测试的直接受益者。基于以上论述,建议在县市级体育教师培训或各类体育教研活动中大力提倡通过专家讲学、实地操作等途径补习体育统计学的知识与方法,并着力将统计学知识运用到体质测试与数据分析之中,切实了解学生体质状况与变化规律,反思与改进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与策略,有效增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

3.3 构建面向生活的体育健康教育观

体育与体质健康的关系已众所周知,但健康并非仅靠体育便能解决,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生活方式。当前“学生校内外课余时间的行为选择均以功课为主,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较重”[14],这种单调固定的生活方式无益于学生的体质健康。此外,生活方式同样会对大众体质产生影响,目前中国青年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问题是“坐姿时间过长、休闲活动不足、不吃早饭、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不健全等”[15]。因此,要保持健康的身体,既需要体育锻炼,也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徐英超的健康观中,除了坚持最基本的体育活动之外,还积极倡导健康的作息、饮食习惯与心态。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徐英超早年身体曾遭受反动派的摧残,但他坚持锻炼身体,长年坚持良好生活习惯,努力保持健康的身体,实属近代体育教育家的健康典范。

新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学校体育大力提倡健康教育,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流于抽象理论,并未在实践中真正得以落实。其原因较为复杂:客观而言,“健康教育”归属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即学校健康教育是属于体育学科还是卫生范畴并不清晰,从而导致了学校健康教育游离于体育与卫生学科之外的现象;主观而言,体育教师的绝大部分任务都集中于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运动训练等方面,其任务已十分繁重,不愿再承接学校健康教育的重任,加之多数体育教师本身缺乏健康知识,最终导致学校健康教育徒有其名。

诚然,健康教育要真正落实绝非一日之功,但至少在认识上,广大的体育教师应具备如徐英超所提出的面向生活的体育教育健康观并身体力行:首先,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养成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放弃错误的、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给学生传授身心健康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策略等,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健康观与生活观,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与身心和谐发展。

4 结语

以体育概念反思为始发动因、以体育教学回归

身体为逻辑视点、以实证调研为施效方法,以生活方式为外部保障,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逐渐显现。作为体质教育思想的开创者,徐英超怀揣着“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长期从事体质教育研究,努力构建能惠及亿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教学模式,体质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年事已高,徐英超未能亲自完善其思想体系,留下了许多尚待解决的难题。但无论如何,徐英超已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竞技英超体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电竞种植记
英超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花与竞技少女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同台竞技